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研究人员发现登革热病毒新抗体

关键词:国际研究, 人员, 登革热病毒, 抗体, 治疗药物, 研究团队, 疫苗, 显示, 开发, 报告
摘要: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新报告显示,他们发现了登革热病毒的一类新抗体,与此前发现的抗体不同,这类抗体对所有类型的登革热病毒都可发挥作用,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疫苗或治疗药物。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济南市230例3个月~2岁儿童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3个月~2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为临床预防儿童低骨密度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本院儿保科门诊查体的儿童,随机抽取已排除骨代谢疾病的3个月~2岁儿童230例,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同性别、同年龄骨密度测得的Z值评分数分为正常,轻度骨强度不足,中度骨强度不足,重度骨强度不足。结果:济南地区3个月~2岁儿童骨强度Z值为(-0.0439±0.9324),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为16.08%。其中女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22.01%)高于男童(10.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998,P<0.05)。不同年龄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1岁组31.76%,1岁组9.87%,2岁组3.12%。3个月~1岁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高于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9424, P<0.01)。1岁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和2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5955,P>0.05)。结论:济南3个月~3岁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不同,其中<1岁组检出率高,女童高于男童,超声骨密度检测对指导儿童补钙及预防小儿佝偻病有指导意义。

    作者:卢斌;伊添虹;谢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成人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技术的研究进展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成人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采血用具、穿刺方法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临床护士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提供参考。

    作者:那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碘胺酮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D和LVEDD分别为(42.85±3.45)mm和(48.54±3.70)mm,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而LVEF和CI分别为(46.86±4.20)%和(2.85±0.64)L/(min·m2),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常国栋;周艳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某省3~12岁城乡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普查获得血液样本和血清维生素A检测数据,血清维生素A浓度低于200μg/dL为维生素A缺乏判定标准。对受试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收入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居住地城市化程度等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受试1500例儿童中共114例检出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7.6%。男性和女性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儿童在年龄、家庭人口数量、收入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及居住地城市化程度方面维生素A缺乏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比例具有相关性(P<0.01),3~5岁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比例显著高于6~12岁,农村儿童维生素A缺乏比例显著高于城镇儿童。结论: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具有相关性,儿童年龄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对低龄儿童和农村儿童的筛查,以有效防治维生素A缺乏。

    作者:余淑军;白福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的开展对骨科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通过探讨优质护理与传统护理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调控情况与伤口愈合情况,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营造温馨护理文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达到“三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骨科收治的56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 h血糖)、尿糖、尿酮体、有无低血糖反应、心脑并发症,抗炎时间及切口愈合天数。结果: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控制血糖的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的天数也比对照组提早,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经过责任护士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或避免并发症发生,解除患者的困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单月霞;张翠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智牙冠周炎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究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智牙冠周炎致病菌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智牙冠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硝唑碘甘油明胶海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78.3%,总有效率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基壳聚糖口腔复合膜剂对智牙冠周炎致病菌的作用效果明显,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和加快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起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托特罗定联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联合电针内关太溪穴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0例按门诊及住院病历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OABSS、PPBC、QOL评分及记录相关排尿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太溪穴能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急尿频尿失禁症状,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真;陈虹林;吴巍;罗勤;黄晓华;申涛;杨冰;杨琳;甘洪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不同手术方法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和腹腔镜子宫剔除术(LM)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经腹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形式分为TAM组和LM组,其中LM组67例,TAM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期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一例发生周围邻近器官损伤。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依次为(113±13.7)min、(99±11.9)mL、(33.4±6.3)h、(5.3±0.8)d、8.9%;对照组分别为(83±7.2)min、(124±15)mL、(54±9.6)h、(7.2±0.6)d、2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适应证较为广泛,不受肌瘤部位和大小限制;LM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具体操作中,可根据手术技巧及操作步骤应该灵活掌握,扩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

    作者:郭萍;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磺脲类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B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R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BG、2 h PG和HbA1c均明显下降,FCP和2hCP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吡格列酮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

    作者:李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及时诊治患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细菌鉴定系统(API)对沈阳市婴幼儿医院收治的139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及血液进行细菌鉴定及K-B法药敏。结果:1397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测到582株致病菌,其中,G-杆菌453株(77.8%),G+球菌98株(16.8%),混合感染15株(2.6%),真菌感染13株(2.2%),其他菌3株。G-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耐药率均较高,对舒普深耐药率低,其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G+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低;3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本地区小儿患者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真菌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学结果集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林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个体化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在接受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化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治入院的100例患者,分为汉族患者52例及维吾尔族患者48例两组,接受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均每天按体重15 mg/kg或每天600~1200 mg,分2~3次口服,始时按5~10 mg/kg,1周后递增,至大安全剂量为止,记录治疗前后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治疗效果。疗效评价:疗效判定标准服药后8周内,癫痫发作减少100%为完全控制,减少75%以上显效,减少50%~75%为有效,减少<50%为无效。结果:服药8周后汉族组达标率为88.46%,维吾尔族组达标率为70.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下丙戊酸钠控制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疗效,汉族组疗效优于维吾尔族组。

    作者:金凤;程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鼻咽癌TPF方案诱导化疗出现急性脑毒性反应的处理及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TPF诱导化疗时出现急性脑毒性反应时的护理措施,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7月3例鼻咽癌患者因综合治疗需要,放疗前给予TP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化疗结束当天出现脑毒性反应。2例化疗结束后第1天出现脑毒性反应。表现为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答非所问、胡言乱语、大小便失禁等。经过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给予床边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并给予降压及静脉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心理疏导,胃肠道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等。3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急性脑毒性反应症状好转并顺利出院。结论:鼻咽癌TPF诱导化疗出现罕见急性脑毒性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李桂容;冯惠霞;陈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本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上升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2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无指征因素占首位,难产、窒息、臀位各占一定比例。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创造有利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环境,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指征,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这些措施的施行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顾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补肾防喘方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虚痰阻血瘀型的研究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补肾防喘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作用。方法:将15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4.5),1吸bid。试验组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补肾防喘方。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试验组总疗效率及主症、兼症、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血流变、6分钟步行试验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防喘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平;陈涛;闫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应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共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的基础上,同时应用欣母沛肌肉注射,对照组则同时应用益母草针肌肉注射。比较两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对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防治,较益母草针疗效明显,副反应少。

    作者:刘冉冉;姜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国际研究人员发现登革热病毒新抗体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新报告显示,他们发现了登革热病毒的一类新抗体,与此前发现的抗体不同,这类抗体对所有类型的登革热病毒都可发挥作用,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疫苗或治疗药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盆底肌锻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产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0例。盆底肌力均小于Ⅲ级,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治疗,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练,3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患者肌力强度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盆底肌力强度不同程度恢复,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练能提高盆底肌强度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电刺激生物反馈+家庭康复器治疗较单纯性盆底肌锻练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林碧英;刘玉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7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及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入院后经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腺瘤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3例,原发性甲亢1例。结果:术中冰冻切片诊断68例,阳性率为89.47%。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癌69例(90.79%),滤泡样癌7例(9.21%),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47例(61.83%),肿瘤浸润包膜13例(17.11%),其中浸出包膜外9例(11.84%)。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声音嘶哑9例(7例为暂时性,2例为永久性),7例低钙抽搐或肢端麻木。全部病例获随访,局部复发者12例,颈部淋巴结复发者5例,远处转移者3例。结论: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作者:潘平东;钟强文;常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青龙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探讨小青龙汤(Xiaoqinglong Decoction, XQL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5月在本医院治疗的AECOPD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XQLD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大呼气流速(PEF),并监测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两组FEV1、FVC、PEF、IL-4、IL-8和TNF-α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和PEF分别为(1.28±0.38)L、(2.11±0.60)L和(3.12±1.29)L,对照组分别为(1.18±0.28)L、(2.02±0.53)L和(2.83±1.02)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8和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44/48),对照组为72.9%(35/4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QLD联合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缓解炎症反应,疗效显著,是COPD急性期安全有效的疗法。

    作者:吴亦文;刘涛;刘四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动痔疮套扎(RPH)结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运用RPH结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200例痔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剪口结扎术)和治疗组(RPH结合剪口结扎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RPH结合剪口结扎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结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作者:罗敏;胡响当;李帅军;王晓艳;林仁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