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惠琴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时期儿童急性中毒的原因及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6年1月~2000年12月与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急性中毒病例从中毒的种类,途径,年龄,城乡差别,自杀性行为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食物中毒除外).结果 儿童急性中毒多发生在农村,农药中毒仍占第一位,消化道吸收途径是主要途径.但近年来儿童急性中毒的种类有新的特点,鼠药中毒明显减少,而自杀性行为明显上升.医源性的药物中毒仍然占较高的比例.结论 加强对农村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教育,防止错服误服药物;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杜绝轻生行为;加强对乡村医生培训,对预防儿童急性中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廖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67例经皮双针穿刺灌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方法.方法 67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都行经皮双针穿刺改良生理盐水(N.S)持续灌洗引流术.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1~2 d复查CT,血肿腔缩小90%以上,除9例有颅内少量积气外,末见有脑损伤、脑梗塞、颅内血肿、颅内感染、肺部感染、静脉血检形成和其他并发症.术后1~4 d拔针,穿刺点一期愈合,痊愈出院,随防6~36 月末见复发.结论 经皮双针穿刺生理盐水持续灌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微创、简单、高效和并发症少的方法,但穿刺针需要作改进.
作者:罗赛华;郭赛群;肖绍文;张超元;阮玉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病人下床时间进行探讨.方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行胃穿孔修补术1天内下床活动,行胃大部分切除术2天内下床活动.结果 早下床活动的病人比迟下床活动的病人,并发症少,住院天数缩短,胃穿孔修补术病人缩短1.7天,胃大部分切除术病人缩短2.2天.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人术后宜早下床活动,对加快病情的恢复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陈沛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随着近年肺结核发病的病例增多,耐药情况的普遍出现,尤其空洞型肺结核,临床治疗较难,易迁延不愈.为提高疗效,寻找更好的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IL-2联用SRHP方案1个月治疗空洞型肺结核25例,并以同期单用SRHP方案常规治疗作为参照(对照组).用药后每半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肝功能、血肌酐、胸片及痰菌检查并记录.观察空洞病灶愈合的程度和痰菌阴转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空洞病灶各有不同程度的愈合,痰找抗酸杆菌呈阴性,而对照组则空洞病灶无明显改变,痰菌阴转率较低.结论 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效果显著的辅助性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药物且安全可靠.
作者:周志坚;岑丽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由各种外伤引起的眼球穿透伤,在眼科急诊病人中较为常见.病情急,眼部病变较重,所以对伤后病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进行精心的护理.半年内收治眼球穿透伤病人36例,现将急救处理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危重型哮喘病情危急,死亡率高,正确判断病情、及时足量使用激素、适时使用机械通气、根据病情恰当调整呼吸模式及参数,可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朴香顺;白雪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开同)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3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患者,肌酐200~700 μmol/L,用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治疗3个月,每天蛋白质摄入量0.6g/kg,开同4~8 片/d,观察生化指标:肌酐、尿素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HCO-3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第1个月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磷等有所下降,治疗3个月对下降更显著.结论 低蛋白饮食加α-酮酸能有效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作者:徐玉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作为姑息疗法,减轻临床症状,延长生长期,保全肢完整.方法 骨动脉穿刺插管,腹主动脉.髂动脉造影,与肿瘤供血动脉内,经导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少量栓塞剂,后造影复查.结果 左髂内动脉造影风臀上肢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呈多血管形型,血供丰富,有少量小分支供应臀部软组织,经导管注入抗肿瘤药物及栓塞剂,肿瘤供血血管明显减少.结论 骨肉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且术前多辅以放疗化疗,要至少超过一个关节进行截断或离断,多数患者难以接受,骨肉瘤的治疗并不多见,也答不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就姑息治疗而言,它满足了患者的要求.
作者:高庆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米菲司酮套装配利凡诺(Rivonol)用于孕13KW~16KW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组122例,米菲司酮采用2日疗法,即第一日早服50mg晚服25mg,第二日方法同第一日,第三日根据情况加用米索前列醇.在第一日服第一次米菲司酮时行羊膜腔内注利凡诺100mg,服米菲司酮时均需服药前后空腹2小时,规定服药时间为早9Am,晚9Pm.常规检查无用药及治疗禁忌症.结果 122例均娩一死婴,8例(28~36)h娩一死婴,75例(36~48)h娩一死婴,36例加服米索前列醇后60h娩一死婴,仅一例72h未娩出者行引产加用垂体后叶素娩一死婴,胎盘胎膜剥离.共有6例当时检查胎盘胎膜不完整,行清宫术,术后3日复查B超,有3例宫腔内有异常强回声团,行清宫术,余113例术后3日复查宫腔内均无残留出院.结论 米菲司酮套装配利凡诺用于孕13KW~16KW引产临床效果满意,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玉芳;李世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与疗效,对制剂的质量要求,应首先是有效和安全,而安全有效又必须稳定,提高固体制剂稳定性尤为重要.现从药物结构、温度、水分、光、赋形剂、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加入清除剂、改变生产工艺、制成微胶囊、制成包合物、改变剂型、制成稳定的衍生物、制成盐类、制成酰胺、制成高熔点衍生物、改善包装等方面分别论述影响和提高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借鉴.
作者:倪丹蓉;吴宝祥;李晓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3例年龄59~89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DHS手术治疗,探讨手术适应证、手术操作特点、术后功能锻炼及其疗效.结果 43例病人,随访4~11 月,平均6个月DHS内固定牢固,功能恢复好.结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对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积极的内固定治疗,结合术后功能锻炼,疗效良好.
作者:唐凯;宁杰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收集1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对其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标的测定,与其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有无相关性.结果 左心室肥厚组平均左室重量指标水平为(152.6±15.8)g/m2,和左心室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左心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87.18%和44.87%,明显高于左心室正常组(29.80%和8.6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相关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的程度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韩铁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综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先用西药胰岛素控制血糖,再用中药消渴方加减改善症状,同时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等辅助治疗.结果 门诊30例控制理想14例,控制好转16例.结论 中药消渴方加减配合西药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疗效较好.
作者:鲁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异丙酚配合胃镜在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的应用.方法 16例患者经常规方法不能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后,通过胃镜取出,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异物均顺利取出,BP、HR、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0例手术在10min内完成,有6例用时稍长,且有躁动;有6例SpO2<95%,发生在诱导阶段,经处理后迅速上升至98%;所有患者术中无知晓.结论 无痛电子胃镜在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有一定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作者:杨振玲;陈文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黄花菜是一种较常食用的蔬菜,食用鲜黄花菜前,必须用开水焯后再用冷水浸泡(2~3)h,烹调后方可食用.未经过上述处理,进食后可致中毒.2006年8月26日,本部收治并抢救了18例鲜黄花菜中毒患者.
作者:俸世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1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布地奈德混悬液0.5mg加特布他林雾化液2.5mg放入氧气驱动雾化装置,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5~7 d.对照组: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每次5mg/kg,每天2次,连用5~7 d.观察两组喘息、咳嗽、哮鸣音好转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喘息消失、咳嗽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增强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作者:梁水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能够掌握本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护能力,延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从病人入院时的护理评估、健康教育目标的确立,计划的实施到出院前的健康指导采用了语言、文字、实践、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等相结合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连续的、动态的知识宣教.结果 健康教育有效率≥90%.结论 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能调动患者参与护理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自我保健和护理能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晋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A、B2组,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早期肠内营养组肝功能等明显好于肠外营养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优于肠外营养,有利于脑损伤患者尽早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海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鼻鼽饮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2∶1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鼻鼽饮,每日1剂,分2次煎服,10日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山东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日1次,每次1片,连用10天为1疗程,口服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43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3.1%;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82.9%.结论 鼻鼽饮与西替利嗪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中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它们治疗过敏性鼻炎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方惠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992年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开发研制成功,使影像诊断水平更上了一个新台阶[1],DR系统操作简单、数字影像清晰度高,后处理功能强大,与传统屏胶X线照片相比,其成像质量、宽容度、信息量都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所得信息可按诊断要求进行存储处理、传输,为X线影像长期保存和检索提供了可能性[2].
作者:牛克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