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事件的质性分析

张春珍

关键词:急诊护士, 院内转运, 突发呼吸心脏骤停, 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时间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该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9人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在过去的12月中经历转运期间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事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基于访谈资料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在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急诊护士普遍存在紧张和担心心理.成功抢救患者后,则会获得极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等.但如果抢救失败,则会陷入自责和难过.发生突发事故后,急诊护士积极参与抢救,并且在事后会认真总结,以进一步改善转运质量.结论 应加大应急演练力度,并进行定期总结,以预防突发事故,提高转运质量.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1~6月)与实施后(2016 年7~12 月)于该院接受介入手术诊疗的脑血管病例各47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介入手术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血管介入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干预,对实施前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护理缺漏发生率与介入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后护士满意度与护理对象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护理实践之中,有利于降低该类患者术后护理缺漏发生率和介入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可同时获得护理工作者与护理对象高度认可的护理模式.

    作者:汪海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学科护理团队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建立妊娠档案的128例GDM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多学科护理团队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水平、血糖水平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随访至分娩,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剖宫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期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学科护理团队能有效提高GDM患者的自护能力,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凌宏芳;张桂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专业认证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建设的研究进展

    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是保障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综述了以护理学专业认证为立足点,探讨专业认证对护理学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为深化护理学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李彩福;王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不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该院行经桡动脉PCI术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PCI术前进行预适应锻炼.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O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5 d观察组患者的S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桡动脉PCI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预适应锻炼有效提高经桡动脉PCI患者QOL评分及自理能力,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肢体肿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奇花;严家嫦;傅为清;张玉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适性灵活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适性灵活护理在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适性灵活护理模式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在各相关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和各时间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适性灵活护理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该类患儿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作者:马洪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效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中芳;樊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血液稀释法在出血患者透析时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液稀释法在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观察.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016年收治的具有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无肝素透析,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透析,C组则采用血液稀释法抗凝透析.分别对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出血征象及透析完成情况进行客观比较.结果 经比较,B组与C组两组间治疗后以及各组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其他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C组的下降幅度小;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比较,C组治疗后的BUN、Ser、K+等相关生化指标明显更低于其他两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组改善程度小;此外,C组透析患者均顺利完成透析,未发生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的情况,而A组和B组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液稀释法抗凝透析不易增加患者出血风险,且不会影响透析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助于促进透析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志萍;洪霞;梅蓓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四川省某市62所基层医疗机构践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后称《静疗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静疗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需求与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某市62所公办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采用西部护理联盟编制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行业标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有26.80%的调查对象知晓《静疗规范》,仅有10.70%的调查对象接受过相关《静疗规范》培训.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其中对操作前评估内容、PVC穿刺时的注意事项、输液接头及附加装置更换要求掌握率低,仅为1.80%.同时调查显示仅有5.40%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始执行《静疗规范》.结论 《静疗规范》中明确指出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虽然已颁布实施3年之久,但基层医疗机构执行率极低,其护士对《静疗规范》知晓率及掌握情况也欠佳,提示卫生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疗规范》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与督导,以推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在各级医疗机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作者:申梅英;杨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接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家庭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理想适应性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RS、SAPS、SANS、SDSS评分均显著降低,ITAQ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干预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志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胚胎移植术后同时宫内宫外妊娠患者围术期的人文关怀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胚胎移植术后同时宫内宫外孕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4月~2017年3月住院的48例胚胎移植术后同时宫内宫外孕患者按年份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由人文关怀小组成员融入人文关怀要素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宫外孕常规护理,运用SDS和SAS自评量表调查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运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结果 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分数均显著下降,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结论 人文关怀能缓解胚胎移植术后同时宫内宫外妊娠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郑丽芳;万盈璐;曾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持续健康教育对中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对中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9月~2017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6例中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中重度烧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持续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抑郁情绪变化,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3 个月生活质量(BSHS-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抑郁情绪(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烧伤临床护理中积极采取持续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该宣教模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睿菁;王雯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事件的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时间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该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9人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在过去的12月中经历转运期间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事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基于访谈资料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在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急诊护士普遍存在紧张和担心心理.成功抢救患者后,则会获得极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等.但如果抢救失败,则会陷入自责和难过.发生突发事故后,急诊护士积极参与抢救,并且在事后会认真总结,以进一步改善转运质量.结论 应加大应急演练力度,并进行定期总结,以预防突发事故,提高转运质量.

    作者:张春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恢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和康复护理路径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护理.出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效果评价﹝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掌握康复知识情况、护理满意度、Fug1-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A组,B组的患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Fug1-Meyer 表评分、ADL-Barthel 指数评分等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00).结论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护理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康复知识认知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规范、有效、可行、可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勤;王和强;李卉梅;张建丽;林燕颜;李锦嫦;黄战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连续性健康教育对盆腔炎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连续性健康教育对妇科盆腔炎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6年2~6月收治的88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给予连续性健康教育,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在盆腔炎发病危险因素、治疗以及症状方面的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腹痛复发率以及发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连续性健康教育能够增加妇科盆腔炎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康小前;汪为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出院的2~4期糖尿病足未治愈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学科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延续护理.两组评价再次住院率、创面愈合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再次住院率、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的依从性、糖尿病足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再住院率.

    作者:高楠;赖文娟;彭卫群;曹曼;王交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延续护理对预防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预防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门诊治疗的腹膜透析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电话随访干预,观察组行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满意度、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腹膜炎发生情况及依从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认知、情绪、角色、社会、躯体及总体健康评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认知、情绪、角色、社会、躯体及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对预防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效果明显,且可降低腹膜炎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郭丽斌;高宏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眼外伤患者210例(225只眼).记录并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存质量情况,分析生存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10例患者术后12周生存质量优于术后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并实施多元回归分析后进行影响因子筛选,结果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为手术次数(Bs=-0.30)、视力(Bs=0.36)、脑力劳动(Bs=-0.21)、有疗保险(Bs=0.24)、爆炸伤(Bs=-0.28).结论 眼外伤患者生存质量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然而临床上不仅需要重视患者常规治疗,还需对患者经济状况、职业等深入了解,注重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对眼外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凤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不孕女性性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不孕女性面临着生育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其性生活质量,而性生活满意度是研究不孕女性性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不孕女性性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不孕女性提供人文关怀,并为临床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刘晏兵;薛虹霞;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及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心理特征、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2月选取该院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特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诊查依从性、图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诊查时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诊查依从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柳玉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ERCP取石的综合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ERCP取石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结合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性护理,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肠梗阻、胆石残留、术后出血及胆漏,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ERCP取石,术后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护理工作有指导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满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