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琴;李海涛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糖紊乱特点,评价血糖水平检查对判断HIE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法对192例HIE患儿进行血糖监测.结果 1.HIE分度越重,血糖异常发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2.轻度HIE血糖以低血糖为主,而重度HIE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3.血糖持续高水平的HIE预后不良.结论 对HIE要定期监测血糖.重度HIE应将血糖监测作为常规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付京梅;张丽萍;王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探讨各种血液病人NAP活性和阳性指数用来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以备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 应用快速偶氮偶联法对1103例,50多种不同疾病血液病人进行NAP活性和阳性指数检测,并分组配对与正常组进行参比检测,经统计学处理,算出相关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贫血组中,其中再障(从),AA-PNH综合征,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其他贫血和正常组,相互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组中,真性红细胞增多征(Pv),骨髓纤维化(MF)酶的活性较其他增殖性疾病和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白血病组,急淋(ALL),慢淋(CLL),毛白(HCL),浆白(PCL),酶的活性较其他白血病和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而急非淋M1、M2、M4、全髓性白血病(PMS)酶的活性低;肿瘤组中,骨髓瘤(MM)酶的活性增高明显,其次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而恶性组织细胞病(MH)酶的活性极度减低或消失为零,相五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在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全血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脾亢等疾病中,除了AITP较正常不同程度增高,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AP对血液病不同病期,治疗前后酶的活性有明显差异,可作血液病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指标.
作者:张云环;徐裕海;王永才;王忠利;赵成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21世纪的医院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将由封闭式的、单一的只为本院服务的,将逐步转变为开放式的为社会服务.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馆员的内在潜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只有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图书馆事业才会充满活力.
作者:陈形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性传播疾病(STD,简称件病)是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染.患者的患病过程常涉及个人隐私.目前,我国的性病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件病患者作为一组特殊的患病人群,不仅有切肤之痛,而且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且较其它疾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作者:侯明琼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68例.麻醉方式以局麻为主,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氟比洛芬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切皮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100mg静脉注射.通过下列指标评价临床效果:(1)VAS评分;(2)局麻药和芬太尼的用量;(3)患者对术中镇痛效果总体印象评分;(4)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氟比洛芬酯组术中VAS评分较低,局麻药和芬太尼用量及加药次数显著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P<0.05或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甲状腺手术可以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罗云;张敏;廖雄鹏;吕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表现为铜代谢障碍导敛的以基底神经节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肝脏损害,同时伴有肾脏受损及角膜病变.不同地区及人群的发病率不一,据估计世界人群发病率为1/10万至1/30万[1,2],是儿科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之一.
作者:方洁;叶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复方克痫胶囊的制备方法,制定复方克痫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根据中医药理论选用中药材,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建立质量标准.结果 本制剂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行.结论 本处方工艺合理,质量稳定,是治疗各类癫痫的有效制荆.
作者:陈治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0.05%卤米松乳膏和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将93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0.05% 米松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9.58%,对照组有效率75.56%.结论 0.05%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见效快,疗效好.
作者:程桃英;陈静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毒性.方法 27例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多西紫杉醇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2 500 mg/m2持续静点48小时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21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57.12%.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和脱发,但患者能较好耐受.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是目前治疗晚期胃癌较理想的二线方案.
作者:邢书娟;王俪娟;吕巧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面时新形式下医院安全工作发生的变化,制定医院安全工作的新对策.方法 深入分析影响医院安全的重点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必须树立医院大安全观,从理念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采取新方法,制定新措施.使医院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结论 安全是医院的根本,医院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良好环境,在医院安全管理新构架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常抓不懈,维护医院的稳定和发展.
作者:许永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有气道高反应件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近十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哮喘发作期,多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在缓解期继续给予白三烯抑制剂(顺尔宁)、H受体阻断剂(酮替酚)口服,丙酸氟替卡松吸人剂吸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崔忠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90%以上,目前临床上对这种常见并发症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我们自2005年以来应用我院自制中药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6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方法.方法 300例需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50例:大面积按压法,示指、中指和无名指3指并排横向,将针眼上、下1-3cm全部压住,按压的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有变苍白的力量正好,按压时间为3-5min.对照组150例:小面积按压,只按压针眼,用拇指指腹横向按压,力量为指尖按压变苍白,时间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出血、皮下淤血、血管闭塞(完全、不完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此方法确实有效,使患者的血管得到保护,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方便.
作者:暴静玲;杨家鹏;张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不孕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5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记录输卵管疏通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输卵管双侧通畅率达84%,一侧通畅率达96%,术后受孕率18%.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诊治效果非常理想,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作者: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各医院在护理患者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多次的体温、脉搏曲线记录,现在各医院临床上一直是用手工画此曲线的.其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单调易出差错,还容易造成记录纸面的不清洁,不规范.为了解决体温单正规的问题,特发明一种实用新型两用护理记录曲线尺,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紫癜,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见的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等,中医治疗辨证施治,但很多人往往见紫癜就是用凉血之法多不起效,本文就此论述并举例说明紫癜的治疗.
作者:左琪;王家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常见的内科急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般典型病例在甲_期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出现误诊、漏诊,以致延误治疗,下面选择了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AMI患者因各种原因首诊误诊的2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志华;董玉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真空采血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我科2008年1月~2008年10月应用真空采血40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 一针见血率明显提高.结论 该采血法既安全实用、又提高血标本质量.
作者:李文贤;柴雪艳;杨豫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普外科是一个急诊多、病种多、工作量大、护理操作技术要求全面的科室,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每天面对重复的操作技术,枯燥的工作流程和紧张的工作气氛,且还要应对数次的上级领导检查,以及来自于家庭、各种人际关系,都会给护士压力,以至于心理疲惫.本文对普外科护士产生心理疲劳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护士疲劳,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天华;张静;王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根管治疗术的过程是医生用根管治疗专用的器械通过和化学方法,清除根管内的炎症性内容物,以消除根管内的彻底去除感染的牙髓以及感染的牙本质和毒性分解产物,严大部分感染.第二步是根管消毒,通过物理和化学(药物)方密填塞根管,隔绝细萧进入根管再感染,防止根尖周病变的法彻底消除根管内的残余感染.
作者:姚亚辉;姚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