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

高楠;赖文娟;彭卫群;曹曼;王交东

关键词:延续护理, 糖尿病足, 多学科团队合作
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出院的2~4期糖尿病足未治愈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学科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延续护理.两组评价再次住院率、创面愈合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再次住院率、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的依从性、糖尿病足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再住院率.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功能训练器在胸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器在胸腔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在该院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整个治疗阶段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PEP振动正压通气治疗系统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血气指标变化;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引流管放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PaO2水平显著降低,PaCO2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与干预前相比均呈现明显的升高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PEP振动正压通气治疗系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并发症发生情况少,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蕾;强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在脑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1~6月)与实施后(2016 年7~12 月)于该院接受介入手术诊疗的脑血管病例各47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介入手术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脑血管介入术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干预,对实施前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护理缺漏发生率与介入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后护士满意度与护理对象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将八步流程联合四轨交叉质控护理模式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护理实践之中,有利于降低该类患者术后护理缺漏发生率和介入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可同时获得护理工作者与护理对象高度认可的护理模式.

    作者:汪海岚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心脏骤停事件的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护士经历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时间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该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9人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在过去的12月中经历转运期间危重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事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基于访谈资料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在患者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后,急诊护士普遍存在紧张和担心心理.成功抢救患者后,则会获得极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等.但如果抢救失败,则会陷入自责和难过.发生突发事故后,急诊护士积极参与抢救,并且在事后会认真总结,以进一步改善转运质量.结论 应加大应急演练力度,并进行定期总结,以预防突发事故,提高转运质量.

    作者:张春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学科护理团队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对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自护能力、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建立妊娠档案的128例GDM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多学科护理团队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水平、血糖水平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随访至分娩,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血糖控制良好率、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剖宫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期感染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学科护理团队能有效提高GDM患者的自护能力,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凌宏芳;张桂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消化科接收实施连续8 h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生命指标、疗效、满意率及不良反应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 h、12 h、24 h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及满意率,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国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康复护理路径对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恢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和康复护理路径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路径护理.出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效果评价﹝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掌握康复知识情况、护理满意度、Fug1-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A组,B组的患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Fug1-Meyer 表评分、ADL-Barthel 指数评分等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00).结论 临床康复护理路径护理脑卒中迟缓性瘫痪患者,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患者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康复知识认知度,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规范、有效、可行、可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勤;王和强;李卉梅;张建丽;林燕颜;李锦嫦;黄战武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出院的2~4期糖尿病足未治愈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学科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延续护理.两组评价再次住院率、创面愈合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糖尿病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再次住院率、创面愈合情况、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的依从性、糖尿病足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多学科合作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再住院率.

    作者:高楠;赖文娟;彭卫群;曹曼;王交东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临床探讨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行乳腺癌手术治疗,并按数字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及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干预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干预组护理后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艳;孙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某医院普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和评价分析医院普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了解手卫生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调查表,对我院普外科90 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其中医生32 名,护士58 名.结果 有94.44%(85/90)的医务人员知道七步洗手法,10%(9/90)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手消毒,医生、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和医疗、护理操作前后的洗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护士洗手前后平均带菌量分别为(46.033±4.673)cfu/cm2、(36.281±3.029)cfu/cm2、(8.392±1.065)cfu/cm2、(5.368±0.573)cfu/cm2.结论 通过洗手能有效去除普外科医务人员手部的大部分细菌,管理者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与监管,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质量,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林晓琪;吴崇颖;丁欲晓;王灿建;陈燕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四川省某市62所基层医疗机构践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护理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后称《静疗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执行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静疗规范》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培训需求与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四川省某市62所公办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采用西部护理联盟编制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行业标准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有26.80%的调查对象知晓《静疗规范》,仅有10.70%的调查对象接受过相关《静疗规范》培训.基层医疗机构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识掌握情况欠佳,其中对操作前评估内容、PVC穿刺时的注意事项、输液接头及附加装置更换要求掌握率低,仅为1.80%.同时调查显示仅有5.40%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始执行《静疗规范》.结论 《静疗规范》中明确指出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务人员,虽然已颁布实施3年之久,但基层医疗机构执行率极低,其护士对《静疗规范》知晓率及掌握情况也欠佳,提示卫生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基层医疗机构《静疗规范》知识及相关技能的培训与督导,以推动静脉治疗护理技术在各级医疗机构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作者:申梅英;杨彬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团队建设对胸痛中心急诊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团队建设对胸痛中心急诊护理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该院2014年6月开始对胸痛中心急诊护理团队进行全面系统的团队建设,实施6个月后,选取2015年1~12月3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试验组进行分析;同时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胸痛中心工作的3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评价,比较患者对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护士的护理职业、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术操作等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诊科病区内的服务态度满意度(98.1%)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队建设能够明显改善胸痛中心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施银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不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该院行经桡动脉PCI术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PCI术前进行预适应锻炼.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O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5 d观察组患者的S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桡动脉PCI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预适应锻炼有效提高经桡动脉PCI患者QOL评分及自理能力,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肢体肿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奇花;严家嫦;傅为清;张玉婷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院外延续护理对肠造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肠造瘘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肠造瘘患者88例,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调查一般资料.将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院外延续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肠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华;杨华;罗莉;严正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效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中芳;樊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胎心监护结合多模式健康教育对早期识别胎盘早剥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胎心监护结合多模式健康教育对早期识别胎盘早剥的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胎盘早剥产妇8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胎心监护,而对照组行胎心监护过程中行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胎心监护过程中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率、产后2h产妇出血率及产妇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胎盘早剥知晓率、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产妇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率、产后2 h产妇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心监护结合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胎盘早剥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提高产妇满意率.

    作者:张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自护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护健康教育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自护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结果 观察组的排气时间为(51.58 ± 15.23)h、住院时间为(12.04±2.57)d,对照组的排气时间为(59.03±16.15)h、住院时间为(13.97±3.19)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生理机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护责任感、自护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实施自护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焦虑情绪、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及血糖监测等.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术前2 h及出院前SAS分度、SAS评分、血压、心率改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焦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术前及术后SAS 评分,改善SAS 分度,降低患者血压、心率,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手术,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提高了视力恢复水平,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兰香;周秋侠;张存生;朱正香;蔡军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专业认证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建设的研究进展

    护理学本科专业认证是保障高等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综述了以护理学专业认证为立足点,探讨专业认证对护理学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为深化护理学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李彩福;王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在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在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120 例,将未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之前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 年4 月~2015 年3月),将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后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015年4月~2016年7月),各60例.对两组患者用药治疗之后的满意度、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3.33%,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5.00%,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15.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医院内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医患关系的友好桥梁得以建立,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徐建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病耻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病耻感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会影响量表(SI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科室97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SIS得分为(58.23±12.37)分,属于中下水平;病耻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均呈负相关(r=-0.273、-0.234、-0.312、-0.245,P<0.0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重视社会支持的提高,达到降低患者病耻感的目的.

    作者:李琼琼;张娴;孟凡静;李爽;孙盼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