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联合用药对高血压患者控制率的疗效观察

孔繁涛;宋红卫

关键词:小剂量联合, 高血压, 控制率
摘要:目的 观察小剂量联合用药对高血压患者控制率的疗效.方法 将1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93例,选用小剂量的硝苯地平、阿替洛尔、氢氯噻嗪;观察组93例,仅用硝苯地平治疗,疗程一年.结果 小剂量的硝苯地平、阿替洛尔、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控制率较硝苯地平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的硝苯地平、阿替洛尔、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控制率有显著疗效.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管理

    近年来,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在临床上使用范围日趋广泛,对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当前市售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产品质量[1]优劣不一,尚不稳定,有的还是无证、粗制滥造产品.临床上因使用劣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导致的医疗缺陷甚至是事故时有发生.

    作者:袁彩玖;司付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进入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与长足的发展,我们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并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全血细胞减少实验室诊断分析98例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实验室诊断的意义及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方法 2005年1月~2005年11月在我室收治的9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对其骨髓及外周血进行系统实验室检测及分析.结果 9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实验室系统检测结果表明,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常见,合计55例(56.1%),其次为急性白血病(AL)14例(14.2%)、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IRP)6例(6,1%)、巨幼细胞贫血5例(5.1%),淋巴瘤和PNE各4例(4.1%).结论 系统的实验诊断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美才;刘传勇;廖丽娟;张雄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女性精神病人的情绪危机与行为干预

    情绪危机是自我意识的烦恼和苦恼达到顶峰或走投无路,从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是对现实感到绝望,难以自控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手段.情绪危机是发生意外的导火索,是危害病人自身安全和工作人员安全,影响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收集了2004~2006年104例发生情绪危机的女性病例,通过对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可能出现的后果,并给以恰如其分的行为干预,从而减少了医疗意外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肖永珍;曾小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我院2005~2006年的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5~2006年使用药品的金额分类统计和分析,旨在了解我院用药的总体情况,以期反映我院的用药水平,用药趋势,为我院进一步科学管理药物,引导合理使用药物及医院如何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5~2006年我院药房发放药品金额的数据资料,按我院药房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上的药理学分类,用Excel电子表格对数据进行分类、合并、排序.结果 药品销售总金额逐年增加,平均增长率为23.79%,前100位药品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比例在80%以上,且逐年增大.结论 我院药品的使用符合我院治疗的需要.

    作者:庆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检测重度窒息新生儿T3、T4、血糖、心肌酶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T3、T4、血糖、心肌酶比较以提高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方法 抽取2004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度窒息新生儿21例,根据出生时Apgar评分筛选.21例患儿均与生后6小时内一次抽血送检,进行T3、T4、血糖、心肌酶检测.结果 T3、T4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糖、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均P<0.01).结论 重度窒息新生儿的T3、T4无统计学意义,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而血糖、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对指导临床抢救,提高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关亦兵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激励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总结了利用激励理论进行手术室管理的体会,人为在工作中,利用竞争激励、奖罚激励、成就激励、感情激励、目标激励、培训进修激励等手段和方式方法是搞好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根本.

    作者:刘素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用于妇女绝经后取IUD前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分别用于绝经期妇女取宫内节育器(IUD)的效果.方法 选择绝经期取IUD无禁忌证的妇女118例,随机分为A组59例,于术前3h吋阴道穹窿置入米索前列醇0.4mg;B组59例,于取IUD前1wk口服尼尔雌醇1mg/d,连服5d.观察两组宫颈软化程度及取IUD手术情况.结果 A组米索前列醇置入后穹窿宫颈软化效果明显低于B组尼尔雌醇分次服法宫颈软化效果,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取IUD手术情况差异显著(P<0.01).结论 尼尔雌醇分次服法软化宫颈效果明显,取IUD手术顺利,应用方便、简单,避免和减轻了绝经期妇女扩张宫口取IUD的痛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淑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梅毒检测阳性无偿献血者与非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与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7,8,9,10月共19052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检测;观察TPPA法和ELASE法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有无差别;对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的153名献血者和随机抽取126名合格献血者,根据献血档案进行统计分析非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献血次数、血型分布、职业、婚姻观察与梅毒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梅毒阳性者153例,阳性检出率为0.804%,两种检验方法对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梅毒阳性发生率与非病理因素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在24~35岁之间的青壮年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教育及大学以上者较高,以高中中专教育者为主,从事服务业者高于其他职业,已婚者高于未婚者.结论 两种梅毒检测方法对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梅毒阳性献血者与非病理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有关,与ABO血型、民族及献血次数无关.

    作者:邹文涛;何子毅;贝孟辉;费亚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栓性外痔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血栓性外痔的发病机理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0年~2006年8月共治疗458例患者.结果 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2.2:1,平均发病年龄33.6岁.87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2例患者局麻下行混合痔+血栓性外痔切除术,患者术后7~10天恢复正常工作;其余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血栓剥除术,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4天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局麻下血栓剥除术简单有效,去除病因,减少损伤为原则.

    作者:李振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与临床护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在国内外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的自我测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对产妇随机分成特别护理组与一般护理组,分析两组的关系.结果 产妇焦虑及抑郁高于一般人群,P<0.01;特别护理组的顺产率高于一般护理组P<0.01.结论 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可增加难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产前进行针对性及特别的护理疏导,可减少难产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罗琳虹;陶春莲;高郁森;洪勉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54例胃癌,47例慢性胃炎,11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CEA.CA125.CA724 CA211.CA242.CA199.CA153含量.结果 胃癌组的测定值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组,CEA,CA125,CA724差异明显(P<0.05),胃癌组阳性率高为CA211:50%.结论 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癌筛查中CA211,CA724,CA125,CEA对胃癌诊断有意义.

    作者:姜海燕;刘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60例梗死后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口服,为联合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接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和(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别用药1月后,观察其心电图及心绞痛改善程度及副作用等.结果 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无论是心电图还是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治疗梗死后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作者:郑德玉;杜惠珍;亓树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肝脏疾病与维生素

    肝脏是人体大的腺体.肝脏接受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双重血液供应.丰富的血液供应和独特的形态结构使其代谢及为活跃,而且具有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功能.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创伤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鉴于严重创伤病人因危重、紧急、全身生理紊乱等特点,在麻醉选择和处理上,无疑会增添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总结我院1998年12月~2006年12月资记录齐全的792例创伤病人的麻醉,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马思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妇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手术处理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所致的泌尿系统损伤的佳手术处理时机.方法 对6例输尿管离断伤有3例立即直接吻合术,2例损伤后次日直接吻合术,1例在损伤后五天后输尿管膀胱肌瓣吻合术;3例膀胱损伤立即修补术,1例膀胱大面积损伤立即行修补术,1例膀胱损伤立即修补后出现腹膜外巨大积液,第10日再行膀胱修补术,2例膀胱阴道同时损伤行同时修补术,其中1例出现膀胱阴道瘘经腹一次修复.结果 6例输尿管损伤均吻合成功,无一例出现输尿管狭窄;膀胱损伤直接修补全部一次成功,2例膀胱阴道同时损伤1例一次修复成功,1例现次修补术也获成功.结论 妇科手术所致泌尿系统损伤只要发现得早,及时得到正确处理,一般都能如期愈合,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

    作者:彭瑞元;李春;邱建忠;黄小佳;李晓铭;丘捷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不同镇痛药物方案在妇产科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在妇科手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将妇科择期手术病人171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7例.A组配方:哌替啶+双氯芬酸钾+恩丹西酮;B组配方:双氯芬酸钾+恩丹西酮;C组配方:芬太尼+双氯芬酸钾+恩丹西酮.采用Prince-Henry评分法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疼痛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A、B、C三组病人术后自觉疼痛减轻,C组术后评分(0.8±0.6)低于A组(1.9±0.5)和B组(1.8±0.7),P<0.05;②C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和B组.结论 芬太尼+双氯芬酸钾+恩丹西酮这种配方在妇科手术后镇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侠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患者及家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了解情况及认知度.方法 术前作好心理疏导及手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及时进行饮食、活动及管道护理等方面的正确指导.结果 68例患者及家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基本了解,能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治疗,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痛苦小,恢复快,使患者及家属更能接受,它将成为外科手术发展的一种趋势.

    作者:张梅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 探讨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99例糖尿病并低血糖患者进行抢救与护理,并开展健康教育,积极采取防范措施.结除一例糖尿病并低血糖昏迷病人因误诊致植物人状态外,其余均得到及时救治,恢复良好.结论 早期发现低血糖症状,及时采取措施,为病人赢得抢救时机,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生活方式病也频频发生,糖尿病人群越来越多,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虚脱、大汗、震颤、烦躁等低血糖症状,进食后可能缓解.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有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略高于此水平也出现症状.低血糖的发生与血糖下降的速度和水平有直接关系,轻者可寻求自我帮助,重者嗜睡乃至昏迷,需立即救治,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作者:李内英;杜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14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症状中典型腹痛占19.9%,非典型症状者占21.9%,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者占58.0%,首发症状为胃穿孔者占3.4%.诱因中药物性诱因占32.9%,食物性诱因占21.9%,嗜烟占17.1%,诱因不明占28.1%.并发症中失血性休克占13.7%,心率失常占12.3%,肺部感染占9.6%,心衰占4.1%,腹膜炎占3.4%,脑梗塞占2.7%,肾功能衰竭占1.4%.临床治愈率为87.7%,死亡率为12.3%:其中失血性休克占55.6%,弥漫性腹膜炎占22.2%,肺部感染占11.1%,心衰占5.6%,脑梗塞占5.6%.60%病人伴随2种以上慢性病.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比例大,药源性诱因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伴随疾病比例高,故需要高度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时合理治疗,以便改善预后.

    作者:曾庆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