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亭;张梅烈;葛相金;唐国华;唐宜柱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的相关性,并了解影响COMT Val/Val型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从山东省7个市、县级综合医院中收集2003年一年内自杀未遂者共220例,分别调查其一般信息和抽取1ml 肘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病例研究分析COMT Val/Val型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自杀未遂者中女性∶男性=1.23∶1,年龄均集中于20岁到49岁(70.1%),多集中小学及以下(60.9%),睡眠与以前有变化(占60.0%),多为抑郁(69.5%)和多有情感冲突(81.0%).自杀未遂者中COMT基因型以Val/Met为主(54.5%),Met/Met仅占0.3%.只发现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与COMT Val/Val型具有相关关系(χ2=6.110,P=0.013).结论自杀未遂者中女性与年轻人、文化程度低、具有睡眠问题、抑郁和情感冲突所占比例较高;自杀未遂者中存在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障碍的相互作用.
作者:贾存显;赵仲堂;胡茂红;高莉洁;汪心婷;郝凤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彭阳县于2003年发生麻疹流行,共报告麻疹病例30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125.11/10万,比2002年上升661.47%,较上个流行年1999年上升18.51%,是该县近20年以来麻疹发病率高的一年.本文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对该县2003年麻疹流行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余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伤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研究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已占据青少年死因的首位,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解黄石市6~12岁小学生伤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小学生伤害的发生,本研究对其常见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吴晓红;陈建华;杨楚春;肖少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蓬莱市传染病的实际发生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蓬莱市2000~2003年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和漏报调查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迟立宗;罗昌生;孙爱民;余美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家庭暴力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结束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本文就家庭暴力的国内外概况、产生原因以及防治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张克春;叶冬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自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的自杀特征具有独特性.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生物学、精神病学等各方面密切相关.自杀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我们要提高意识,认识到自杀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王声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鲜奶蛋糕逐步进入消费市场,蚌埠市裱花蛋糕的生产商家也逐渐增多,产品的卫生质量控制日益重要.以往对裱花蛋糕的卫生质量、环境设施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于2002年对蚌埠市现制裱花蛋糕进行了卫生学调查,以便提供监督管理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青文;袁亚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运用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系点)[1]的基本原理,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及加工、从业人员素质等环节进行相关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学生因食物中毒导致的伤害.
作者:江城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揭示某地区暴力性伤害住院病人的流行特征,为暴力性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武汉市某医院病案科病案数据库1996~2000年由于损伤和中毒而住院的病人资料.根据E编码(ICD-9-CM)从中抽出暴力性伤害住院病人,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暴力性伤害主要发生在19~45岁的青壮年人群(86.43%);伤害的主要类型为切割和穿刺器具加害,占36.21%;其次是钝器或投掷物体打击、非武装的斗殴或争吵分别占22.82%、24.62%.受伤的主要部位是头部(34.32%)和胸腹部(20.13%).约41.33%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暴力性伤害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为1.71%.结论暴力性伤害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沈敏;刘筱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据国内资料报道,意外中毒居伤害死因第四位[1~2],而位居榜首的自杀亦以服毒为其主要方式[3],有报道占到75.4%[4].另据王新华等[5]调查,他杀死亡亦有2.38%为投毒致死.可见如把各类中毒合并统计,其在伤害分布中所占地位将更为突出.为此,本文对1 743例急性中毒的流行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新华;赵治田;张印印;郭建荣;赵恩秀;刘季平;杨书平;张晓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误诊原因,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临床分析方法,对收治误诊的66例老年肺结核病人进行分析.结果误诊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农民患者误诊高(71.2%);因病就诊高(98.5%),主要是合并症和并发症;延误诊治(54.5%)和医源性误诊(45.5%)并存.平均误诊468.74 d,平均住院治疗时间16.58 d.未完成强化治疗者55例,占83.33%.结论提高老年呼吸道病患者尤其是农民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重视老年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减少延误诊断.
作者:陈莲;史清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公共卫生领域中伤害的分类和界定标准及其方法与应用,为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参考ICD-10损伤、中毒外因分类,结合研究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原则,划分不同的伤害种类或类型.设立伤害监测点实行伤害报告.结果确定伤害事件性质类别3种,即有意图事件、无意图事件和意图不确定事件.界定伤害种类11种,即运输事故、跌落(倒)、机械性损伤、淹溺和沉没、中毒、环境和自然因素受害、烧烫伤和腐蚀伤、自害、加害、医疗手术并发症和其他伤害.伤害的统计和分类及其相关信息能便于ICD-10编码.伤害监测报告工作模式运行良好.结论该伤害的统计分类和界定标准规范,在公共卫生领域中意义重大,并且在实践中可不断加以完善和修正.
作者:张京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公交车行车安全现状,分析公交车司机驾驶习惯与事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广州市有36.9% 的公交车司机在近五年来曾出过事故,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人本身(81.7%),其中42.5%的责任在于公交车驾驶员,14.2%的责任在于违章的行人,25.0%的责任在于违章的其他车辆(摩托车等),而不安全的驾驶习惯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结论加强对司机、市民的安全教育和交通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德全;陈思东;周卫平;汪保国;林应和;戴志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国内外早有报道,为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笔者选择某医院内科2000年以来明确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观察其空腹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汪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了解高密市农村居民伤害的发生、流行、分布规律以及伤害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笔者于2004年1月随机抽取了两处乡镇的部分人群,对2003年全年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葛相金;唐国华;李善举;张梅烈;黄一峰;姜玉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广州市天河区居民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天河区居民过去一年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天河区居民2 853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3.99%,男、女分别为22.08%和17.19%,男性高于女性(P<0.001),伤害次数发生率为19.63%.跌倒/坠落、扭伤和碰撞/挤压伤是常见类型,常见的伤害地点是家里/宿舍、学校/幼儿园和道路.2.32%的受伤居民需住院治疗,35.89%的受伤居民需医院门诊处理.伤害的危险因素有中小学生、0~14岁儿童少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5~39岁青壮年、自评(或家长自评)性格外向者及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19 999元的人群等.结论意外伤害严重影响天河区居民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安全教育,尤其是培训家长和教师,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以减少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何志辉;陈维清;程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伤害现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是伤害第5位死亡原因,每年有7 000万人发生伤害,其中死亡80万,200万人遗留功能障碍,190万人终生残疾[1].我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有关农村居民伤害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农村居民伤害的流行水平及主要伤害类别分布特征,以便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10~11月对茂名市茂南区农村居民伤害情况进行了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锋;麦充志;孙立梅;张松梅;陈颖霞;吴柏锋;林坤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交通伤害常导致人员的严重死伤,其中多见的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和肢体伤残,给伤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国内交通伤害领域的生存质量研究尚有待开展,综合来说,国内外道路交通伤害中的生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对受伤者生存质量状况研究;②临床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③探索伤者康复的影响因素;④院前急救效果评价;⑤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研究;⑥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决策评价.本文还探讨了在交通伤害生存质量研究中如何选择适宜的量表.
作者:董晓梅;王声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笔者在对工厂的调查摸底中,发现共有26类170种有毒化学物品,一旦设备使用不当,发生跑、冒、滴、漏,极易造成该区域内作业人员发生急性中毒事故.
作者:张东成;焦燕;徐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伤害流行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伤害流行的报告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高达30%或以上,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城市高于农村.伤害类型以碰伤、摔伤或扭伤居首位,其次为锐器刺伤或切割伤.②农村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81.8/10万,前三位死因是溺水、机械窒息和交通事故.0~14岁伤害死亡的女童82.2%发生于5岁以下.③全人群约1/10的死亡是伤害所致,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4岁.④全人群伤害死亡主要原因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水.结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
作者:杨树旺;傅义;李阳;张岚;祝淑珍;张庆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