吴文锋;麦充志;孙立梅;张松梅;陈颖霞;吴柏锋;林坤立
自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的自杀特征具有独特性.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精神病学等各方面密切相关.自杀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我们要提高意识,认识到自杀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王声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绍兴市居民伤害的发生现况和疾病负担.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选择城区、郊区、平原和山区4类不同地区11 640名社区居民,对其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8种伤害的总发生率为12.54%,标化率为12.51%,居发生率前三位的伤害依次为跌伤、钝/锐器伤和车祸.不同年龄组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58.92,P<0.01).男性高于女性(χ2=13.01,P<0.01);不同地区居民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5.37,P<0.01),依次为郊区15.95%、平原14.07%、城市10.16%、山区9.61%.平均每例伤者休息9.11 d,医疗费用621.62元.结论绍兴市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并导致较重的疾病负担,应加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者:章一丰;祝彩琴;朱兵;陈奇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3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万多起,死亡10万余人,1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41起(新华网:公安部通报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道路交通伤害的现状令人痛心,因为绝大多数交通伤害是可以避免发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迄今仍未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充分重视,其中部分原因是存在交通事故宿命论观点和缺乏政治责任感[1].
作者:林汉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国内外早有报道,为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笔者选择某医院内科2000年以来明确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观察其空腹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汪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部分医院的放射科均进行或将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以更换、添置新的射线装置.如果对射线装置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其所产生的射线将会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做好放射卫生预防性监督工作是预防放射伤害的关键,也是放射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过去由于诸多原因,预防性监督工作存在许多不足,针对这些不足,2001~2003年上海市闸北区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在监督检查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经验,现汇总如下.
作者:苏瑞;朱国平;池漪;陈敏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鲜奶蛋糕逐步进入消费市场,蚌埠市裱花蛋糕的生产商家也逐渐增多,产品的卫生质量控制日益重要.以往对裱花蛋糕的卫生质量、环境设施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于2002年对蚌埠市现制裱花蛋糕进行了卫生学调查,以便提供监督管理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青文;袁亚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2004年4月起在江苏苏北及其邻近地区发生中、小学生爆发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流行的集中发热并伴有头痛、头晕、咽痛、扁桃体炎病例进行病因研究.方法对流行区20位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分离病原体,并对阳性分离株进行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电镜检测.结果 MDCK(35代)、LLC-MK2、Vero E6、MRC-5(39代)分离培养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军团菌培养亦未发现阳性结果;经人喉癌传代细胞(Hep-2)分离培养,20份标本中13份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下可见细胞胞核内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典型腺病毒颗粒,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PCR检测均证实为腺病毒感染.结论 2004年4月发生在江苏省苏北地区中、小学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的病原体为腺病毒.
作者:姜庆五;居丽雯;姜仁杰;蒋露芳;陈胤忠;林玉尊;周联娣;沈进进;汪华;俞顺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广州市天河区居民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天河区居民过去一年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天河区居民2 853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3.99%,男、女分别为22.08%和17.19%,男性高于女性(P<0.001),伤害次数发生率为19.63%.跌倒/坠落、扭伤和碰撞/挤压伤是常见类型,常见的伤害地点是家里/宿舍、学校/幼儿园和道路.2.32%的受伤居民需住院治疗,35.89%的受伤居民需医院门诊处理.伤害的危险因素有中小学生、0~14岁儿童少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5~39岁青壮年、自评(或家长自评)性格外向者及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19 999元的人群等.结论意外伤害严重影响天河区居民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安全教育,尤其是培训家长和教师,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以减少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何志辉;陈维清;程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伤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研究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已占据青少年死因的首位,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解黄石市6~12岁小学生伤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小学生伤害的发生,本研究对其常见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吴晓红;陈建华;杨楚春;肖少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交通伤害常导致人员的严重死伤,其中多见的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和肢体伤残,给伤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国内交通伤害领域的生存质量研究尚有待开展,综合来说,国内外道路交通伤害中的生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对受伤者生存质量状况研究;②临床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③探索伤者康复的影响因素;④院前急救效果评价;⑤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研究;⑥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决策评价.本文还探讨了在交通伤害生存质量研究中如何选择适宜的量表.
作者:董晓梅;王声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饮水氟浓度与老年人群骨折的关系.方法选择6个不同的水氟浓度组(0.25 mg/L~7.97 mg/L),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组抽取1 500人左右,对≥50岁且居住于本地的人群进行骨折及有关情况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8 260人,共发生骨折531人,总骨折率为6.42%,男性骨折率(7.46%)高于女性(5.51%),差异有显著性.低饮水氟和高饮水氟两组人群的骨折率高于正常饮水氟组的骨折率,差异有显著性,饮水氟浓度与接触人群的骨折率之间呈现U型曲线相关,饮水氟浓度与接触人群的自然骨折仍然呈现U型曲线分布.在髋部骨折病例中,饮水氟高浓度组的髋部骨折率高于正常饮水氟浓度组.饮水氟正常组(1.00 mg/L~1.06 mg/L)的二次骨折率和二个部位骨折率低于其他饮水氟组.结论低氟或超量摄氟都会增加骨折的危险,适宜的饮水氟有益于降低骨折的危险.
作者:姜玉亭;张梅烈;葛相金;唐国华;唐宜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长期以来,道路交通事故甚至特大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系统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强,传统的分析、预防方法已呈现其局限性.为克服事故数据库中多维、稀疏、不全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有效地识别和发现事故数据的新模式及其内在规律,本文对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全面整理,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的思想,提出了实施数据挖掘的具体步骤,并结合数据挖掘实现的方法和应用实例进行具体阐述,以期为道路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者:杨进倩;孔令人;夏毓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儿童是非常脆弱的一个群体,同时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在儿童期遭受虐待、忽视、家庭暴力等不良经历(adverse chidhood experience,ACE)会造成其情感、认知上的伤害,而由于传统思想及社会禁忌的束缚,大多数人谈到ACE均会三缄其口,有此经历的儿童亦无法找到合适的渠道寻求帮助,或者无人教导其向医护工作者倾诉其不幸遭遇.已有研究显示,ACE不仅多发,而且其后遗的症候多见,消耗了巨额的医疗费用,造成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沉重负担,总体损失巨大,其造成的伤害常是不可逆的,可以迫使受害者改变行为方式,更容易采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作者:叶冬青;姚捷;董玛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家庭暴力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结束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本文就家庭暴力的国内外概况、产生原因以及防治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张克春;叶冬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的相关性,并了解影响COMT Val/Val型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从山东省7个市、县级综合医院中收集2003年一年内自杀未遂者共220例,分别调查其一般信息和抽取1ml 肘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病例研究分析COMT Val/Val型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自杀未遂者中女性∶男性=1.23∶1,年龄均集中于20岁到49岁(70.1%),多集中小学及以下(60.9%),睡眠与以前有变化(占60.0%),多为抑郁(69.5%)和多有情感冲突(81.0%).自杀未遂者中COMT基因型以Val/Met为主(54.5%),Met/Met仅占0.3%.只发现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与COMT Val/Val型具有相关关系(χ2=6.110,P=0.013).结论自杀未遂者中女性与年轻人、文化程度低、具有睡眠问题、抑郁和情感冲突所占比例较高;自杀未遂者中存在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障碍的相互作用.
作者:贾存显;赵仲堂;胡茂红;高莉洁;汪心婷;郝凤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火灾及其伤害的危害程度、流行原因及其规律,为制定火灾伤害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对火灾的危害状况、发生条件以及火灾伤害的流行原因与特征进行定性分析与描述.结果火灾监测、报警、救援不及时,安全疏散不畅,公众防火安全意识与逃生自救知识缺乏等人为因素是火灾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火灾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结论提出将火灾伤害纳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建立健全火灾伤害的预防、监测、警报体系,以及伤害后紧急救援体系等防制策略和建议.
作者:王小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小鼠光气染毒后不同时间对肺脏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小鼠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小鼠给予11.9 mg/L剂量的光气,时间为5 min,分别染毒后2 h、4 h、8 h,测定各组小鼠肺脏的湿干比和肺匀浆液的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随着光气染毒时间的增加,小鼠肺脏的湿干比显著增加(P<0.05);染毒后4 h,肺组织MDA含量和T-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在染毒后2 h显著降低(P<0.05).结论光气染毒可引起小鼠肺水肿和肺脏氧化损伤.
作者:李文丽;海春旭;刘瑞;梁欣;张晓迪;王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公共卫生领域中伤害的分类和界定标准及其方法与应用,为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参考ICD-10损伤、中毒外因分类,结合研究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原则,划分不同的伤害种类或类型.设立伤害监测点实行伤害报告.结果确定伤害事件性质类别3种,即有意图事件、无意图事件和意图不确定事件.界定伤害种类11种,即运输事故、跌落(倒)、机械性损伤、淹溺和沉没、中毒、环境和自然因素受害、烧烫伤和腐蚀伤、自害、加害、医疗手术并发症和其他伤害.伤害的统计和分类及其相关信息能便于ICD-10编码.伤害监测报告工作模式运行良好.结论该伤害的统计分类和界定标准规范,在公共卫生领域中意义重大,并且在实践中可不断加以完善和修正.
作者:张京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笔者在对工厂的调查摸底中,发现共有26类170种有毒化学物品,一旦设备使用不当,发生跑、冒、滴、漏,极易造成该区域内作业人员发生急性中毒事故.
作者:张东成;焦燕;徐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掌握有色金属企业职业伤害分布特征,探索职业伤害发生规律和影响职业伤害发生的因素,为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职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某有色金属企业1980~1999年职业伤害发生情况和分布规律.结果某有色金属企业1980~1999年发生职业伤害3 831例.矿山3 000例,工厂831例;男性3 592例,女性239例;轻伤3 630例,重伤104例,死亡57例.职业伤害在时间分布上有季节性特征.昼时分布有明显的集中趋势,高发于中班,圆形分布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人群分布以20~30岁年龄为高发人群,构成占40%以上,以20~25岁为高点.工龄分布以1~10年工龄者为高发,高点在1~5年工龄段.轻伤和重伤的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184,P=0.029),职业伤害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041,P=0.011).职业伤害主要分布在打眼、出矿、钳工、起重、支柱五大工种,易受伤部位是手、脚、头、四肢、五官,易受伤类型是物击、车辆、高坠.结论某有色金属企业职业伤害发生率逐年下降,综合干预收到了效果,职业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石小河;叶冬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