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兰;钟美华;夏丽娟;罗冬红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131I、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方法 对30例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或次全切术,术后采用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组织,并结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随访观察.结果 30例患者均存活,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采用手术联合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获得明显效果.
作者:郭迅;裴明祥;邱福轩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5年6月~2009年5月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60例临床资料.结果 1042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18例,胆道损伤4例,胆瘘1例,胆总管残余结石1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结论 胆道的解剖及解剖变异的清晰认识、严格掌握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指征及腔镜外科的丰富经验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关键.
作者:彭春林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是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人群,二者关系极为密切.大部分CKD患者在没有进入肾脏替代治疗(RRT)前就已死亡,其中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CVD).因此应努力在CKD患者中寻找既可以高度预测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又可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来延缓慢性肾脏病和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指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微量白蛋白尿(MAU)是反映肾脏损伤、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指标,对判断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量研究发现,无论是糖尿病、高血压或是普通人群,MAU的存在即预示着心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减少MAU的排泄可以起到保护肾脏及心脏的双重作用.
作者:宋旸;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61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32例,重度窒息29例)及35例无窒息及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同期住院新生儿生后24h尿液作mAlb和TRF检测;同时取血查肌酐(Cr)、尿素氮(BUN)进行对照.结果 窒息组尿mAlb、血Cr浓度及尿TRF异常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重度窒息组尿mAlb、血Cr浓度及尿TRF异常率则较轻度组明显升高,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血BuN浓度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mAlb、TRF升高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及肾损害密切相关,是窒息新生儿早期肾功能监测灵敏、有效的指标.
作者:王璇珠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过程中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影响,探讨ADMA在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ADMA、ADMA及L-精氨酸孵育单核细胞48h,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蛋白表达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mRNA的表达.结果 ADMA能够促进单核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p<0.01),以及上调单核/巨噬细胞中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蛋白的表达(P<0.05),增加单核/巨噬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P<0.01)及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mRNA的表达(p<0.05),而L-精氨酸能抑制ADMA的作用(p<0.05).结论 ADMA能够增加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化过程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并且这种作用能被L-精氨酸所抑制.
作者:刘杰英;王庸晋;王金胜;崔璐华;王治平;李启富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前准备、术前、术中护理配合,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陈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为全面掌握邢台市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根据国家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要求,邢台市对河北省确定的7个定点县农村饮用水进行了采样,由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数据汇总和上报.
作者:李奉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 对2002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间盘摘除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进行随访及回顾性总结.结果 40例经1~7年随访,优良者36例,优良率90.0%.结论 手术方式既要达到减压目的 ,又要重建腰椎的稳定性.术中必须同时适度扩大椎管,尤其是神经根通道.
作者:景元海;胡艳波;许文彬;陈嘉利;范洪源;周继辉;杨小玉;朱庆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比较常见,其临床确诊包括3个重要条件:①患者通过放射线碘及血清甲功检查,诊断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②有肝功损害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r-谷氨酰转肽酶,至少有1项升高,腹部B超胆道无异常,心脏超声排除心功能衰竭;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肉芽肿性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外更阻性黄胆及他肝功受损的疾病.③甲亢病情稳定后,肝功能也随之逐渐恢复.
作者:秦晓波;胡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时机及不同术式的矫正效果.方法 对68例(82只眼)3~12岁重度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改良额肌瓣悬吊术和阔筋膜悬吊术,术后均随访3个月~3年,平均6个月.结果 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者,术后外观自然美观,效果满意;采用阔筋膜悬吊术者,上睑迟滞和眼睑闭合不全较明显,还较易发生矫正不足.结论 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及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
作者:何炯;罗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模型.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随机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各组n=10)分别给予α-硫辛酸100mg/(kg·d)、还原型谷胱甘肤600mg/(kg·d)、α-硫辛酸100mg/(kg·d)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kg·d).治疗1Od)~测量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SOD、MDA、GSH-Px、NO含量.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间两两比较,硫辛酸组与谷胱甘肽组比较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硫辛酸组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谷胱甘肽组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硫辛酸组、谷胱甘肽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正常组比较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发现治疗组大鼠肝脏脂变,炎症坏死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硫辛酸组较谷胱甘肽组改善显著,联合用药组病理改善显著.结论 α-硫辛酸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谷胱甘肽,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晋阳;霍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CT3D))在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术前给予X线摄片,而后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应用医学影像进行3D重建.结果 所有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3D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等信息.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的分型和碎骨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与术中所见一致,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分型,更为精确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对治疗方法 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施建伟;陈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VCDFI)及脉冲多多普勒(PW)对侵蚀性葡萄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 对16例临床拟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肌壁及宫腔内异常回声的血流特征,对其进行主要血流参数评价,并结合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TVCDFI均见子宫肌壁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五彩镶嵌的彩色血流信号区,PW记录到低阻力多样性动脉频谱及静脉性频谱,病灶区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40,子宫动脉RI值明显降低,血β-HCG值升高.对化疗敏感病例显示子宫病灶处彩色血流区域逐渐缩小,RI值渐升高,血B-HCG值呈下降趋势,直至恢复正常.结论 对可疑葡萄胎患者TVCDFI检查或葡萄胎清宫术后的TVCDFI随访是侵蚀性葡萄胎早期诊断的首选超声检查方式,对观察化疗效果指导临床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辉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1 病历摘要患者赵,女性,48岁,主因右侧耳后疼痛3d,右侧口角麻木伴流涎1d入院.该患于入院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后疼痛,未在意,1d前出现右侧口角麻木,伴右侧口角流涎,无头痛头晕,无耳鸣和听力减退,无四肢无力及走路不稳,无发热咽痛,未治疗.
作者:孙雪;刘长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计前凋亡因子Bim是否参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调亡及其机制.方法 采集人脐静脉血,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提取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7d,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法鉴定EPCs.AngⅡ诱导EPCs凋亡,加入AT受体拮抗剂1h后即刻加入AngⅡ.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AT受体拮抗刺组.24h后检测EPCs凋亡率,KT-PCK法分析各组BimmKNA的表达.结果 一定剂量AngⅡ可诱导EPCs凋亡,通过AT受体拮抗剂的阻断可降低EPCs凋亡率,KT-PCK显示BimmRNA在对照组中低表达,AngⅡ组表达高,AngⅡ+AT受体拮抗剂组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表达变化趋势与EPCs凋亡率变化一致.结论 AngⅡ可诱导EPCs凋亡,BLM参与并促进了EPCs的凋亡.
作者:潘伟力;沈小梅;吴志莲;杜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肝癌患者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除躯体化外,其余9个因子的得分均比干预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客观环境和总体生活质量的得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烨 刊期: 2010年第09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3岁,以双足麻木、无力1月,加重8d为主诉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双足麻木,1周后加重伴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渐感双小腿后部持续性钝痛、酸困不适,且发现全身皮肤渐呈棕褐色,皮肤干燥、脱屑,双足底皮肤呈暗红色,有散在水泡,皮肤角化、裂纹.
作者:刘淑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厄沙贝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口服厄沙贝坦联合服用氢氯噻嗪;对照组28例,单纯口服厄沙贝坦.两组的疗程均为8周,监测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钾及心电图的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厄沙贝坦联合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优于厄沙贝坦单用时的降压效果.
作者:李超月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2007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门诊妇科收治入院并同意采取采用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病理结果 与宫颈锥形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宫颈冷刀锥切术后与术前阴道镜病理结果 诊断相符者169例(84.496),不符合者31例(15.6%),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P<0.05).术后有11例(5.5%)局部少量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3d,7例(占3.5%)术后出现切口局部感染,抗炎治疗后恢复,2例(1.0%)于术后9~13d由于缝线脱落出现活动性出血.3例患者术后1周后出现腹痛,B超检查后提示宫腔积液.结论 宫颈冷刀锥切术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不足.因此,宫颈冷刀锥切术能提高宫颈病变诊断准确性,可以避免宫颈病变的诊治不足.
作者:彭跃辉;宋亚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选纯化的方法,并对分选结果进行纯度鉴定.方法 对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荧光抗体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选及纯度鉴定.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选T淋巴细胞纯度为(94.40±3.3)%,高纯度达98%,回收率约为95%.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可从外周血中快速分选出高纯度的CD3+T淋巴细胞.
作者:段静静;苏丽萍;郑美婧;王艳峰;苏文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