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晓梅;王娥
目的:分析讨论溶栓后PCI和直接性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患者接受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溶栓后PCI组,另外39例患者接受直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直接性PCI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左心室收缩能力的改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70例患者经临床救治后,病情均得到改善,溶栓后PCI组总有效率为70.97%,直接性PCI组总有效率为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0、80 d的左室舒张末内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后3 d存在明显改善,但溶栓后PCI组结果差于直接性PC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走访调查结果提示,在复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上,直接PCI组发生率为10.26%明显低于溶栓后PCI组的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之下,直接性PCI治疗综合效果优于溶栓后PCI治疗。
作者:张谷;陈玲;林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调查老年恶性肿瘤合并帕金森病(PD)患者家庭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60例老年恶性肿瘤合并PD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恶性肿瘤合并PD患者的家庭功能得分为(5.95±1.81)分,其中53.33%的患者存在家庭功能障碍。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肿瘤分期、PD分期是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恶性肿瘤合并PD患者的家庭功能受多种个体因素的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干预来提高其家庭功能。
作者:李世芬;詹婉群;莫冬梅;杨秀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静脉造影(CT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临床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CT静脉造影资料,与血管造影(DSA)及Doppler超声(U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排容积CT诊断血栓46例,其中急性期血栓26例,陈旧性血栓20例,以DSA及超声作对照,320排CT显示急性期血栓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诊断陈旧性血栓的符合率为93.8%。结论:320排容积CT静脉血管成像技术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军委;成新玲;董志辉;王华;高鹏;莫哲恒;刘庆生;杜诗霖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7月,本院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48例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肉瘤1例,子宫颈癌19例,宫颈残端癌1例,卵巢癌2例,复发性卵巢癌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1例),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48例手术均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249.29±71.8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37.50±132.95)mL,盆腔淋巴结平均切除(18.61±3.06)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平均切除(4.07±1.42)枚。2例髂外静脉损伤,1例膀胱损伤。48例患者术后随访3~45个月,1例低分化宫颈腺鳞癌Ⅱa期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9个月复发,放弃治疗6个月死亡,其余47例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安全、可行,疗效满意,但要求术者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及处理手术并发症的经验。
作者:倪琴;米鑫;张风格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与母儿预后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了2013年3-5月本院产科临床分娩孕妇188例,其中未胎膜早破104例设为对照组,胎膜早破孕妇84例设为观察组,入院后对两组孕妇进行常规阴道检查,观察羊水性状,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引产和感染预防,同时对两组孕妇分娩情况、母婴预后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及预后情况,其中观察组孕妇中难产11例,难产率为13.1%,新生儿窒息4例,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中难产9例,难产率为8.6%,新生儿窒息2例,发生率为1.9%。母婴预后结果中观察组在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产褥感染发生率上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胎膜早破孕妇具有较高的难产风险,且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对此需要在临床上加强监护,从而减少母婴损伤。
作者:贺艳;谢静雅;詹凤书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中药蜡泥疗法联合全面护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中药蜡泥治疗)40例,对照组(针灸治疗)40例。再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总积分、CRP、ESR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蜡泥疗法联合全面护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红;谭学锋;陈敏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31例给予常规间断鼻饲喂养治疗(常规组),另外31例给予重力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抚触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1.30±6.83)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7.64±3.55)d,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为(11.62±6.45)d,住院时间为(24.42±11.05)d。常规组患儿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15.72±7.79)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12.45±3.80)d,足量胃肠喂养时间为(15.41±6.52)d,住院时间为(35.68±17.82)d。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有5例(16.13%)呕吐,6例(19.35%)腹胀,4例(12.90%)胃残留,2例(6.45%)呼吸暂停。常规组有16例(51.61%)呕吐,15例(48.39%)腹胀,14例(45.16%)胃残留,11例(35.48%)呼吸暂停。观察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均明显轻于常规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新生儿抚触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喂养不耐受的情况,从而改善患儿预后,保障患者健康成长。
作者:陈秀丽;钟奎英;魏贤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电器械对卵巢组织热损伤的临床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150例卵巢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单极电凝组50例、双极电凝组50例和超声刀组50例,均在腹腔镜下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卵巢组织热损伤坏死带深度和宽度来看,超声刀组损伤小,其次为双极电凝组,损伤大的为单极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电器械对卵巢组织所产生的热损伤不同,超声刀带来的热损伤小,其次是双极电凝,单极电凝带来的热损伤大,临床上治疗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尽量选用热损伤范围小的PK刀。好选用缝合止血,从而减少卵巢组织的损伤,保护患者术后卵巢排卵的生育功能。
作者:林碧娟;林松波;黄春玲;颜青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主动护理在阿尔兹海默病护理路径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阿尔兹海默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带有情感交流的主动护理路径,B组采用传统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MMSE和ADL数据。结果:A组有效率为75.0%,B组为56.8%,A组患者MMSE及ADL指标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主动护理在阿尔兹海默病护理路径中的重要性是存在的。
作者:廖淑莉;邓喜眉;邓玉桃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体化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1.7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BG、24 h尿Pro、Alb、BUN、SCr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4.87%,对照组为74.3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实施个体化护理及系统性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秀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动机性访谈在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接受糖尿病的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以及包括动机性访谈在内的健康教育)。比较6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量表评分,血糖控制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提高,观察组的平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较之前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的平均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之前均有明显提高,对照组仅在治疗成果上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观察组在各个维度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春花;黄秉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F)与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新生儿黄疸100例,按新生儿黄疸原因及总胆红素水平进行分组。选取同时间段生产的足月、无黄疸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对不同分组患儿的血清TRF和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感染因素组、围产因素组及其他因素组血清TRF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血清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因素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围产因素组及其他因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及重度黄疸组血清TRF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血清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黄疸组CR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黄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RF和CRP水平对帮助新生儿黄疸的病因鉴别和疾病演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爱芬;肖满田;钟婷婷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析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所造成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8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行肠内营养,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第8天TFN(转铁蛋白)、preAlb(前白蛋白)、Alb(血清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情况指标及IgG、IgM、IgA、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前TFN、preAlb、Alb、体重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各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依然高于对照组,与术前各指标值更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IgG、IgM、IgA、CD4+、CD8+、CD4+/CD8+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各指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依然高于对照组,与术前各指标值更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作者:罗晓东;李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护理路径在颈椎曲度推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本院骨科就诊的患有颈椎曲度疾病的患者60例,均采用推拿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方案,采取相同目测方法结合Borden法、X线测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曲度患者在推拿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路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颈椎曲度,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杜婷;王美华;周永富;李义凯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精细化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12例手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2例。观察组实施精细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掌握、遵医嘱行为、护理工作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健康教育中追求应用精细化,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现代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邵晓梅;王娥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究长期应用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初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80例,每日服用非那雄胺5 mg,进行为期至少5年的随访,患者进行前后对照,对患者治疗前后夜尿次数、前列腺指检体积、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血肌酐、血白细胞数、血小板、血红蛋白、膀胱残余尿量、大尿流率、血PSA、调整后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较治疗前夜尿次数、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增加,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血小板、血红蛋白、膀胱残余尿量、血PSA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能够减少前列腺体积,改善尿动力学功能,增加IPSS,长期应用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桑琦;孙丽娜;成显黔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沙眼衣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90例疑似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胶体金技术和细胞培养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的检测结果,并以细胞培养方法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在检测女性患者沙眼衣原体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男性患者沙眼衣原体阳性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在检测沙眼衣原体阳性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免疫胶体金技术对于沙眼衣原体检测均有效,但是前者对男性沙眼衣原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作者:高毅云;刘传桂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利尿剂抵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30日-2014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58例利尿剂抵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及治疗时机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其他常规心衰治疗,早期CRRT治疗组17例,常规CRRT治疗组15例,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48 h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及肌酐下降幅度、尿量增加幅度、脑钠肽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利尿剂抵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可使患者临床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加大肌酐下降幅度、尿量增加幅度及脑钠肽下降幅度,促进治疗效果,且早期进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伟科;李锴;邵宏华;朱晓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手术室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和术后观察指标,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2 h疼痛程度、HAM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舒适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疼痛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
作者:曾国卫;郭静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方法,以便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时间4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6.2400,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整体效果更佳,是临床治疗卵巢囊肿的理想选择之一。
作者:夏蓉 刊期: 2015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