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于国庆;韩爱华;张中广;曲修水;田亚丽

关键词:小儿, 淋巴管瘤, 手术
摘要:淋巴管瘤是起源于胚胎异常淋巴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主要有囊状扩张的淋巴管构成,属于错构瘤性质,具有畸形及肿瘤的双重性,以肿块为主要表现,在小儿较常见,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好发于颈部、四肢、腋窝等处,淋巴管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性,治疗以手术为主,我院自95年-05年共收治该病例81例,现报告如下: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激励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总结了利用激励理论进行手术室管理的体会,人为在工作中,利用竞争激励、奖罚激励、成就激励、感情激励、目标激励、培训进修激励等手段和方式方法是搞好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根本.

    作者:刘素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一次性输血器胸穿引流治疗胸腔积液(附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省时省力简单的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组用一次性输血器经简单改造后胸穿引流胸腔积液.结果 经改造的一次性输血器胸穿引流胸腔积液具有简单省时省力安全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祝和平;吴书英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附件疾病123例分析

    我院2003年2月~2007年4月应用腹腔旬技术对123例妇科件疾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余少娟;李慧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门诊抗高血压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抽取2006年3~6月的门诊处方,选出含降血压药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在6339张含抗高血压药处方中,含1或2种抗高血压处方占90%,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545张占8.6%.结论 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基本符合控制血压、个体化用药方案,但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因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很多,病理、生理改变复杂,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也很大,因此做为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合理使用降高血压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张瑞萍;宋均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研究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46例的非手术治疗经验.结果 非手术治疗32例,2例死亡,痊愈30例,治愈率93.75%;手术治疗16例,6例死亡,痊愈12例,治愈率62.5%.结论 早期非手术综合治疗可以阻止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作者:沈煜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原发性气管癌纤维支气管镜检26例分析

    原发性气管癌临床少见,而且本病早期症状、体征隐匿,一般体检及X线胸片难以发现病变,加之初诊医师不熟悉,早期诊断困难,临床多易误诊或延诊.为探讨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现将我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组织细胞学证实的26例原发性气管癌报道如下.

    作者:董红晨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液细菌污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控制

    细菌污染的血液输注后能够引起受血者发生严重反应甚至死亡,在输血相关的传染病中,血液细菌污染相关的临床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是高的,其发生率超过输血相关病毒性疾病的发生率2个数量级(几十~几百倍)[1].

    作者:张孟尚;贾玉磊;管庆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医院中药库房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对于一些中小医院,中药饮片的使用量较少,医院对中医药相对重视不够,加之随着药品招标体制的完善、规范,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减小,对药物采购的资金及资源的配置采取控制压缩,因此尽量减少库存,保证药材的质量及保证药品的正常供应,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作者:吴文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放射防护亟待加强

    在新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实施后,对如何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放射防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作者:王国平;祖生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们进入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与长足的发展,我们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并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后发生低钠血症的早期观察与处理

    目的 讨论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ransurThralVation of prostaie,简称TUVP)后发生低钠血症的相关因素,早期观察及处理,以减少对病人机体的损害,促进康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前列腺增生病例行TUVP术后发生低钠血症的术程时间,腺体大小,有无合并内科心肺疾患,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行TUVP术患者,术程长短,腺体大小与发生低钠血症密切相关,而合并心肺疾患与发生低钠血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术中情况可早期诊断处理,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作者:郝长琴;范志丽;张妍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脑血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报告

    我们自2003年2月~2007年2月用脑血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满意,优于步长脑心通,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洁;关新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妇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的手术处理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所致的泌尿系统损伤的佳手术处理时机.方法 对6例输尿管离断伤有3例立即直接吻合术,2例损伤后次日直接吻合术,1例在损伤后五天后输尿管膀胱肌瓣吻合术;3例膀胱损伤立即修补术,1例膀胱大面积损伤立即行修补术,1例膀胱损伤立即修补后出现腹膜外巨大积液,第10日再行膀胱修补术,2例膀胱阴道同时损伤行同时修补术,其中1例出现膀胱阴道瘘经腹一次修复.结果 6例输尿管损伤均吻合成功,无一例出现输尿管狭窄;膀胱损伤直接修补全部一次成功,2例膀胱阴道同时损伤1例一次修复成功,1例现次修补术也获成功.结论 妇科手术所致泌尿系统损伤只要发现得早,及时得到正确处理,一般都能如期愈合,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

    作者:彭瑞元;李春;邱建忠;黄小佳;李晓铭;丘捷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论胰脏及胰脏经脉

    在五绝指针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胰脏也有一定的经脉循行部位和腧穴,并有很好的治疗疾病作用,从而确定了胰脏的位置、属性、生理功能及胰脏经脉的循行部位、腧穴和主要作用.

    作者:张宝增;张剑锋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医院产科护理不规范安全因素探析

    妊娠分娩是每位孕产妇所面临的非常重要时刻,要保证孕产妇与新生儿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做好临产时风险防范是每个产科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及实施,不管是医疗机构的管理者还是医疗行为的实施者,都在防范医疗事故上下功夫.而作为医院风险大、事故高发的产科,及时查找并清除隐患,杜绝各种差错事故,非常值得探讨.

    作者:周丽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小儿淋巴管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淋巴管瘤是起源于胚胎异常淋巴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主要有囊状扩张的淋巴管构成,属于错构瘤性质,具有畸形及肿瘤的双重性,以肿块为主要表现,在小儿较常见,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好发于颈部、四肢、腋窝等处,淋巴管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性,治疗以手术为主,我院自95年-05年共收治该病例8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国庆;韩爱华;张中广;曲修水;田亚丽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梅毒检测阳性无偿献血者与非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阳性率与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005年7,8,9,10月共19052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检测;观察TPPA法和ELASE法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有无差别;对梅毒检测结果阳性的153名献血者和随机抽取126名合格献血者,根据献血档案进行统计分析非病理因素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献血次数、血型分布、职业、婚姻观察与梅毒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梅毒阳性者153例,阳性检出率为0.804%,两种检验方法对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梅毒阳性发生率与非病理因素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在24~35岁之间的青壮年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中专教育及大学以上者较高,以高中中专教育者为主,从事服务业者高于其他职业,已婚者高于未婚者.结论 两种梅毒检测方法对梅毒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梅毒阳性献血者与非病理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有关,与ABO血型、民族及献血次数无关.

    作者:邹文涛;何子毅;贝孟辉;费亚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试论运动性疲劳及消除方法

    根据疲劳的产生机理,分析疲劳产生的原因并采用一定的客观判断方法测试疲劳,进而运用一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再更好的投入训练、工作和学习,进行更高水平的恢复,提高人体机能达到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贮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石征凯;毛宏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雾化吸入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雾化吸入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手段.开胸手术后的病人常规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改善通气,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

    作者:杨苗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检验的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目前,在我们发展中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医务人员尽快诊断病情,及时救治心肌梗塞病人,挽救濒死的心肌,预后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和评价都依赖于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可见这项检验极为重要.

    作者:孙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