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烧伤患者卧悬浮床适宜温度探讨

姚彩婷;陈思雄;董永盛;吴小李;张水娟

关键词:老年烧伤患者, 烧伤创面, 悬浮床, 温度
摘要:目的:探讨悬浮床治疗老年烧伤患者创面的适宜温度,以提高疗效,减少老年烧伤患者创面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方法:将入睡悬浮床治疗的20例老年烧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例,两组均入院清创包扎后即入卧悬浮床,观察组将悬浮床的温度设置为30~33℃,对照组温度设置为34~37℃。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脱水症发生率7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创面干痂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浮床温度设定为34~37℃。治疗老年烧伤患者创面,能减轻疼痛,避免创面损伤,促进创面愈合,提高老年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腰骶椎移行变导致椎间盘疝的CT表现分析

    目的:利用CT探讨腰骶椎移行变与发生腰椎间盘疝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腰骶椎移行变患者,移行椎的分型及CT表现、发生椎间盘疝的位置、突出类型、突出的形态及程度。结果:腰椎骶化较骶椎腰化常见,腰骶椎移行变引起腰椎间盘疝容易发生在L4~5间隙,多累及多个椎间盘,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严重。结论:腰骶椎移行变,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疝的发生,且发生病变的程度较重。

    作者:廖歆;任忠怀;任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与研究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分析其处理对策与途径。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于本院接受检查并确诊为妇科疾病的12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尿液采集方式实施检查,对观察组患者则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在阻止阴道分泌物流出后,实施尿液采集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尿液采集与检验结果。结果:(1)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检出率为46.00%,红细胞检出率为90.00%;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检出率为5.71%,红细胞检出率为28.57%。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尿液标本上皮细胞与蛋白质的检出率均为0,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上皮细胞与蛋白质的检出率分别为4.00%、22.00%。对照组尿液样本中上皮细胞与蛋白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对常规尿液检测的结果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检测假阳性率上升,为进一步提高尿检的准确率,需严格遵循尿液样本采集的规范操作,加强对相关医师的采集培训,以提高尿液采集的合格率,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陶林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国际研究人员发现登革热病毒新抗体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新报告显示,他们发现了登革热病毒的一类新抗体,与此前发现的抗体不同,这类抗体对所有类型的登革热病毒都可发挥作用,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疫苗或治疗药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阻塞性黄疸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阻塞性黄疸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其皮肤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56例痊愈,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对照组46例痊愈,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4例。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阻塞性黄疸患者皮肤护理中实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皮肤症状,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并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作者:柳莎;甘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与介入治疗盆腔脓肿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以及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盆腔脓肿的疗效,探讨盆腔脓肿的佳治疗手段。方法:对69例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的患者31例,比较这两种方法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介入手术治疗时间,腹腔镜手术出血量明显多于介入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是治疗盆腔脓肿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介入治疗盆腔脓肿创伤性明显小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等同于腹腔镜手术,并且复发率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

    作者:孙丹;曹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不同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和腹腔镜子宫剔除术(LM)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经腹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形式分为TAM组和LM组,其中LM组67例,TAM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期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一例发生周围邻近器官损伤。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依次为(113±13.7)min、(99±11.9)mL、(33.4±6.3)h、(5.3±0.8)d、8.9%;对照组分别为(83±7.2)min、(124±15)mL、(54±9.6)h、(7.2±0.6)d、2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适应证较为广泛,不受肌瘤部位和大小限制;LM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具体操作中,可根据手术技巧及操作步骤应该灵活掌握,扩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

    作者:郭萍;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及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的治疗分析

    目的:通过对10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及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的治疗。方法:对10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职业、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与抑郁程度相关的因素,同时应用抑郁自评表和汉密尔顿抑郁表对102例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其中轻度抑郁者58例,中重度抑郁者44例。将轻度抑郁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中重度抑郁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和氟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心理治疗。治疗后通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表、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评定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和合并症是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年龄越大、卒中次数越多、存在合并症会增高卒中后抑郁发生几率,家庭关系和睦有利于降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单纯心理治疗轻度抑郁患者疗效较好,试验组与对照组间临床疗效无差异,相对于中重度抑郁患者,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和合并症是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对于轻度抑郁患者,单纯心理治疗就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中重度抑郁患者,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心理治疗。

    作者:于海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的开展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通过探讨优质护理与传统护理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调控情况与伤口愈合情况,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营造温馨护理文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达到“三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骨科收治的56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 h血糖)、尿糖、尿酮体、有无低血糖反应、心脑并发症,抗炎时间及切口愈合天数。结果: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控制血糖的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的天数也比对照组提早,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经过责任护士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或避免并发症发生,解除患者的困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单月霞;张翠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盆底肌锻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产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0例。盆底肌力均小于Ⅲ级,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治疗,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练,3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患者肌力强度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盆底肌力强度不同程度恢复,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练能提高盆底肌强度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电刺激生物反馈+家庭康复器治疗较单纯性盆底肌锻练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林碧英;刘玉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ICU内60例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硝普钠组(n=30)和米力农组(n=30)。硝普钠组予硝普钠0.5~3μg/(kg·min)静脉维持,米力农组予米力农0.5μg/(kg·min)静脉维持,连续使用3 d,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硝普钠组有28例纳入分析,米力农组有25例纳入分析。硝普钠组和米力农组7 d有效率分别为64.3%和9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和米力农组治疗后BNP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米力农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每搏量、心指数均显著优于硝普钠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硝普钠组有2例(6.7%)患者发生顽固性低血压,米力农组有5例(16.7%)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力农提高顽固性心力衰竭抢救成功率、改善心功能。

    作者:何瑞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及时诊治患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细菌鉴定系统(API)对沈阳市婴幼儿医院收治的139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及血液进行细菌鉴定及K-B法药敏。结果:1397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测到582株致病菌,其中,G-杆菌453株(77.8%),G+球菌98株(16.8%),混合感染15株(2.6%),真菌感染13株(2.2%),其他菌3株。G-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耐药率均较高,对舒普深耐药率低,其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G+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低;3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本地区小儿患者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真菌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学结果集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林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曲方丝弓技术在前牙开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前牙开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合患者32例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U6-PP(mm)、L6-MP(mm)、U1-PP(mm)、L1-MP(mm)、U1-SN(mm)、L1-MP(mm)、ODI角、OB(mm)。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咬合关系良好,覆合覆盖正常,统计学分析上下磨牙呈轻微压低,上下前牙内收,下前牙直立。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能对开合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吴海燕;李惠山;刘红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对心室及大血管内流体组织密度的观察

    目的:通过CT值测定,观察心室、大血管动静脉内流体组织密度改变,并探讨其原因。方法:(1)回顾分析有贫血记录胸部CT 40例,腹部CT 21例;在PACS中找正常胸部CT 40例,腹部CT 21例,分别测量各感兴趣区CT值(x±s)进行比较。并计算每组左心室与室间隔、肝实质与肝血管内CT值之比。(2)随机选择头部CT 20例及胸部CT 40例影像资料,测量静脉窦、双颈内动脉、下腔静脉及胸主动脉CT值,观察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密度差别。(3)对1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CT影像资料的观察,通过对兴趣区CT值的测定,结合血红蛋白浓度,了解血液CT值高于正常值的原因。结果:(1)贫血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兴趣区如胸主动脉、左心室、右心室、腹主动脉CT值测量,对应点配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组,左心室/室间隔:35%~87%;门脉/肝实质:26%~48%。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室间隔:88~100%;门脉/肝实质:68~82%,配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测量各兴趣区如颈内动脉、静脉窦、下腔静脉膈上段及同水平胸主动脉CT值后,代表动脉血与静脉血兴趣点配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双侧颈内动脉、上矢状窦、乙状窦、左右心室、胸腹主动脉、双肾动脉CT值测量约55~70 HU,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244~256 g/L。结论:通过CT值的简单测定可以诊断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静脉窦密度稍高于脑实质及动脉血的原因除了静脉窦内血流缓慢及硬脑膜密度高以外,静脉血密度高于动脉血密度也是原因之一。

    作者:左育宏;焦俊;王波;于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托特罗定联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联合电针内关太溪穴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0例按门诊及住院病历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OABSS、PPBC、QOL评分及记录相关排尿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太溪穴能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急尿频尿失禁症状,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真;陈虹林;吴巍;罗勤;黄晓华;申涛;杨冰;杨琳;甘洪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鼻咽癌TPF方案诱导化疗出现急性脑毒性反应的处理及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TPF诱导化疗时出现急性脑毒性反应时的护理措施,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7月3例鼻咽癌患者因综合治疗需要,放疗前给予TP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化疗结束当天出现脑毒性反应。2例化疗结束后第1天出现脑毒性反应。表现为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答非所问、胡言乱语、大小便失禁等。经过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给予床边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并给予降压及静脉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心理疏导,胃肠道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等。3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急性脑毒性反应症状好转并顺利出院。结论:鼻咽癌TPF诱导化疗出现罕见急性脑毒性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李桂容;冯惠霞;陈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某省3~12岁城乡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普查获得血液样本和血清维生素A检测数据,血清维生素A浓度低于200μg/dL为维生素A缺乏判定标准。对受试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收入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居住地城市化程度等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受试1500例儿童中共114例检出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7.6%。男性和女性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儿童在年龄、家庭人口数量、收入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及居住地城市化程度方面维生素A缺乏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比例具有相关性(P<0.01),3~5岁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比例显著高于6~12岁,农村儿童维生素A缺乏比例显著高于城镇儿童。结论: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具有相关性,儿童年龄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对低龄儿童和农村儿童的筛查,以有效防治维生素A缺乏。

    作者:余淑军;白福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98例异位妊娠阴道超声诊断价值浅析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率,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对98例临床疑诊宫外孕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及宫旁组织作多切面探查,观察子宫腔及宫旁声像图。结果:子宫内膜不同程度增厚占35.7%,宫腔内假妊囊占13.6%,子宫旁显示特异性包块占21.4%,非特异性包块占78.6%,盆腹腔积液占63.3%。结论:阴道超声是诊断异位妊娠的佳手段,正确诊断率高,显示特异性声像图可确诊宫外孕,非特异性包块结合停经史、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妊试阳性、盆腹腔积液等综合判断可作出异位妊娠的诊断,当患者出现上述临床症状而超声检查阴性或声像图不典型时,也不轻易放弃异位妊娠的考虑,应追踪观察。

    作者:王素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应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共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的基础上,同时应用欣母沛肌肉注射,对照组则同时应用益母草针肌肉注射。比较两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对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防治,较益母草针疗效明显,副反应少。

    作者:刘冉冉;姜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评估动脉中内皮功能价值及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动脉中内皮功能价值及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3例本院2008年3月-2012年8月确诊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动脉硬化组,同期选取体检科正常成年人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动脉中内皮功能各项参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内皮功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动脉硬化组患者颈动脉总斑块发生率、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组患者内皮舒张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显示,颈动脉中斑块、内-中膜厚度、内皮舒张能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检测能有效评估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中斑块、内-中膜厚度、内皮舒张能力与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预防及诊断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作者:林小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个体化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在接受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化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治入院的100例患者,分为汉族患者52例及维吾尔族患者48例两组,接受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均每天按体重15 mg/kg或每天600~1200 mg,分2~3次口服,始时按5~10 mg/kg,1周后递增,至大安全剂量为止,记录治疗前后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治疗效果。疗效评价:疗效判定标准服药后8周内,癫痫发作减少100%为完全控制,减少75%以上显效,减少50%~75%为有效,减少<50%为无效。结果:服药8周后汉族组达标率为88.46%,维吾尔族组达标率为70.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下丙戊酸钠控制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疗效,汉族组疗效优于维吾尔族组。

    作者:金凤;程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