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莲;史清明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的相关性,并了解影响COMT Val/Val型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从山东省7个市、县级综合医院中收集2003年一年内自杀未遂者共220例,分别调查其一般信息和抽取1ml 肘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病例研究分析COMT Val/Val型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自杀未遂者中女性∶男性=1.23∶1,年龄均集中于20岁到49岁(70.1%),多集中小学及以下(60.9%),睡眠与以前有变化(占60.0%),多为抑郁(69.5%)和多有情感冲突(81.0%).自杀未遂者中COMT基因型以Val/Met为主(54.5%),Met/Met仅占0.3%.只发现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与COMT Val/Val型具有相关关系(χ2=6.110,P=0.013).结论自杀未遂者中女性与年轻人、文化程度低、具有睡眠问题、抑郁和情感冲突所占比例较高;自杀未遂者中存在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障碍的相互作用.
作者:贾存显;赵仲堂;胡茂红;高莉洁;汪心婷;郝凤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饮水氟浓度与老年人群骨折的关系.方法选择6个不同的水氟浓度组(0.25 mg/L~7.97 mg/L),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组抽取1 500人左右,对≥50岁且居住于本地的人群进行骨折及有关情况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8 260人,共发生骨折531人,总骨折率为6.42%,男性骨折率(7.46%)高于女性(5.51%),差异有显著性.低饮水氟和高饮水氟两组人群的骨折率高于正常饮水氟组的骨折率,差异有显著性,饮水氟浓度与接触人群的骨折率之间呈现U型曲线相关,饮水氟浓度与接触人群的自然骨折仍然呈现U型曲线分布.在髋部骨折病例中,饮水氟高浓度组的髋部骨折率高于正常饮水氟浓度组.饮水氟正常组(1.00 mg/L~1.06 mg/L)的二次骨折率和二个部位骨折率低于其他饮水氟组.结论低氟或超量摄氟都会增加骨折的危险,适宜的饮水氟有益于降低骨折的危险.
作者:姜玉亭;张梅烈;葛相金;唐国华;唐宜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牛街地区老年人群各种伤害的流行情况,即伤害的种类、三间分布特点、原因及后果.方法以居委会为单位,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牛街地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符合入选条件的大于60岁的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伤害的发生率为13.55%;死亡率为43.57/10万;男女之比为1∶1.78;春秋季节高发,白天多见,上午占58.09%;前三位受伤地点为卧室/客厅、马路、卫生间/浴室,共占66.90%;前三种伤害依次为跌倒、钝器/锐器伤和烧烫伤,占86.19%(按人次).跌倒是首位伤害,发生率为10.46%,占伤害总数的77.17%.结论北京市牛街社区老年人群伤害发生率、死亡率居国内中等水平.跌倒是首位伤害,其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严重,已经构成危害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存与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当前,应首先致力于高发伤害--跌倒的预防与干预.
作者:梁万年;刘迎;瓮学清;王玉春;王世萍;周晓萍;李荣;李葳;赵焕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伤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研究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已占据青少年死因的首位,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解黄石市6~12岁小学生伤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小学生伤害的发生,本研究对其常见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吴晓红;陈建华;杨楚春;肖少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辉县市农村人群伤害死亡的死因特点,评价该人群伤害死亡的危害程度.方法计算伤害死亡率、YPLL、YPLL率、WYPLL和WYPLL率等指标,对辉县市农村人群伤害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1年辉县市农村人群的平均伤害标化死亡率为70.2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占总死因构成的9.65%,死因顺位居第四位;伤害死亡的标化YPLL率为21.60‰,占全部YPLL的30.41%;标化WYPLL率为17.20‰,占全部WYPLL的34.56%,YPLL和WYPLL占总死亡的比重分别比全国水平高23.62%和30.42%,死因顺位高居第一.死亡率、YPLL率和WYPLL率均以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意外跌落居前四位.结论伤害不仅成为严重危害辉县市农村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问题,而且也是造成当地劳动力人群YPLL和WYPLL的主要原因.
作者:崔敏建;崔平福;宋天成;何天有;赵栓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绍兴市居民伤害的发生现况和疾病负担.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选择城区、郊区、平原和山区4类不同地区11 640名社区居民,对其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8种伤害的总发生率为12.54%,标化率为12.51%,居发生率前三位的伤害依次为跌伤、钝/锐器伤和车祸.不同年龄组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58.92,P<0.01).男性高于女性(χ2=13.01,P<0.01);不同地区居民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5.37,P<0.01),依次为郊区15.95%、平原14.07%、城市10.16%、山区9.61%.平均每例伤者休息9.11 d,医疗费用621.62元.结论绍兴市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并导致较重的疾病负担,应加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者:章一丰;祝彩琴;朱兵;陈奇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家庭暴力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结束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本文就家庭暴力的国内外概况、产生原因以及防治对策作一综述.
作者:张克春;叶冬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湖北省伤害流行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伤害流行的报告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高达30%或以上,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城市高于农村.伤害类型以碰伤、摔伤或扭伤居首位,其次为锐器刺伤或切割伤.②农村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81.8/10万,前三位死因是溺水、机械窒息和交通事故.0~14岁伤害死亡的女童82.2%发生于5岁以下.③全人群约1/10的死亡是伤害所致,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4岁.④全人群伤害死亡主要原因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水.结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
作者:杨树旺;傅义;李阳;张岚;祝淑珍;张庆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及对居民健康危害程度,为伤害的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三城市1997~2001年居民死亡资料按年龄和性别应用伤害标化死亡率时行分析.结果三城市5年1~89岁居民伤害总死亡人数为3 954人,男性占71.5%.近一半的伤害死亡者为25~49岁,机动车和运输事故有关的伤害常见,溺水是1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尤其是男性儿童;跌倒是70岁以上年龄组主要的死因.三城市伤害标化死亡率随时间推移有增高趋势.结论伤害已对该区三城市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
作者:杨莉;刘勇;刘德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超重、肥胖对中专女生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和自我意识的影响,为学校开展超重、肥胖女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某中专学校运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界定35名肥胖、62名超重和100名正常体重女生,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Zung焦虑评定量表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评定量表分别评定三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焦虑等情绪症状和自我意识.结果肥胖组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7.1%、22.9%,超重组为14.5%、6.5%,对照组为22.0%、7.0%.肥胖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超重组,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超重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肥胖组自我意识总分和3个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超重组和对照组,三组差异有显著性;超重组自我意识评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该中专学校肥胖女生的抑郁、焦虑状况较为严重,肥胖可能降低中专女生的自我意识.
作者:许玲;陶芳标;李光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揭示某地区暴力性伤害住院病人的流行特征,为暴力性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武汉市某医院病案科病案数据库1996~2000年由于损伤和中毒而住院的病人资料.根据E编码(ICD-9-CM)从中抽出暴力性伤害住院病人,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暴力性伤害主要发生在19~45岁的青壮年人群(86.43%);伤害的主要类型为切割和穿刺器具加害,占36.21%;其次是钝器或投掷物体打击、非武装的斗殴或争吵分别占22.82%、24.62%.受伤的主要部位是头部(34.32%)和胸腹部(20.13%).约41.33%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暴力性伤害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为1.71%.结论暴力性伤害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沈敏;刘筱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运用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系点)[1]的基本原理,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及加工、从业人员素质等环节进行相关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学生因食物中毒导致的伤害.
作者:江城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珠江三角洲车祸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车祸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车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珠江三角洲各县市车祸死亡率与车祸发生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8(P=0.003);车祸发生数与地区人口数、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城市公共汽车拥有量呈负相关关系,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992(t=14.132,P=0.000)、0.451(t=6.359,P=0.001)和-0.350(t=4.694,P=0.003),回归方程为y=-9 028.879+22.023x1+0.242x4-0.316x8,其统计量F=74.459,P=0.000,决定系数R2=0.974;车祸死亡率与地区人口数、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及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与10万人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道路长度及城市公共汽车拥有量呈负相关关系.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854(t=4.324,P=0.011)、2.370(t=5.395,P=0.012)、5.374(t=5.024,P=0.015)、-4.351(t=4.764,P=0.018)、-1.096(t=3.804,P=0.032)、-0.933(t=3.637,P=0.036),回归方程为y=-417.507+0.266x1+0.018x4-0.046x5+0.109x6-0.043x7-0.012x8,其统计量F=29.421,P=0.009,决定系数R2=0.983.结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人群的交通安全意识,是预防车祸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值得政府重视.
作者:吴赤蓬;王声湧;荆春霞;刘国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与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年2月到4月对沈阳某医学院1 972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学生中存在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调查显示41.48%的学生有步行乱穿马路的行为;8.21%的学生有骑车闯红灯、骑车带人及骑车追逐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9.47%的学生坐过由酒后驾驶者开的小汽车;6.10%的学生有过1次及以上的打架行为;5.68%的学生到非游泳区游泳;23.37%的学生在上学途中有不安全感;5.21%的同学受到凶器威胁或伤害;8.21%的学生有自杀愿望;4.98%的学生有过自杀企图;6.58%的学生携带过刀具.结论医学生中存在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多发的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与常见的伤害死因基本相符.
作者:梁多宏;王凤芝;宇广华;史新竹;何昕;李哲;赵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儿童意外伤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地报道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死亡率达9.8/10万~75.36/10万,占中小学生总死亡率的44.32%~60.53%[1],是儿童青少年第一位死因.同时意外伤害也是导致严重疾患和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意外伤害虽然是突然发生的,但也有其外部原因、内在特点和规律,其中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父母因素、儿童的性格及儿童父母的意外伤害知信行水平与意外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次调查旨在了解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北京市城乡地区儿童意外伤害情况.
作者:时颖;焦淑芳;谢瑾;王瑜;尹香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误诊原因,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临床分析方法,对收治误诊的66例老年肺结核病人进行分析.结果误诊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农民患者误诊高(71.2%);因病就诊高(98.5%),主要是合并症和并发症;延误诊治(54.5%)和医源性误诊(45.5%)并存.平均误诊468.74 d,平均住院治疗时间16.58 d.未完成强化治疗者55例,占83.33%.结论提高老年呼吸道病患者尤其是农民患者对结核病的认识,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重视老年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减少延误诊断.
作者:陈莲;史清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公交车行车安全现状,分析公交车司机驾驶习惯与事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广州市有36.9% 的公交车司机在近五年来曾出过事故,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人本身(81.7%),其中42.5%的责任在于公交车驾驶员,14.2%的责任在于违章的行人,25.0%的责任在于违章的其他车辆(摩托车等),而不安全的驾驶习惯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结论加强对司机、市民的安全教育和交通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德全;陈思东;周卫平;汪保国;林应和;戴志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交通伤害常导致人员的严重死伤,其中多见的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和肢体伤残,给伤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国内交通伤害领域的生存质量研究尚有待开展,综合来说,国内外道路交通伤害中的生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对受伤者生存质量状况研究;②临床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③探索伤者康复的影响因素;④院前急救效果评价;⑤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研究;⑥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决策评价.本文还探讨了在交通伤害生存质量研究中如何选择适宜的量表.
作者:董晓梅;王声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广州市天河区居民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天河区居民过去一年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天河区居民2 853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3.99%,男、女分别为22.08%和17.19%,男性高于女性(P<0.001),伤害次数发生率为19.63%.跌倒/坠落、扭伤和碰撞/挤压伤是常见类型,常见的伤害地点是家里/宿舍、学校/幼儿园和道路.2.32%的受伤居民需住院治疗,35.89%的受伤居民需医院门诊处理.伤害的危险因素有中小学生、0~14岁儿童少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5~39岁青壮年、自评(或家长自评)性格外向者及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19 999元的人群等.结论意外伤害严重影响天河区居民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安全教育,尤其是培训家长和教师,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以减少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何志辉;陈维清;程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2004年4月起在江苏苏北及其邻近地区发生中、小学生爆发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流行的集中发热并伴有头痛、头晕、咽痛、扁桃体炎病例进行病因研究.方法对流行区20位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分离病原体,并对阳性分离株进行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电镜检测.结果 MDCK(35代)、LLC-MK2、Vero E6、MRC-5(39代)分离培养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军团菌培养亦未发现阳性结果;经人喉癌传代细胞(Hep-2)分离培养,20份标本中13份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下可见细胞胞核内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典型腺病毒颗粒,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PCR检测均证实为腺病毒感染.结论 2004年4月发生在江苏省苏北地区中、小学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的病原体为腺病毒.
作者:姜庆五;居丽雯;姜仁杰;蒋露芳;陈胤忠;林玉尊;周联娣;沈进进;汪华;俞顺章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