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磁共振表现

孙沄;莫信;曾琼莉;汤小俐;黄海彬

关键词: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核磁共振技术, 部位
摘要:目的:观察总结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在磁共振上的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随机选择磁共振检查显示有EPVS的患者90例,综合分析其磁共振影像形态、大小、部位、边界、信号、占位效应等表现。结果:90例患者EPVS均为双侧多发,左右无明显差异,呈圆形、卵圆形或线状、管状,边界清楚,与穿支血管走行一致。在T1WI、T2WI和FLAIR序列上与脑脊液信号相同(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序列为低信号),无对比剂增强效应和占位效应。发生部位包括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皮质下、桥脑、小脑、丘脑及脑室旁等。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EPVS分级以1分多见。随访患者均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EPVS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多见于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皮质下,呈圆形、卵圆形或线状、管状,边界清楚,在MR成像各种序列显示与脑脊液信号一致。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脊液中乳酸及白细胞介素-8检测在化脓性脑膜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脑脊液中乳酸(LA)、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化脓性脑膜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OBAS INTEGRA 400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42例病毒性脑炎(VE)患者、54例对照组儿童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中乳酸(LA)和IL-8变化进行检测。观察LA、IL-8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PM组脑脊液中LA和IL-8分别为(4.71±2.43)mmol/L和(261.02±58.14)ng/L明显高于VE组(2.10±0.44)mmol/L和(94.86±41.27)ng/L,对照组(1.95±0.51)mmol/L和(84.65±19.7)n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PM组LA和IL-8分别为(3.23±2.11)mmol/L和(204.24±48.53)ng/L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脊液中LA和IL-8水平及中性粒细胞相关性分析显示:PM组LA及IL-8呈正相关(r=0.482, P<0.01),PM组IL-8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397,P<0.01);VE组IL-8与中性粒细胞无相关性(r=0.299, P>0.05)。结论:乳酸、IL-8参与化脓性脑膜炎局部炎性应答,提示脑脊液中IL-8及LA的检测可作为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病情变化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作者:曲瑛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的磁共振表现

    目的:观察总结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在磁共振上的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随机选择磁共振检查显示有EPVS的患者90例,综合分析其磁共振影像形态、大小、部位、边界、信号、占位效应等表现。结果:90例患者EPVS均为双侧多发,左右无明显差异,呈圆形、卵圆形或线状、管状,边界清楚,与穿支血管走行一致。在T1WI、T2WI和FLAIR序列上与脑脊液信号相同(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序列为低信号),无对比剂增强效应和占位效应。发生部位包括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皮质下、桥脑、小脑、丘脑及脑室旁等。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EPVS分级以1分多见。随访患者均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EPVS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多见于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皮质下,呈圆形、卵圆形或线状、管状,边界清楚,在MR成像各种序列显示与脑脊液信号一致。

    作者:孙沄;莫信;曾琼莉;汤小俐;黄海彬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健康宣教对高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究在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健康宣教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12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用信封法将他们随机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上再增加健康宣教内容。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5个月,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5个月的护理服务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科学认识能促进患者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对于高血压的预防以及控制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学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癫痫患儿药物治疗依从性与疗效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改善癫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门诊就诊的328例癫痫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治疗依从组207例,不依从组121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儿治疗依从性与疗效的关系,同时对影响患儿依从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依从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0%,不依从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儿坚持用药、诊疗时间早、诊疗意识强、坚持定期复诊是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癫痫患儿治疗效果与依从性明显相关,就诊时间早、就诊意识强、坚持定期复诊和长期服药对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儿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作者:贾芳;赵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半年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期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尽快止血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再出血率,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郭桂珍;关家敏;张可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舒芬太尼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瑞芬太尼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行舒芬太尼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对照组行芬太尼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口述疼痛评分及术后不同时点VA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安全性高,镇痛效果显著高于芬太尼,无明显呼吸抑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效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进行预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惠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综合护理措施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转归及妊娠结局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综合护理措施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转归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在患者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产科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综合护理,分娩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及妊娠结局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从转归情况来看,观察组转归率为94.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妊娠结局来看,观察组新生儿体重(3.3±0.8)kg、Apgar评分(9.6±0.3)分、难产率36.0%,对照组分别为(2.6±0.6)kg、(8.2±0.6)分和62.0%,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病情转归,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强化1型糖尿病治疗能降低眼部手术风险

    2015年4月30日,糖尿病干预、并发症流调小组在NEJM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1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治疗能降低其并发视网膜病变后的眼部手术风险的文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38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治疗胃窦癌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76例胃窦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评价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4年6月,研究组肝转移2例,对照组复发转移3例,死亡1例。结论:LADG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创伤及副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手术路径和淋巴清扫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冯疆勉;谢伟;梁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社区卫生服务在特殊老人居家照料中的探索和研究

    目的:探索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在特殊老人居家照料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本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的100例特殊老人进行走访调查,分发调查问卷,评价社区卫生服务在特殊老人居家照料中的作用及家属对其的满意程度。结果:分发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6份,回收率为96%。社区卫生服务为特殊老人的居家照料提供了专业的护理照料基础知识,与无社区服务的社区特殊老人相比,其生命均延长5年以上,老人生活质量提高,家属满意度达98%。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方便需要居家照料的特殊老人就医,减轻费用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命长度。

    作者:余道兵;章丽芳;胡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析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所造成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8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肠内营养,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第8天TFN(转铁蛋白)、preAlb(前白蛋白)、Alb(血清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情况指标及IgG、IgM、IgA、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前TFN、preAlb、Alb、体重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依然高于对照组,与术前各指标值更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IgG、IgM、IgA、CD4+、CD8+、CD4+/CD8+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各指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依然高于对照组,与术前各指标值更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作者:罗晓东;李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利尿剂抵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利尿剂抵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30日-2014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58例利尿剂抵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其他常规心衰治疗,早期CRRT治疗组17例,常规CRRT治疗组15例,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48 h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及肌酐下降幅度、尿量增加幅度、脑钠肽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利尿剂抵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可使患者临床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加大肌酐下降幅度、尿量增加幅度及脑钠肽下降幅度,促进治疗效果,且早期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伟科;李锴;邵宏华;朱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3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1例重症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患者,治愈30例,1例死于心力衰竭。30例治愈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部行脓肿扩大切开引流,6例行气管切开,3例伴发纵隔脓肿,1例发生脑梗死。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识别,应采取血糖控制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切开引流,足量、有效使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全身基础性疾病等综合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吕继连;孙歌鸿;张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路径在颈椎曲度推拿治疗中的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路径在颈椎曲度推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患有颈椎曲度疾病的患者60例,均采用推拿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方案,采取相同目测方法结合Borden法、X线测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曲度患者在推拿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路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颈椎曲度,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杜婷;王美华;周永富;李义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精细化应用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精细化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2例手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2例。观察组实施精细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掌握、遵医嘱行为、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健康教育中追求应用精细化,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现代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邵晓梅;王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31例给予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治疗(常规组),另外31例给予重力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1.30±6.83)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7.64±3.55)d,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为(11.62±6.45)d,住院时间为(24.42±11.05)d。常规组患儿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5.72±7.79)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12.45±3.80)d,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为(15.41±6.52)d,住院时间为(35.68±17.82)d。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有5例(16.13%)呕吐,6例(19.35%)腹胀,4例(12.90%)胃残留,2例(6.45%)呼吸暂停。常规组有16例(51.61%)呕吐,15例(48.39%)腹胀,14例(45.16%)胃残留,11例(35.48%)呼吸暂停。观察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均明显轻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从而改善患儿预后,保障患者健康成长。

    作者:陈秀丽;钟奎英;魏贤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恶性肿瘤合并帕金森病患者家庭功能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老年恶性肿瘤合并帕金森病(PD)患者家庭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60例老年恶性肿瘤合并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恶性肿瘤合并PD患者的家庭功能得分为(5.95±1.81)分,其中53.33%的患者存在家庭功能障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肿瘤分期、PD分期是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恶性肿瘤合并PD患者的家庭功能受多种个体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来提高其家庭功能。

    作者:李世芬;詹婉群;莫冬梅;杨秀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卵巢囊肿的临床不同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方法,以便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6.2400,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整体效果更佳,是临床治疗卵巢囊肿的理想选择之一。

    作者:夏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320排容积CT血管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静脉造影(CT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临床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CT静脉造影资料,与血管造影(DSA)及Doppler超声(U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排容积CT诊断血栓46例,其中急性期血栓26例,陈旧性血栓20例,以DSA及超声作对照,320排CT显示急性期血栓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诊断陈旧性血栓的符合率为93.8%。结论:320排容积CT静脉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军委;成新玲;董志辉;王华;高鹏;莫哲恒;刘庆生;杜诗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作出评价。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儿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上常用的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在治疗后的6~12个月,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回访调查,作出评分比较其临床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儿经手术治疗后肱骨髁上骨折处均愈合,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恢复评定等级为优的30例,良29例,一般1例,对照组患儿评定等级为优的14例,良23例,一般21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优良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感染例数,对照组有2例恢复较差,出现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佳,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的优良率较高,骨折部位愈合所需时间短,感染率低,无其他并发症,患儿家属普遍愿意接受,临床推广使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现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