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陈涛;闫平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联合电针内关太溪穴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0例按门诊及住院病历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OABSS、PPBC、QOL评分及记录相关排尿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太溪穴能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急尿频尿失禁症状,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真;陈虹林;吴巍;罗勤;黄晓华;申涛;杨冰;杨琳;甘洪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ICU内60例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硝普钠组(n=30)和米力农组(n=30)。硝普钠组予硝普钠0.5~3μg/(kg·min)静脉维持,米力农组予米力农0.5μg/(kg·min)静脉维持,连续使用3 d,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硝普钠组有28例纳入分析,米力农组有25例纳入分析。硝普钠组和米力农组7 d有效率分别为64.3%和9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和米力农组治疗后BNP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米力农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每搏量、心指数均显著优于硝普钠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硝普钠组有2例(6.7%)患者发生顽固性低血压,米力农组有5例(16.7%)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力农提高顽固性心力衰竭抢救成功率、改善心功能。
作者:何瑞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替溴铵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按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奇偶数分组,奇数为研究组,偶数为对照组,各30例。入组前均进行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入组后12周内两组均给予奥替溴铵40 mg,tid,研究组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 mg/d;12周后,研究组继续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至24周,两组在12~24周期间均根据腹痛情况按需服用奥替溴铵(不作常规服用)。分别在治疗2、4、8、12、24周末各评定一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2、4、8、12、24周末研究组IBS-SSS评分依次为(185.00±38.24)分、(149.07±38.30)分、(127.83±37.51)分、(112.97±37.55)分、(102.97±43.82)分,对照组评分依次为(226.80±42.98)分、(183.33±41.90)分、(165.33±37.19)分、(152.30±39.41)分、(147.57±41.4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奥替溴铵更能缓解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症状及排便异常现象,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持久,安全耐受性好,持续用药复发风险小。
作者:周海平;刘锦宙;张春霞;刘莉琼;李萍;饶慧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以及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盆腔脓肿的疗效,探讨盆腔脓肿的佳治疗手段。方法:对69例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的患者31例,比较这两种方法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介入手术治疗时间,腹腔镜手术出血量明显多于介入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是治疗盆腔脓肿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介入治疗盆腔脓肿创伤性明显小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等同于腹腔镜手术,并且复发率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
作者:孙丹;曹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及时诊治患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细菌鉴定系统(API)对沈阳市婴幼儿医院收治的139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及血液进行细菌鉴定及K-B法药敏。结果:1397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测到582株致病菌,其中,G-杆菌453株(77.8%),G+球菌98株(16.8%),混合感染15株(2.6%),真菌感染13株(2.2%),其他菌3株。G-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耐药率均较高,对舒普深耐药率低,其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G+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低;3种真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结论:本地区小儿患者呼吸道感染以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真菌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学结果集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林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率,降低误诊和漏诊率。方法:对98例临床疑诊宫外孕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及宫旁组织作多切面探查,观察子宫腔及宫旁声像图。结果:子宫内膜不同程度增厚占35.7%,宫腔内假妊囊占13.6%,子宫旁显示特异性包块占21.4%,非特异性包块占78.6%,盆腹腔积液占63.3%。结论:阴道超声是诊断异位妊娠的佳手段,正确诊断率高,显示特异性声像图可确诊宫外孕,非特异性包块结合停经史、不规则阴道流血、腹痛、妊试阳性、盆腹腔积液等综合判断可作出异位妊娠的诊断,当患者出现上述临床症状而超声检查阴性或声像图不典型时,也不轻易放弃异位妊娠的考虑,应追踪观察。
作者:王素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结肠癌根治术后肝动脉置管泵化疗预防结肠癌肝转移价值。方法:将33例按手术治疗后无肝、肺、脑等远隔器官转移的结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行肝动脉置管泵化疗,对照组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无肝转移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无肝转移生存期为(24.2±4.3)个月,对照组平均无肝转移生存期为(16.6±2.0)个月,治疗组平均无肝转移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41);以肝转移为研究的终点事件,绘制两组的生存曲线,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字2=25.085,P=0.000)。结论:相比常规经静脉化疗,结肠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置管泵化疗能有效延缓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是预防结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宇彪;李碧锦;何二松;林昌荣;莫凯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2年11月因三踝骨折来本院治疗者43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骨折端均未植骨。分析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稳定性和美国足踝外科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8周,平均13周;术后1例患者出现皮肤愈合不良、1例切口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92.2±5.4)分。结论: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使踝关节尽量获得解剖复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熊林;夏炳树;王军;陈超坤;张志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CT值测定,观察心室、大血管动静脉内流体组织密度改变,并探讨其原因。方法:(1)回顾分析有贫血记录胸部CT 40例,腹部CT 21例;在PACS中找正常胸部CT 40例,腹部CT 21例,分别测量各感兴趣区CT值(x±s)进行比较。并计算每组左心室与室间隔、肝实质与肝血管内CT值之比。(2)随机选择头部CT 20例及胸部CT 40例影像资料,测量静脉窦、双颈内动脉、下腔静脉及胸主动脉CT值,观察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密度差别。(3)对1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CT影像资料的观察,通过对兴趣区CT值的测定,结合血红蛋白浓度,了解血液CT值高于正常值的原因。结果:(1)贫血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兴趣区如胸主动脉、左心室、右心室、腹主动脉CT值测量,对应点配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组,左心室/室间隔:35%~87%;门脉/肝实质:26%~48%。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室间隔:88~100%;门脉/肝实质:68~82%,配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测量各兴趣区如颈内动脉、静脉窦、下腔静脉膈上段及同水平胸主动脉CT值后,代表动脉血与静脉血兴趣点配对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双侧颈内动脉、上矢状窦、乙状窦、左右心室、胸腹主动脉、双肾动脉CT值测量约55~70 HU,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244~256 g/L。结论:通过CT值的简单测定可以诊断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静脉窦密度稍高于脑实质及动脉血的原因除了静脉窦内血流缓慢及硬脑膜密度高以外,静脉血密度高于动脉血密度也是原因之一。
作者:左育宏;焦俊;王波;于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本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上升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2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无指征因素占首位,难产、窒息、臀位各占一定比例。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创造有利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环境,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指征,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这些措施的施行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顾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阻塞性黄疸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其皮肤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56例痊愈,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对照组46例痊愈,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4例。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阻塞性黄疸患者皮肤护理中实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皮肤症状,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并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作者:柳莎;甘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盆底肌锻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产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0例。盆底肌力均小于Ⅲ级,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治疗,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练,3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患者肌力强度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盆底肌力强度不同程度恢复,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练能提高盆底肌强度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电刺激生物反馈+家庭康复器治疗较单纯性盆底肌锻练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林碧英;刘玉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前牙开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合患者32例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U6-PP(mm)、L6-MP(mm)、U1-PP(mm)、L1-MP(mm)、U1-SN(mm)、L1-MP(mm)、ODI角、OB(mm)。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咬合关系良好,覆合覆盖正常,统计学分析上下磨牙呈轻微压低,上下前牙内收,下前牙直立。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能对开合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吴海燕;李惠山;刘红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成人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采血用具、穿刺方法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临床护士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提供参考。
作者:那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探讨优质护理与传统护理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调控情况与伤口愈合情况,开展以人为本的护理,营造温馨护理文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达到“三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骨科收治的56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 h血糖)、尿糖、尿酮体、有无低血糖反应、心脑并发症,抗炎时间及切口愈合天数。结果:研究组术前与术后控制血糖的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的天数也比对照组提早,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经过责任护士系统、全面、优质的护理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或避免并发症发生,解除患者的困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单月霞;张翠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汉族及维吾尔族患者在接受口服丙戊酸钠片治疗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化差异。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4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治入院的100例患者,分为汉族患者52例及维吾尔族患者48例两组,接受丙戊酸钠单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均每天按体重15 mg/kg或每天600~1200 mg,分2~3次口服,始时按5~10 mg/kg,1周后递增,至大安全剂量为止,记录治疗前后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治疗效果。疗效评价:疗效判定标准服药后8周内,癫痫发作减少100%为完全控制,减少75%以上显效,减少50%~75%为有效,减少<50%为无效。结果:服药8周后汉族组达标率为88.46%,维吾尔族组达标率为70.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同剂量下丙戊酸钠控制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疗效,汉族组疗效优于维吾尔族组。
作者:金凤;程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TPF诱导化疗时出现急性脑毒性反应时的护理措施,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7月3例鼻咽癌患者因综合治疗需要,放疗前给予TP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化疗结束当天出现脑毒性反应。2例化疗结束后第1天出现脑毒性反应。表现为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答非所问、胡言乱语、大小便失禁等。经过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给予床边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并给予降压及静脉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心理疏导,胃肠道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等。3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急性脑毒性反应症状好转并顺利出院。结论:鼻咽癌TPF诱导化疗出现罕见急性脑毒性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李桂容;冯惠霞;陈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入院后经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腺瘤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3例,原发性甲亢1例。结果:术中冰冻切片诊断68例,阳性率为89.47%。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癌69例(90.79%),滤泡样癌7例(9.21%),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47例(61.83%),肿瘤浸润包膜13例(17.11%),其中浸出包膜外9例(11.84%)。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声音嘶哑9例(7例为暂时性,2例为永久性),7例低钙抽搐或肢端麻木。全部病例获随访,局部复发者12例,颈部淋巴结复发者5例,远处转移者3例。结论: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作者:潘平东;钟强文;常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2013年7月,本院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共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的基础上,同时应用欣母沛肌肉注射,对照组则同时应用益母草针肌肉注射。比较两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欣母沛对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防治,较益母草针疗效明显,副反应少。
作者:刘冉冉;姜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B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R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BG、2 h PG和HbA1c均明显下降,FCP和2hCP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吡格列酮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
作者:李翔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