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春;叶冬青
为了解某电镀厂作业者患铬鼻病的情况,龙岩市职业病防治院对该厂生产作业环境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的要求,对作业者进行健康检查,铬鼻病按GZB12-2002标准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周生添;杨龙强;邓汝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1994~2003年我国火灾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火灾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火灾伤害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法对我国1994~2003年火灾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近十年火灾发生呈现上升趋势;群死群伤特大火灾明显增多,公众聚集场所是火灾高发场所;东部沿海地区火灾严重;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82.1%为人为因素;春季和冬季火灾高发,夏季较少;白天火灾多于晚上;时间以18:00~20:00多发.结论我国的火灾总体形势严峻,针对火灾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防范十分必要.
作者:杨巧红;王声湧;马绍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笔者运用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系点)[1]的基本原理,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及加工、从业人员素质等环节进行相关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学生因食物中毒导致的伤害.
作者:江城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公交车行车安全现状,分析公交车司机驾驶习惯与事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广州市有36.9% 的公交车司机在近五年来曾出过事故,事故的主要责任在于人本身(81.7%),其中42.5%的责任在于公交车驾驶员,14.2%的责任在于违章的行人,25.0%的责任在于违章的其他车辆(摩托车等),而不安全的驾驶习惯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结论加强对司机、市民的安全教育和交通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作者:王德全;陈思东;周卫平;汪保国;林应和;戴志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掌握有色金属企业职业伤害分布特征,探索职业伤害发生规律和影响职业伤害发生的因素,为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职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某有色金属企业1980~1999年职业伤害发生情况和分布规律.结果某有色金属企业1980~1999年发生职业伤害3 831例.矿山3 000例,工厂831例;男性3 592例,女性239例;轻伤3 630例,重伤104例,死亡57例.职业伤害在时间分布上有季节性特征.昼时分布有明显的集中趋势,高发于中班,圆形分布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人群分布以20~30岁年龄为高发人群,构成占40%以上,以20~25岁为高点.工龄分布以1~10年工龄者为高发,高点在1~5年工龄段.轻伤和重伤的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184,P=0.029),职业伤害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041,P=0.011).职业伤害主要分布在打眼、出矿、钳工、起重、支柱五大工种,易受伤部位是手、脚、头、四肢、五官,易受伤类型是物击、车辆、高坠.结论某有色金属企业职业伤害发生率逐年下降,综合干预收到了效果,职业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石小河;叶冬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儿童是非常脆弱的一个群体,同时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在儿童期遭受虐待、忽视、家庭暴力等不良经历(adverse chidhood experience,ACE)会造成其情感、认知上的伤害,而由于传统思想及社会禁忌的束缚,大多数人谈到ACE均会三缄其口,有此经历的儿童亦无法找到合适的渠道寻求帮助,或者无人教导其向医护工作者倾诉其不幸遭遇.已有研究显示,ACE不仅多发,而且其后遗的症候多见,消耗了巨额的医疗费用,造成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沉重负担,总体损失巨大,其造成的伤害常是不可逆的,可以迫使受害者改变行为方式,更容易采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作者:叶冬青;姚捷;董玛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交通伤害预防对于降低伤害所造成的疾病负担意义重大.针对社会弱势人群开展的道路安全教育旨在对人群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干预从而降低道路伤害的发生率.联合使用流行病学、行为医学、健康教育学等学科的方法是开展和道路伤害预防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作者:牟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1 全世界都关注交通安全随着道路交通的高速发展,交通事故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和安全的第一大公害,在城市交通事故中,危害大的是公路交通灾害.我国万车死亡率达31.3人/万车,居世界第二位.20世纪90年代,我国交通事故年均死亡人数为6~8万,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000年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93 853人,受伤人数近42万人(418 72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6.7亿元.造成交通事故的人、车、道路环境三要素中,人的因素占的比例大(占55%~90%).为确保交通安全,研究驾驶员的生理、心理、人机工效学、组织管理等人为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昌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伤害现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是伤害第5位死亡原因,每年有7 000万人发生伤害,其中死亡80万,200万人遗留功能障碍,190万人终生残疾[1].我国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有关农村居民伤害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解农村居民伤害的流行水平及主要伤害类别分布特征,以便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10~11月对茂名市茂南区农村居民伤害情况进行了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文锋;麦充志;孙立梅;张松梅;陈颖霞;吴柏锋;林坤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儿童意外伤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地报道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死亡率达9.8/10万~75.36/10万,占中小学生总死亡率的44.32%~60.53%[1],是儿童青少年第一位死因.同时意外伤害也是导致严重疾患和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意外伤害虽然是突然发生的,但也有其外部原因、内在特点和规律,其中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父母因素、儿童的性格及儿童父母的意外伤害知信行水平与意外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次调查旨在了解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北京市城乡地区儿童意外伤害情况.
作者:时颖;焦淑芳;谢瑾;王瑜;尹香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某锅炉厂探伤室在进行工件X射线探伤时,由于失误造成一名探伤工受到误照.
作者:田向红;唐怀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长期以来,道路交通事故甚至特大恶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系统的复杂性也在逐渐增强,传统的分析、预防方法已呈现其局限性.为克服事故数据库中多维、稀疏、不全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有效地识别和发现事故数据的新模式及其内在规律,本文对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全面整理,分析了道路交通事故的思想,提出了实施数据挖掘的具体步骤,并结合数据挖掘实现的方法和应用实例进行具体阐述,以期为道路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作者:杨进倩;孔令人;夏毓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了解高密市农村居民伤害的发生、流行、分布规律以及伤害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笔者于2004年1月随机抽取了两处乡镇的部分人群,对2003年全年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葛相金;唐国华;李善举;张梅烈;黄一峰;姜玉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饮水氟浓度与老年人群骨折的关系.方法选择6个不同的水氟浓度组(0.25 mg/L~7.97 mg/L),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每个组抽取1 500人左右,对≥50岁且居住于本地的人群进行骨折及有关情况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8 260人,共发生骨折531人,总骨折率为6.42%,男性骨折率(7.46%)高于女性(5.51%),差异有显著性.低饮水氟和高饮水氟两组人群的骨折率高于正常饮水氟组的骨折率,差异有显著性,饮水氟浓度与接触人群的骨折率之间呈现U型曲线相关,饮水氟浓度与接触人群的自然骨折仍然呈现U型曲线分布.在髋部骨折病例中,饮水氟高浓度组的髋部骨折率高于正常饮水氟浓度组.饮水氟正常组(1.00 mg/L~1.06 mg/L)的二次骨折率和二个部位骨折率低于其他饮水氟组.结论低氟或超量摄氟都会增加骨折的危险,适宜的饮水氟有益于降低骨折的危险.
作者:姜玉亭;张梅烈;葛相金;唐国华;唐宜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火灾及其伤害的危害程度、流行原因及其规律,为制定火灾伤害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对火灾的危害状况、发生条件以及火灾伤害的流行原因与特征进行定性分析与描述.结果火灾监测、报警、救援不及时,安全疏散不畅,公众防火安全意识与逃生自救知识缺乏等人为因素是火灾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火灾伤害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结论提出将火灾伤害纳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建立健全火灾伤害的预防、监测、警报体系,以及伤害后紧急救援体系等防制策略和建议.
作者:王小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高校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广东省19所高等院校8 662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43.90%(95%CI为42.86%~44.94%);女教师心理亚健康发生率(47.87%)明显高于男教师(39.79%)(χ2=55.781,P<0.01);随教师年龄增加,心理亚健康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χ2trend=120.86,P<0.01);心理亚健康以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多梦,休息不好、记忆力减退、焦虑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为主,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不开心、工作吃力、缺乏朋友可以谈心、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等7项.结论目前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建立完善的教师社会支持网络,开展针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和女教师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存欣;王声湧;马绍斌;陈静;吴赤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笔者在对工厂的调查摸底中,发现共有26类170种有毒化学物品,一旦设备使用不当,发生跑、冒、滴、漏,极易造成该区域内作业人员发生急性中毒事故.
作者:张东成;焦燕;徐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对2004年4月起在江苏苏北及其邻近地区发生中、小学生爆发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流行的集中发热并伴有头痛、头晕、咽痛、扁桃体炎病例进行病因研究.方法对流行区20位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分离病原体,并对阳性分离株进行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电镜检测.结果 MDCK(35代)、LLC-MK2、Vero E6、MRC-5(39代)分离培养均未出现细胞病变;军团菌培养亦未发现阳性结果;经人喉癌传代细胞(Hep-2)分离培养,20份标本中13份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下可见细胞胞核内大量呈晶格状排列的典型腺病毒颗粒,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PCR检测均证实为腺病毒感染.结论 2004年4月发生在江苏省苏北地区中、小学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的病原体为腺病毒.
作者:姜庆五;居丽雯;姜仁杰;蒋露芳;陈胤忠;林玉尊;周联娣;沈进进;汪华;俞顺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蓬莱市传染病的实际发生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蓬莱市2000~2003年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和漏报调查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迟立宗;罗昌生;孙爱民;余美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鲜奶蛋糕逐步进入消费市场,蚌埠市裱花蛋糕的生产商家也逐渐增多,产品的卫生质量控制日益重要.以往对裱花蛋糕的卫生质量、环境设施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于2002年对蚌埠市现制裱花蛋糕进行了卫生学调查,以便提供监督管理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青文;袁亚秋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