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良;何若冲
目的 探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院外延续护理的效果,为开展院外延续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患者出院后,采用个别和集体家庭干预的方法,向其家属宣传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强化家庭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多关心安慰患者,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干预前后对家属进行症状自评量袁(SCL-90)、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测试,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测试.结果 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干预前后,家属SCL-90各因子分和精神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各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生活质量除生理领域、精神支柱外其它各项目均明显地提高(P<0.05或P<0.01).结论 院外延续护理干预改善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提高了家属的认知水平和对患者的照顾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邝俭玲;苏保育;杨宇;何流英;潘友葵;刘间芳;梁菊芳;杜洪英;林春洁;梁润娣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急性皮质下脑梗死病灶部位、体积、数目的关系.方法 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根据VCI诊断标准分为:有VCI发生组81例,无VCI发生组101例.对182例患者进行一般状况调查、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颅脑MRI等检查.所获资料输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VCI组中,皮质下白质顶叶、侧脑室体旁白质前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丘脑、左侧大脑半球的梗死发生率高于无VCI组;顶叶皮质下白质、侧脑室体旁白质前部、内囊前肢、内囊膝部、丘脑平均梗死灶数目多于无VCI组;梗死体积大于无VCI组,有统计学差异.MMSE评分与梗死体积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顶叶皮质下白质、侧脑室体旁白质前部、内囊前肢及左侧半球梗死更易导致VCI的发生;内囊膝部多个梗死灶数目的累积与VCI的发生密切相关.VCI的严重程度与梗死体积呈正相关.
作者:赵英;高政;孙文芳;宋妮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在治疗晚期肺癌多发性骨转移瘤、缓解重度骨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方法 对3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瘤中重度疼病的患者分别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结果 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1.4%.结论 用89SrCI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能显著减轻患者中重度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张长弓;钱可宝;李高峰;叶联华;向旭东;陈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国内现有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疗效.方法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摘录20篇NRCT文献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延期手术治疗疗效较之早期手术总体上来讲有差异;前者的再手术率(OR-5.17,95%CI:1.85-14.45,P =0.002)及并发症发生率(OR =2.37,95%CI,0.99-5.65,P =0.05)低于后者,但病死率(OR=1.88,95%CI:0.94-3.77,P=0.08)及住院天数(MD=6.49,95%CI:-13.32-26.30,P=0.52)无统计学意义.在亚组分析中,非梗阻型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病死率(OR - 1.06,95%CI:0.35-3.21,P =0.92)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计分(MD=2.00,95%CI:1.00-3.00,P<0.0001),前者高于后者;梗阻型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早期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病死率(OR =0.60,95%CI:0.21-1.70,P=0,34)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计分(MD=l.37,95%CI:0.51-2.23,P =0.002),前者高于后者.结论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对其预后有一定影响,治疗上宜采用延期手术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相结合,对于出现手术指征的患者,则应考虑及时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胡志良;何若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级和3级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稳定性.方法 选取40例2级和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贝那普利10mg/d和左旋氨氯地平2.5mg/d,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治疗后的谷峰比值与平滑指数.结果 治疗8周后:日间、夜间及24h平均血压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各自达到76%与71%,而二者的平滑指数分别高至1.13及1.09.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级和3级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平稳降压效果.
作者:王雪萍;张丽杰;吴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s)胎鼠小肠、结肠和直肠骨形成蛋白4(BMP4)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自身肠神经系统(ENS)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RTA)诱导大鼠产生肛门直肠畸形胚胎,孕20d剖宫取胎,选取对照组正常胎鼠12只,实验组ARMs胎鼠24只,在大体显微镜下解剖整个肠管,选取距盲肠10cm处小肠,距盲肠3cm处结肠,距肛门0.Scm处直肠各一段,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小肠、结肠和直肠BMP4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肠壁肌间及粘膜下神经丛可见BMP4抗体染色阳性细胞,实验组胎鼠小肠阳性细胞的M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胎鼠直肠、结肠的阳性细胞的M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s胎鼠结肠、直肠BMP4表达水平减低,可能与其远端肠管ENS发育不良有关.
作者:陈新新;陈兰萍;任红霞;吴晓霞;陈淑芸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联合TP方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给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对照组(32例)行单纯TP化疗.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近远期疗效,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CIK细胞回输联合TP方案化疗临床受益率达92%,生存质量的卡氏评分提高率为84%,2年生存率达到48.0%,相较于单纯TP方案化疗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肯定的近期疗效并可改善其预后,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王苗;尹先哲;杜锋;刘丽娜;李毅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我院曾收治急性苯的硝基化合物中毒患者4例,随访半年后其中1例诊断为TNT白内障,另2例诊断为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50岁,既往体健,为某厂保卫处消防班消防员.因该厂生产炸药的车间起火,患者均参与救火.当时仅戴头盔、穿消防衣,未戴防毒面具.吸人黑索金、三硝基甲苯(TNT)、硝酸铵等含苯的硝基化合物30-40min.来我院时间为中毒后12h.4例患者住院2个月均好转出院.
作者:林莉;宁琼;李建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9岁,以混合痔嵌顿收住肛肠科,拟行手术治疗.患者既往无肾病病史.术前做常规化验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指标均正常.人院第2d早晨,患者未进食水,给予常规术前灌肠,用甘油灌肠剂1支(110ml)灌肠,因担心大便未排净,1h后,再次用甘油灌肠剂1支(110rml)灌肠,等待手术.患者在第二次灌肠1h后排可乐色尿液,未予以重视.上午9时,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程顺利.术后当日给予依替米星注射液0.2静脉点滴,晚上患者开始出现少尿、蛋白尿及氮质血症,头晕、恶心、呕吐,血尿素氮、肌酐升高,之后,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至术后第2h,24h尿量292ml,尿素氮20.9mmol/L,肌酐660μmol/L,考虑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急性肾小管坏死可能性大,转入ICU病房,及时给予积极的内科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配合连续血液滤过(CRRT).经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肾功能逐渐恢复,好转出院.于门诊继续监测肾功能,至发病40d后,血尿素氮、肌酐指标恢复正常,B超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经半年的随访,肾功能一直正常.
作者:温小一;李建平;张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8、TNF-α、IL-6)炎性细胞因子影响评价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诊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照组共50例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留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8、TNF-α、IL-6)的表达,观察血必净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8、TNF-α、IL-6)表达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IL-8、TNF-α、IL-6)明显下降.结论 血必净能明显降低血清中(IL-8、TNF-α、IL-6)的表达,对脑梗死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黄中杰;许银领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兔角膜缘干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并与传统的10%血清培养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获取兔角膜缘组织,酶消化法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含B27的无血清组和传统方法的10%血清组两组进行培养,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情况,CCK-8检测其克隆增殖能力,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方法对两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较传统10%血清培养组,无血清培养组培养的兔角膜缘干细胞表现出相似的生长特性及增殖能力,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无血清组⊿ Np63阳性细胞较10%血清组明显多,角蛋白K3(AE5)阳性细胞10%血清组较多.结论 用含B27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以培养获得角膜缘干细胞,减少了血清中不明成分对干细胞的影响,为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及纯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黄晓梅;马蕾;赵越超;杨燕妮;赵博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慢乙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12月-2011年6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ritis B,CHB)患者分为两组: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组(A组,46例)和单用阿德福韦酯组(B组,31例).完成12周和24周治疗时,检测HBVDNA水平、ALT水平、HBeAg与HBsAg的血清转化及ADV耐药株.结果 治疗第12周时,HBVDNA< 103copies/ml的患者,A组占56.5%,B组占9.66%,x2=21.58,P<0.001;第24周时,HBVDNA<300copies/ml的患者,A组占65%,B组占12.9%,x2=20.55,P<0.001.治疗24周时,A和B两组的血清学转阴率分别为32.6%和9.6%,血清转换率分别为26%和9.6%,生化学应答率76%和29%,ADV耐药率分别为12.5%和32%.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慢乙肝患者,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学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张钰钧;李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1R组)、丙泊酚1、2、4mg/kg后处理组(P1、P2、P4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LR4 mRNA、NF-κB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a的浓度,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S组比较,各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上调,TNF-α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IR组比较,P1、P2、P4组TLR4 mRNA、NF-κB mRNA袁达下调,TNF-a降低(P<0.01);与P4组比较,P1、P2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下调,TNF-α降低(P<0.01);与P1组比较,P2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下调,TNF-α降低(P<0.01).病理检查显示P1、P2、P4组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小于IR组.结论 丙泊酚后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的表达.降低肝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阎旭艳;曹定睿;刘晓利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诊断明确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完成本次实验的仅有64例.治疗组33例给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白芍总苷(TGP);对照组31例给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分别于治疗0、4、8、12周观察患者关节症状改善程度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第12周后疗效比较:2组ACR20、50、70分别为90% Vs74%、70% Vs 52%、45% Vs3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血沉、DAS28评分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X+LEF+TGP组的肝损害低于MTX+LEF组.结论 联合应用TGP治疗活动期RA,能很好的缓解患者的关节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王妤;李军霞;李小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性梗阻外科诊治特点.方法 81例老年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病例,平均年龄79 2岁.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发生率77.8%.55例行择期手术,26例行急症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皆痊愈出院,无术后吻合口漏.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47.8%,皆保守治愈.结论 老年性肠梗阻病情重、合并症多,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刘子光;丁红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PHS)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2月应用PHS腹膜前置入治疗腹股沟疝1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痊愈,手术时间为35-100min,平均54min,住院时间3-8d.术后24h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较少,2例出现尿潴留,3例出现阴囊积液.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切口感染.随访3月-3年,无明显慢性疼痛、局部异物感及复发.结论 PHS无张力疝修补术集各种修补术优点于一身,适应证广,更符合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具有术后异物感小、疼痛轻、损伤轻、术后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特点,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敏;韩绍伟;唐湘莲;蒋平;林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刘某,女,23岁,痛经多年,于7d前感下腹不适,当地医院彩超示右腹部包块.患者于15年前因右肾畸形而行右肾切除术.触诊:于右中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2×8cm质硬肿物,轻触痛,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行CT增强扫描显示:右侧腹腔见大小约为75×49×122mm的囊性包块,内见分隔,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增强扫描,包膜及分隔明显强化.右侧盆腔见一大小约为60×45mm的软组织密度影,形态与子宫相同,增强扫描,增强方式及程度同子宫.右侧卵巢动脉增粗迂曲.右肾未见显示.CT诊断考虑:右侧腹腔囊实性包块,双子宫.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右侧腹部见残角子宫,与阴道不相通,右侧输卵管明显扩张,其远端形成巧克力囊肿.阑尾扭曲,内有粪石.病理:盲角子宫,增殖期子宫内膜.慢性输卵管炎,卵巢陈旧性血肿.慢性阑尾炎.
作者:张国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合并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43例脑挫裂伤合并迟发性脑水肿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中患者存活39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生存患者随访3-6月:Ⅰ级22例;Ⅱ级12例;Ⅲ级5例.结论 脑挫裂伤合并迟发性脑水肿多发生在伤后6-11d,病情好转后突然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提示此病可能.早期发现,及时复查头部CT,早期采用脱水、扩张血管、控制血压、及时开颅减压等治疗措施,则预后良好.
作者:赵建平;王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评估S-1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和临床受益反应.方法 36例晚期胃癌患者,1-14d内给予S-1,80mg/m2,分2次口服(餐后服用),同时在第1、8、15d紫杉醇90mg/m2.S-1用药14d停药,14d为1个周期,紫杉醇4周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不良反应及临床受益反应评价.结果 全组36例可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4例,稳定9例,进展3例,有效率为66.7%,不良反应率较低,临床受益反应较好.结论 S-1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受益反应较好.
作者:戴立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68例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SCC)组织HPA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VEGFR 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rnicrovessel density,LMVD)和MIB 1标记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结果 HPA在NCE、CIN及SCC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 0646±0.0166、0.0968±0.0155及0.1175±0.0212.从NCE到CIN再到SCC,HP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CIN组,HPA高表达者MVD及LMVD均分别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CIN组表达分别与MVD及LMVD显著正相关(MVD:r=0.625,P=0.000;LMVD:r-0.380,P =0.022),而与PI无关(r-0.300,P=0.075).在SCC组,HPA高表达者MVD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SCC组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0.330,P =0.006),而分别与LMVD及PI无关(LMVD:r=0.124,P=0.314;PI:r=-0.077,P=0.533).HPA在SCC组表达分别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宫颈鳞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无脉管浸润者(P<0.01).宫颈鳞癌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深度在浅肌层间质以内者,但未达统计学意义(t=1.946,P =0.056).宫颈鳞癌HP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P =0.0607).结论 HPA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HPA在CIN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微淋巴管生成,在SCC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血管新生及癌细胞浸润转移.HPA过度表达可能是宫颈鳞癌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齐碧如;江忠清;连成瑛;黄勉;林岷;陈玉华;刘兆董;方娇宁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