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吕勤;王和强;李卉梅;张建丽;林燕颜;李锦嫦;黄战武

关键词:脑卒中, 脑卒中迟缓性瘫痪, 护理路径, ADL, Fug1-Meyer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恢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和康复护理路径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护理.出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效果评价﹝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掌握康复知识情况、护理满意度、Fug1-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A组,B组的患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Fug1-Meyer 表评分、ADL-Barthel 指数评分等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00).结论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护理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康复知识认知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规范、有效、可行、可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1~6月)与实施后(2016 年7~12 月)于该院接受介入手术诊疗的脑血管病例各47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介入手术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血管介入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干预,对实施前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护理缺漏发生率与介入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后护士满意度与护理对象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护理实践之中,有利于降低该类患者术后护理缺漏发生率和介入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可同时获得护理工作者与护理对象高度认可的护理模式.

    作者:汪海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病耻感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科室97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SIS得分为(58.23±12.37)分,属于中下水平;病耻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r=-0.273、-0.234、-0.312、-0.245,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的提高,达到降低患者病耻感的目的.

    作者:李琼琼;张娴;孟凡静;李爽;孙盼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适性灵活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适性灵活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适性灵活护理模式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在各相关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和各时间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适性灵活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该类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作者:马洪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问题导向式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在专科应急预案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在专科应急预案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科实习的护生76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名.对照组护生按问题导向式学习法进行教学,观察组护生按问题导向式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理论知识考核程度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并调查护生对应急预案护理教学方法的反馈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调查发现护生对问题导向式学习法与情景模拟结合的教学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遍满意.结论 在专科应急预案护理教学中,在问题导向式学习法基础上结合情景模拟进行教学,可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作者:曹丽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出院的2~4期糖尿病足未治愈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学科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延续护理.两组评价再次住院率、创面愈合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再次住院率、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的依从性、糖尿病足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再住院率.

    作者:高楠;赖文娟;彭卫群;曹曼;王交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专业认证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建设的研究进展

    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是保障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综述了以护理学专业认证为立足点,探讨专业认证对护理学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为深化护理学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李彩福;王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团队建设对胸痛中心急诊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队建设对胸痛中心急诊护理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该院2014年6月开始对胸痛中心急诊护理团队进行全面系统的团队建设,实施6个月后,选取2015年1~12月3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试验组进行分析;同时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胸痛中心工作的3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比较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士的护理职业、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诊科病区内的服务态度满意度(98.1%)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队建设能够明显改善胸痛中心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施银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规范深静脉置管处换药技术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规范深静脉置管处换药技术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入住该科的深静脉置管患者80例进行观察研究,统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分析造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因素.观察中发现经过常规的局部换药,还存在导管外露部分不清洁、未及时更换敷贴、导管圆盘外露未固定和输液接头不清洁等现象,据此,该科对深静脉置管处换药技术进行了规范.规范后对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深静脉置管患者80例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 规范前,80例患者中有7例(8.80%)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规范后,80例患者中有1例(1.30%)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后,导管外露部分不清洁、未及时更换敷贴、导管圆盘外露未固定和输液接头不清洁等发生情况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深静脉置管换药技术进行规范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作者:张华瑜;吴静冰;林巧凤;刘榕;石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延续护理对预防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预防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门诊治疗的腹膜透析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电话随访干预,观察组行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腹膜炎发生情况及依从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认知、情绪、角色、社会、躯体及总体健康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认知、情绪、角色、社会、躯体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对预防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效果明显,且可降低腹膜炎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郭丽斌;高宏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精细化管理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8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精细化管理组(n=40)和常规护理组(n=40),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精细化管理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2.5%)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管理组患者的住院环境、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质量评分显著较高(P<0.05),住院时间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有效提升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胎心监护结合多模式健康教育对早期识别胎盘早剥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结合多模式健康教育对早期识别胎盘早剥的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胎盘早剥产妇8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胎心监护,而对照组行胎心监护过程中行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胎心监护过程中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率、产后2h产妇出血率及产妇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胎盘早剥知晓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产妇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率、产后2 h产妇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心监护结合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胎盘早剥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提高产妇满意率.

    作者:张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连续性血浆吸附过滤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浆吸附过滤(continuous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后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CPFA患者52例,给予全面护理,另外52例脑卒中CPF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降低值、临床疗效、BI评分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前平均(5.38±1.89)分,治疗后平均(3.29±2.01)分,说明护理后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了患者的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高凝状态,加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粥样斑块发展.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PFA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作者:侯项南;张丹;徐宁;郭宏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家庭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理想适应性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RS、SAPS、SANS、SDSS评分均显著降低,ITAQ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志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事件的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时间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该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9人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在过去的12月中经历转运期间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事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基于访谈资料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在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急诊护士普遍存在紧张和担心心理.成功抢救患者后,则会获得极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等.但如果抢救失败,则会陷入自责和难过.发生突发事故后,急诊护士积极参与抢救,并且在事后会认真总结,以进一步改善转运质量.结论 应加大应急演练力度,并进行定期总结,以预防突发事故,提高转运质量.

    作者:张春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四川省某市62所基层医疗机构践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后称《静疗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静疗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需求与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某市62所公办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采用西部护理联盟编制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行业标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有26.80%的调查对象知晓《静疗规范》,仅有10.70%的调查对象接受过相关《静疗规范》培训.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其中对操作前评估内容、PVC穿刺时的注意事项、输液接头及附加装置更换要求掌握率低,仅为1.80%.同时调查显示仅有5.40%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始执行《静疗规范》.结论 《静疗规范》中明确指出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虽然已颁布实施3年之久,但基层医疗机构执行率极低,其护士对《静疗规范》知晓率及掌握情况也欠佳,提示卫生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疗规范》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与督导,以推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在各级医疗机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作者:申梅英;杨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临床探讨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行乳腺癌手术治疗,并按数字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及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组护理后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艳;孙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社区卫生服务站2012年1月~2015年12月慢病健康档案登记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社区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提高糖尿病认知、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糖尿病认知、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的效果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提高糖尿病认知、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护理、其他护理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李淑萍;赵海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消化科接收实施连续8 h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生命指标、疗效、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 h、12 h、24 h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率,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国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学科护理团队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建立妊娠档案的128例GDM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多学科护理团队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水平、血糖水平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随访至分娩,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剖宫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期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学科护理团队能有效提高GDM患者的自护能力,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凌宏芳;张桂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综合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综合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的肝癌患者110 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肿瘤缩小率、肿瘤完全坏死率、治疗1个月后首次完全消融率,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肿瘤缩小率(78.20%)及肿瘤完全坏死率(6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58.20%)及肿瘤完全坏死率(3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首次完全消融率(94.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月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