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海云;陈国锋
目的 通过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资料对1997年9月~2006年9月共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康复组.康复组接受康复护理训练;而对照组不进行康复护理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予以评定.结果 康复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吕娜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采用优化术式治疗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和手术方法 进行分析.方法 随访采用优化术式治疗的63例踝关节骨折(2003年1月~2006年10月),推荐各类型骨折所采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步骤,对男性41例(2例为双足踝关节骨折),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5岁(年龄15~77岁)的这组患者术后结果 评估.根据Danis-Weber分类,B型33例,C型3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h~7d.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骨折,后踝采用跟腱内缘、外缘或内踝后侧弧形切口.下胫腓关节固定:以螺钉自外踝拧入,穿过下胫腓联合至胫骨远端.外踝固定:克氏针;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解剖钢板;丝线;钢丝.内踝固定:螺钉(1~2枚);解剖钢板.复位满意的标准为:(1)踝关节的正常关系恢复.(2)关节面的外形轮廓光滑.结果 随访时间2mo~2.8a,平均26mo.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Kofoed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85~100分)29例;良(75~85分)24例;及格(70~74分)8例;差(低于70分)2例;优良率为84.1%.本组病例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1例发生下胫腓固定螺钉断裂,1例外侧钢板断裂.结论 采用优化术式治疗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重点涉及双踝)效果好,方法 简单,符合当今微创要求.内踝相对简单固定(小切口),合用外踝解剖钢板可使手术简单有效.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效果可靠,生物相容性好.踝关节多处骨折时,优先固定效果牢固的一侧会更有利于手术操作.
作者:云才;朱建华;何京生;杨涛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本文通过对1000余例患者的临床研究,阐述了右下腹痛与阑尾炎的关系,并对存在右下腹痛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有意的探讨.
作者:王文慧;赵颖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改进方法 --钻孔扩大外引流加颞肌贴敷术及其疗效.方法 将同期80例涉及颞部CSDH病例随机抽签分为A、B两组.改良手术组A组40例采用血肿钻孔外引流加颞肌贴敷术;对照组B组40例采用常用的钻孔引流手术.两组病例均经6~12个月随访.结果 A组40例治愈,癫痫2例,无死亡、血肿复发、脑内血肿形成、张力性气颅、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术后一年复查无复发.B组40例治愈,出现张力性气颅2例,血肿复发3例,脑内血肿形成3例,硬膜下积液3例,癫痫6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一年复查复发5例.结论 A组病例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B组.提示改良手术疗效明显优于钻孔引流术.
作者:马珊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survivin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肺癌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关系.方法 应用兔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104例肺癌的表达,其中鳞癌46例、腺癌33例,小细胞癌10例、其他类型癌15例.结果 survivin在104例肺癌组织中有67例呈阳性表达(64.42%),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P>0.05),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的survivin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检测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吴璇;沈金辉;曾绍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脑电图对于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在入院3d内对临床拟诊为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分别进行脑电图、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其中有48例确认为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分析病人的头颅CT、磁共振(MRI)以及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几率,并进行比较.正常或轻度异常及电图在1wk后进行复查.结果 头颅CT的异常率为12.50%(6/48),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发生率为66.67%(16/48),采用配对X2检验比较脑电图与两种影像学方法 (头颅CT、MRI)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电图16例轻度异常者1wk后有4例转为中度或重度异常.讨论脑电图对急性病毒性及炎所致精神障碍有重要的辅助诊断意义,比头颅MR等影像学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另外,脑电图轻度异常不能排除急性病毒性及炎所致精神障碍.
作者:钟古华;廖君兰;陈志雄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儿童期常见的髋关节畸形,其中1至3岁的患儿仍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为了使闭合复位成功,降低复位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在复位前应做双下肢髋屈位皮肤悬吊牵引.
作者:杜新慧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国产阿卡波糖胶囊剂与进口片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济效果.方法 采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对2种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用药4wk及8wk后2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血糖(2hPBG)水平均下降(P>0 05);用药8wk后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明显下降(P<0 05).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 国产阿卡波糖胶囊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其进口片剂相当,但经济效果优于进口片剂.
作者:何莹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对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治疗进行评价.方法 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自发性气胸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经保守治疗、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膜粘连术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典型的自发型气胸通过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不难作出正确诊断,但要注意与一些相关疾病鉴别.
作者:李跃飞;张丽;白雪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简述样品供体的状况、采集标本的理化性状及样本聚集方法等因素对临床生化自动化分析的影响,认识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速尿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224例出血量在30~50ml的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速尿组112例,速尿40mg~80mg·d-1,bid,iv,同时20%甘露醇200ml,bid iv drip;甘露醇组则独应用20%甘露醇200ml,q8h或q6h ivdrip.两组疗程均为7天.其间记录液体出入量,量出为入,保持体内水电平衡.结果 速尿组治疗后肾功能检查血尿素氮(BUN)增高,与甘露醇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肌苷(Cr)增高,与甘露醇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尿蛋白阳性率升高,与甘露醇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在脑出血脱水治疗中,速尿具有降低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富宪;张聪 刊期: 2007年第14期
总结了对16例CT定位立体定向Vim核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术中护理,提出术前、术中应加强的心理护理,仔细观察病情,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准备及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作者:张相芳;胡兆慧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R组静注瑞芬太尼1μg/kg,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30秒钟后均静注丙泊酚2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记录麻醉效果满意率,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生理参数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组的意识力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结论 丙白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均可为人工流产手术提供较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但瑞芬太尼停止输注后作用消退时间比芬太尼快,苏醒迅速,并发症少,更有利于病人的早期恢复,但须加强呼吸的监测和管理.
作者:白金俊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意义及药物治疗原则.方法 108例CHF并V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常规抗心衰治疗.B组加用Ⅰ 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平).C组加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结果 三组心律失常控制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9.3%、89.7%,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61.8%、94.1%.结论 CHF并发VA与心衰程度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胺碘酮明显优于心律平.
作者:余德奎;李国标;许佩群;谢荣迪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新鲜冰冻血浆(FFP)融化后在一定时间内再次冰冻,血浆中各种成分的变化.方法 将FFP37℃水浴融化后,测定血浆中各类凝血因子的活性、白蛋白(Alb)总蛋白(TP)含量和胆碱酯酶(CHE)活性;在12h内将其冰冻,在7天后再次融化,测定Alb、TP、CHE和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结果 FFP再次冷冻后,除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变化外(P<0.05),其余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CHE和Alb、TP也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FFP融化后,如果12h内未输用,可以将其立即冰冻,给PT、Fbg、TT等凝血指标异常的患者使用,或作为普通血浆用于各种需进行血浆置换的患者使用.
作者:孙国常;黄文军;张云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分析和总结椎弓根内固定的临床定位和进钉深度的探讨.方法 CT椎体重建了解人字脊的出现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腰椎弓根人字脊顶进钉68例.结果 人字脊顶出现率为94.1%,全部病例椎弓根置入准确,深度达到要求,一次成功,复位良好,本组无一例马尾神经、神经根及大血管损伤.结论 取用人字脊顶进钉法符合客观解剖定位,且有直观性和感觉性,准确率高,容易掌握.
作者:高沃光;莫水明;刘永棠;钟建华;冯裕修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 ,减少手术后复发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手术中切开皮下层不使用电刀,仅在游离疝囊及精索时用电刀止血.确保植入物覆盖整个腹股沟区,并与周围坚韧组织牢固缝合.结果 本组155例伤口无一例感染及液化,局部无一例存在牵拉及揪扯感.随访5个月到4年,4例复发,复发率2.58%.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能明显降低传统修补手术10%~15%的高复发率[1],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张庆德;王鹏;曹秋来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原因.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跟踪随访的方式对我院236例ADR在患者、药物、处方及护理等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3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原因为给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输液配制时间过长,老龄患者未作肝肾功能检查,适应症不合理等.结论 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改进处方和护理行为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梁林军;叶碧霞;熊明玲;邹美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情况及乙肝五项和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ELISA检测乙肝五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检测HBVDNAl33例综合分析.结果 HBVDNA>1.00×103拷贝(COPY/ml)者133例,其中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HBsAg,HBeAg阳性71例,占52.7%.HBsAg,抗-Be,抗-HBc阳性34例,占25.7%.抗-JBs,11例,占8.3%,抗-HBs、抗HBe、抗-HBc阳性4例,占3%,HBsAg阳性2例,占1.5%抗-HBs,抗-HBe阳性1例,占0.75%,HBsAg、抗-HBc 5例,占3.8%,抗-HBe,抗-HBc阳性1例,抗-HBc阳性2例.HBsag,抗-libs、抗-HBc阳性1例.乙肝五项全阴者检出一例HBVDNA阳性.结论 乙肝五项11种阳性模式HEVDNA阳性检出.乙肝五项全阴者,亦可检出HBVDNA.
作者:申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 为了更有效的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新生儿颅内出血(NIH)的发生,减少其所导致的病死和致残率.方法 选择新生儿惊厥78例进行病因分析.所有病例均做了头颅影像学和血钙血糖检查.结果 HIE和NIH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其中HIE排在首位,多在出生后3d内发病.结论 明确HIE和NIH的致病因素,避免窒息和产伤,及早治疗是有效降低其病死和致残的关键.
作者:莫华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