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体护理方法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意义

朱红

关键词:整体护理, 冠心病,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 心理状态
摘要: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意义,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整体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47例.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主要对护理质量评分、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及负性情绪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病房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检查的运动性伪影与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环节与检查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率、心理状态等,提高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高效、科学、合理、便捷的特征,对冠心病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化管理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治疗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浅静脉留置针静脉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调查该院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情况及影响因素,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针对根本原因,不断改进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浅静脉留置针静脉治疗.结果 开展管理活动一年,全院留置针使用率提高了18.1%,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大大降低.结论 精细化管理模式能提高浅静脉留置静脉针进行静脉治疗的管理质量水平.

    作者:李春;郭延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骨科围术期疼痛管理的临床护理路径效果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CPN)应用于骨科围术期疼痛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1~12月该院骨科住院接受膝关节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CPN模式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围术期疼痛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当天、术后第2、3及4天,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及10天,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围术期疼痛管理中应用CPN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并降低相关不良反应.

    作者:周小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改良式体位引流对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良式体位引流对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给予改良式体位引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5 d、15 d抗生素使用情况、痰培养阳性率、血气指标、临床指标和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15 d痰培养阳性率、使用抗生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后15 d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护理后5 d、15 d每日痰量、每日脱氧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式体位引流应用于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痰培养阳性率,改善血气指标,提高生存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林慧慧;蒋双;贺广芹;吴云鸿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护士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方法及效果

    目的 探讨护士临床操作技能的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该院60名护理人员,将其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护理人员各30名.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和分层管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操作中异常情况处理合格率、操作中注意事项合格率、基础操作合格率、临床应变评分、健康教育评分、职业礼仪评分、病情评估评分、环境护理评分、患者交流评分、无菌操作评分、管道护理评分、给氧护理评分、给药护理评分、护理设备操作评分、出/入院护理评分、徒手心肺复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技能操作培训中效果显著.

    作者:刘竹英;钱黎花;蔡冬雪;罗雪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方法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意义,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4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整体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47例.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主要对护理质量评分、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及负性情绪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病房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检查的运动性伪影与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环节与检查后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率、心理状态等,提高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高效、科学、合理、便捷的特征,对冠心病的临床管理和相关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探究给予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健康教育对患儿护理改善的效果

    目的 探究给予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健康教育对患儿护理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儿的父母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父母的护理知识与操作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为5.88%,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其对于肾病综合征护理知识和操作的了解与掌握,进而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作者:唐晓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肿瘤内科护士职业压力及自我心理调适策略

    目的 了解肿瘤内科病房护士压力来源及心理健康状况,寻找肿瘤内科护士应对职业压力的心理调适策略.方法 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肿瘤内科139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压力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症状自评与常模比较,肿瘤内科病房护士在SCL-90的9个因子及阳性项目数和总分方面均显著高于常模.结论 工作压力是影响肿瘤内科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针对护士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指导其自我调适并进行减压.

    作者:韦小乐;卢瑞红;谢艳萍;邓扬帆;虞毅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分期匹配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分期匹配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12月于该院行化疗的9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施以常规心理干预,试验组施以分期匹配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乳腺癌化疗病例干预后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评分、化疗反应缓解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类化疗病例(P<0.05).结论 将分期匹配心理干预法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之中,对于提高该类化疗病例心理弹性水平、缓解化疗不良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均具备积极效应.

    作者:成剑焕;朱淑平;林小婷;李小宝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便秘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影响

    目的 分析老年便秘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检查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便秘患者156例,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肠道准备并对比其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后,经综合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综合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检查结肠镜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综合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便秘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检查前后的肠道清洁度,缩短结肠镜的检查时间,并有利于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的改善,应广泛推广.

    作者:谢娇;赵燕琴;黄玉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在急性心梗急诊PCI联合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在急性心梗急诊PCI联合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6年1月起开始采用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模式对急性心梗急诊PCI+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实施干预,选择实施前(2015年1~12月)和实施后(2016年1~12月)于该院行因急性心梗行急诊PCI+临时起搏器安置术的患者各41例,对实施前后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急诊手术患者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同类急诊手术患者,实施后医师护理满意度评分和急诊手术病例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模式对急性心梗急诊PCI+保护性临时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该类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提高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程凤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临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表现,分析与其相关的各种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该院产科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100名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定.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焦虑人数多于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担心母婴健康、控制饮食困难、血糖监测麻烦且痛苦、治疗费用高及治疗时间长等是造成GDM孕妇焦虑的重要因素.GDM患者抑郁人数多于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抑郁程度高于健康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患者抑郁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自尊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焦虑越高,自尊得分越低.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孕妇在自尊得分上无明显差异.在护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时,应加强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以减缓其焦虑和抑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艺;牛蓓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护理对初产妇负性情绪、疼痛程度、 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护理对初产妇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分娩结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该院接收的产妇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护理,对比两组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伴护理应用于初产妇孕期对产妇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分娩结局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产妇负性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张鑫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杂交手术治疗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开腹杂交手术治疗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该院疝与腹壁外科采用腹腔镜联合开腹杂交手术修补方式治疗的11例成人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患者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结果 11例嵌顿性或绞窄性切口疝修补手术均顺利配合完成,手术修补时间平均为(151.9±65.2)min;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均未见肠梗阻,切口疝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护理配合过程中要求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腹腔镜及开腹器械的安装维护及使用注意事项,准确进行手术物品及仪器设备准备,熟悉操作流程、疝补片特点,全程动态管理手术间人员流动,降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

    作者:陈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异位妊娠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5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前1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价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出院前1 d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价生活质量,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社会因子评分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改善异位妊娠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曹艳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施行集束化护理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施行集束化护理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 将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支气管哮喘患者56例分为常规组和集束组各28例.常规组施行常规护理;集束组施行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对雾化吸入技术的掌握度、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疾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集束组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组患者疾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组患者对雾化吸入技术的掌握度、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常规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集束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施行集束化护理的意义及可行性高,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知识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肺功能改善,促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的731例患者病历资料,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病情知晓、口服用药、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情绪变化均是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因素;70岁以上、遵医行为、口服用药均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因素.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高、体型较胖、血脂异常、家族史均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风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年龄、病情知晓、遵医行为、口服用药、气温变化、体重、家族史、血脂水平、血管硬化均是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高危因素,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向慧;张雨;曹姣;高金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盆底康复治疗在宫颈癌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在宫颈癌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该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观察组术后的康复护理患者中定时做盆底康复训练,观察患者盆底肌肉恢复情况及压力性尿失禁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6个月后盆底肌肉恢复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2例占比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例占比2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指导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而且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简单易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多岗联合评估与早期序贯康复训练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基于多岗联合评估与协作的早期序贯康复训练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6年4月起开始采用基于多岗联合评估与协作的早期序贯康复训练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康复治疗,选择应用前(2015年10月~2016年3月)和应用后(2016年4月~9月)于该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各59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前后病例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干预后两组ICU机械通气病例在各相关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性做出比较.结果 试验组ICU机械通气病例干预后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于多岗联合评估与协作的早期序贯康复训练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康复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该类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肌力和自理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裴倩倩;王旭东;李晶;李洪静;金保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在中青年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在急性心梗PCI术后中青年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该院接受PCI手术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干预,试验组接受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中青年病例干预后Ba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尝试,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爽;高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延续护理在腹腔镜下胃转流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29例腹腔镜下胃转流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9例腹腔镜下胃转流术患者建立延续护理登记本,记录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年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C肽(OhC)值并进行术前术后比较;指导饮食及宣教内容;告知术后不适症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29例患者术后1年BMI、FPG、2 hPG、HbAlc、OhC值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23例(79.31%)患者得到完全缓解,6例患者病情部分缓解;29例患者的综合满意度为97.2%.结论 延续护理可以提高腹腔镜下胃转流术后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出院后得到及时的随访和指导.

    作者:刘学英;唐义英;邓雪雁;廖倩;宋春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