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明
不孕女性面临着生育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性生活质量,而性生活满意度是研究不孕女性性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不孕女性性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不孕女性提供人文关怀,并为临床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晏兵;薛虹霞;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后称《静疗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静疗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需求与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某市62所公办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采用西部护理联盟编制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行业标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有26.80%的调查对象知晓《静疗规范》,仅有10.70%的调查对象接受过相关《静疗规范》培训.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其中对操作前评估内容、PVC穿刺时的注意事项、输液接头及附加装置更换要求掌握率低,仅为1.80%.同时调查显示仅有5.40%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始执行《静疗规范》.结论 《静疗规范》中明确指出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虽然已颁布实施3年之久,但基层医疗机构执行率极低,其护士对《静疗规范》知晓率及掌握情况也欠佳,提示卫生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疗规范》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与督导,以推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在各级医疗机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作者:申梅英;杨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在专科应急预案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该科实习的护生76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名.对照组护生按问题导向式学习法进行教学,观察组护生按问题导向式学习法结合情景模拟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生理论知识考核程度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并调查护生对应急预案护理教学方法的反馈评价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及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调查发现护生对问题导向式学习法与情景模拟结合的教学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普遍满意.结论 在专科应急预案护理教学中,在问题导向式学习法基础上结合情景模拟进行教学,可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作者:曹丽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团队建设对胸痛中心急诊护理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该院2014年6月开始对胸痛中心急诊护理团队进行全面系统的团队建设,实施6个月后,选取2015年1~12月3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试验组进行分析;同时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胸痛中心工作的3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比较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士的护理职业、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诊科病区内的服务态度满意度(98.1%)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队建设能够明显改善胸痛中心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施银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临床探讨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行乳腺癌手术治疗,并按数字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及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组护理后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艳;孙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适性灵活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适性灵活护理模式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在各相关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和各时间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适性灵活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该类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作者:马洪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焦虑情绪、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及血糖监测等.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术前2 h及出院前SAS分度、SAS评分、血压、心率改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焦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术前及术后SAS 评分,改善SAS 分度,降低患者血压、心率,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提高了视力恢复水平,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兰香;周秋侠;张存生;朱正香;蔡军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PDCA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及平均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通过生活质量功能量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症状量表(疲乏、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实施PDCA管理模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患者知识掌握度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消化科接收实施连续8 h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生命指标、疗效、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 h、12 h、24 h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率,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国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家庭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理想适应性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RS、SAPS、SANS、SDSS评分均显著降低,ITAQ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志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时间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该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9人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在过去的12月中经历转运期间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事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基于访谈资料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在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急诊护士普遍存在紧张和担心心理.成功抢救患者后,则会获得极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等.但如果抢救失败,则会陷入自责和难过.发生突发事故后,急诊护士积极参与抢救,并且在事后会认真总结,以进一步改善转运质量.结论 应加大应急演练力度,并进行定期总结,以预防突发事故,提高转运质量.
作者:张春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自护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自护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排气时间为(51.58 ± 15.23)h、住院时间为(12.04±2.57)d,对照组的排气时间为(59.03±16.15)h、住院时间为(13.97±3.19)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护责任感、自护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实施自护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接受结构化指导对其心理情绪的改善及对其自我护理能力的提升作用.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10例白内障手术老年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结构化指导,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情绪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情况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接受结构化指导能够有效改善焦虑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实现对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叶森娣;舒香云;叶静梅;阵坤连;佟艳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1~6月)与实施后(2016 年7~12 月)于该院接受介入手术诊疗的脑血管病例各47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介入手术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血管介入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干预,对实施前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护理缺漏发生率与介入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后护士满意度与护理对象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护理实践之中,有利于降低该类患者术后护理缺漏发生率和介入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可同时获得护理工作者与护理对象高度认可的护理模式.
作者:汪海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效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中芳;樊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浆吸附过滤(continuous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后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CPFA患者52例,给予全面护理,另外52例脑卒中CPF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降低值、临床疗效、BI评分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前平均(5.38±1.89)分,治疗后平均(3.29±2.01)分,说明护理后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了患者的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高凝状态,加强抗氧化能力,抑制粥样斑块发展.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PFA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作者:侯项南;张丹;徐宁;郭宏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综合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的肝癌患者110 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肿瘤缩小率、肿瘤完全坏死率、治疗1个月后首次完全消融率,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的肿瘤缩小率(78.20%)及肿瘤完全坏死率(6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58.20%)及肿瘤完全坏死率(3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首次完全消融率(94.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射频消融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月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病耻感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科室97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SIS得分为(58.23±12.37)分,属于中下水平;病耻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r=-0.273、-0.234、-0.312、-0.245,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的提高,达到降低患者病耻感的目的.
作者:李琼琼;张娴;孟凡静;李爽;孙盼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调查和评价分析医院普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了解手卫生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调查表,对我院普外科90 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其中医生32 名,护士58 名.结果 有94.44%(85/90)的医务人员知道七步洗手法,10%(9/90)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手消毒,医生、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和医疗、护理操作前后的洗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护士洗手前后平均带菌量分别为(46.033±4.673)cfu/cm2、(36.281±3.029)cfu/cm2、(8.392±1.065)cfu/cm2、(5.368±0.573)cfu/cm2.结论 通过洗手能有效去除普外科医务人员手部的大部分细菌,管理者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与监管,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质量,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晓琪;吴崇颖;丁欲晓;王灿建;陈燕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理特征、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2月选取该院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特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查依从性、图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诊查时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诊查依从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柳玉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