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洪伟雄;姚雪榕;黄卫娟;廖振邦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 儿童,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摘要: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门诊2011年3月-2013年9月诊断的28例COME患儿(44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克拉霉素组(24耳)和对照组(20耳)各1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0.5%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口服黏液促排剂口服1周,克拉霉素组同时口服克拉霉素,疗程为12周;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疗程为1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12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克拉霉素组的有效率75.0%(1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克拉霉素组的平均听阈(15.6±4.3)dB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7.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小剂量口服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个体化健康指导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及实践

    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化健康指导对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及实践,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98例临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在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前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则是给予个体化健康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干扰率、伪差率、监测时间不足22 h患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日志填写合格率、诱发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指导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降低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干扰与伪差的发生率,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郑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利拉鲁肽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近1年内初次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格列齐特缓释片组(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每日晨起空腹服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观察组给予利拉鲁肽0.6 mg,1次/d(第1周)、1.2 mg,1次/d(第2周),同时加二甲双胍0.5 g,2次/d治疗。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AT),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VA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上述4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格列齐特缓释片。

    作者:林华容;谢璇;陆静明;谢伟超;陈少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EAE发病机制中MALT1、IL-17作用的探讨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脑组织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转运蛋白1与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在EA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究MALTI是否可以作为多发性硬化(MS)的治疗靶点,以便寻找治疗MS的新手段。方法:将36只C57BL/6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E组和佐剂组各18只,EAE组采用MOG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沫状混合物制备EAE模型,佐剂组仅给予弗氏佐剂。观察每只实验动物发病情况并每隔2 d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免疫后14 d、24 d、40 d两组小鼠随机各取6只,心脏取血并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组织。取小鼠脑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MALT1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表达。结果:EAE组与佐剂组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体重、血清中IL-17含量和脑组织中MALT1蛋白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E组中24 d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2.50±0.55)分明显高于14 d组的(0.83±0.41)分和40 d组的(1.50±0.32)分,体重(17.04±0.41)g明显少于14 d组的(18.33±0.49)g和40 d组的(18.15±0.13)g,且血清中IL-17含量(288.00±26.45)pg/mL明显高于14 d组的(122.60±10.11)pg/mL和40 d组的(184.40±29.51)pg/mL,脑组织中MALT1蛋白阳性细胞数(183.80±9.25)个明显多于14 d组的(78.25±9.47)个和40 d组的(133.50±19.8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越高,血清中IL-17含量越高,MALT1表达也越多,提示MALT1参与了EAE小鼠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MALT1在EAE小鼠上调血清IL-17表达有关。

    作者:王贵泉;张宇;张美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社区综合护理模式对农村孕妇知-信-行的改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模式对中山市农村孕妇知-信-行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产前检查的中山市农村户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自愿参加综合护理干预的600名孕妇作为试验组,开展社区综合护理管理;另选取同时在本院产前检查不愿意参加试验的60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对两组孕妇跟踪随访到产前1周,比较两组孕妇对孕产保健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管理前,两组孕产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均较低,其中产褥期保健知识、孕妇饮食和早产流产预防的知晓率低,分别占18.0%、22.0%和23.4%。经社区综合护理管理后,试验组各项知晓率均高于85.0%,孕产保健相关态度和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部分孕产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也有一定的改善,但试验组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农村孕妇管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罗晔;王娇艳;余雪强;黄翔;赖秀娟;伍肖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122例门诊及住院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全部资料,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按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并行认知功能MMSE评分,研究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关系。结果:81例颈内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38例(31.1%),右侧的有22例(18.0%),双侧的有21例(17.2%);13例颈外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6例(4.9%),右侧的有3例(2.5%),双侧的有4例(3.3%);28例颈总动脉患者中,发生左侧的有15例(12.3%),右侧的有6例(4.9%),双侧的有7例(5.7%),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的MMSE评分为(28.8±1.5)分,Ⅱ组为(28.2±1.4)分,Ⅲ组为(27.3±1.1)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降低,两者呈正相关(r=0.731,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呈正相关,颈动脉狭窄超过75%的患者应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作者:简崇东;黄建敏;蒙兰青;袁胜山;刘国军;唐雄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家庭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家庭健康教育的临床需求分析。方法:选取本社区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进行调研,采用自设家庭调查问卷,调查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家庭饮食和高血压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等,由患者自行填写调查表,并有调查员检查无误后收回。结果: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对家庭健康教育关于疾病高危因素、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血压(血糖)监控、并发症防治、情绪控制的需求较高,且患者对宣传手册、多媒体演示及上门访谈的健康教育形式需求较大。结论:在社区内开展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家庭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魏永平;阙伟东;叶定村;陈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穴位神经治疗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神经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身医学科进行鉴定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HANS穴位神经治疗仪配合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治疗。两组试验前后均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中文版》和《3~7岁儿童气质量表》进行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CSHQ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00,P=0.001)。试验组治疗后的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等方面的评分及CSHQ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在睡眠持续时间和白天嗜睡层面的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气质类型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穴位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不仅能促进患儿本身病情的改善,也能极大地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陈诗祺;方建群;王媛;郭爱宁;杨丽;马欣荣;冯丽平;张朝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探讨PDCA循环在新生儿室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室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在院感方面,将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的情况同2012年未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实施前后新生儿病区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卫生、奶瓶进行生物检测的合格率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科在应用PDCA循环法后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奶瓶采样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应用PDCA循环法之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姣红;徐文娟;朱玉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晚期癌症合并疼痛的患者60例,治疗前使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奥施康定+度洛西丁治疗,对照组30例仅给予奥施康定治疗。通过规范化、个体化止痛治疗,研究治疗后疼痛药物使用情况、控制爆发痛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但治疗组奥施康定使用剂量平均为(55.6±1.2) mg,对照组为(80.2±0.7)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5 d,2~7 d及2~14 d的爆发痛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肝肾功能异常;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给予止吐、缓泻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可明显好转,不影响持续用药。结论:奥施康定+度洛西丁治疗晚期癌痛疗效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石磊;张永亮;杨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SELDI技术在预测肿瘤化疗药物疗效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人们不断探索有关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目前,化疗已经成为很多类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遗憾的是,虽然很多化疗药物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多数疗效不尽如人意。据很多研究表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而肿瘤细胞耐药与某些蛋白高表达有关。因此,耐药蛋白表达特征是判断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敏感性的一个极重要的指标。近年来,有很多关于利用SELDI技术筛选肿瘤化疗药物耐药蛋白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了SELDI技术在预测肿瘤化疗药物疗效中的有效性。

    作者:李清;张革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我院开展门诊处方点评及干预实践工作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用药分析,探讨其对医院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门诊处方共计12000张,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确定的不合理处方为1020张,占总处方数的8.5%(1020/12000)。处方合格率不断上升,处方不合格率不断下降由1月的8.56%降至12月的3.54%。结论: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门诊处方的合格率,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庆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重症医学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体会

    重症医学是一门研究危重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学科。通过进修学习是基层医院进修医师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直接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本科室进修医师的特点,总结分析笔者在重症医学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中的带教体会,为重症医学科的进修医师带教同行们的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潘熠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方法。两组早产儿在3个月后从家属疾病认知情况、定期复诊情况、观察早产儿视力发展情况、预防早产儿眼部感染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两组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的开展,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早产儿家属的遵医行为,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服务,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互动,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康建芳;宋湘梅;郭金莲;刘芳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二陈汤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痰方(二陈汤)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成年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和化痰组各10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高脂组和化痰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周,化痰组第11周起给予二陈汤灌胃4周。在第14周末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TT),1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并比较各组血脂TC、TG的含量及第14周各组大鼠OGTT结果和ITT结果。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血清中的TC和TG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高脂组比较,化痰组大鼠血清中的TG含量明显降低(P<0.01),TC有所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化痰组空腹血糖与正常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负荷后,高脂组的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化痰组除了糖负荷后120 min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外(P<0.01),其余时间点与正常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胰岛素后,化痰组各时间点血糖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高脂组,30 min时高脂组血糖降低18%,而化痰组大鼠降低26%。结论:二陈汤能够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脂的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丁珊珊;康洁;张凌媛;沈建英;廖凌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动态光谱法无创检测人体血液胆固醇的探讨

    目的:分析动态光谱法用于人体血液胆固醇含量无创检测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本院9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在体测量动态光谱和抽血分析胆固醇含量,之后选用BP神经网络对获取的动态光谱数据和胆固醇含量实测值进行建模分析。结果:从96个体检样本中抽取81个作为校正集,另外15个作为预测集,得到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98.8%和95.65%,预测集的绝对误差小为0.39%,大为25.33%,平均相对误差为13.49%。结论:动态光谱法对胆固醇含量进行测量是一种精确性很高的无创检测分析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小金;黄之初;曾宇娟;覃云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门诊2011年3月-2013年9月诊断的28例COME患儿(44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克拉霉素组(24耳)和对照组(20耳)各1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0.5%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口服黏液促排剂口服1周,克拉霉素组同时口服克拉霉素,疗程为12周;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疗程为1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12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克拉霉素组的有效率75.0%(1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克拉霉素组的平均听阈(15.6±4.3)dB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7.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小剂量口服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伟雄;姚雪榕;黄卫娟;廖振邦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2例,年龄(52.8±2.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瑞舒伐他汀钙20 mg)和B组(瑞舒伐他汀钙10 mg),每组31例,治疗6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标、SAA及MCP-1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AA、MCP-1、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水平均降低(P<0.05),A组较B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A组较B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相对较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可更好地降低冠心病患者SAA及MCP-1水平,发挥其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心血管事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作者:祁华琪;申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对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流行状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检索出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3年涡阳县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发病率10.50/10万;发病集中在0~9岁年龄组和35~44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1:0.66。结论:近年来,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诊疗过程中的不安全注射行为等医源性传播有关,反映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过程的不规范行为广泛存在,对基层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安全监督特别是不安全注射行为的监管刻不容缓。

    作者:孙应强;王化猛;高培;王在光;杨林;牛传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慢性肾脏病知晓率在社区医生中的调查与推广

    目的:探索社区医生提高和防治早期CKD的效果和如何减轻疾病对健康的危害,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对长宁区的周家侨、华阳、新华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随机抽取90名医生,然后到长宁区各社区进行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推广和培训,1年后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结果:(1)推广知晓情况:推广后的平均分数(80.44±8.74)分明显高于推广前的(64.04±12.89)分,且推广后各分数段人数均明显多于推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疑似肾损害患者的处置措施:推广前尿检者20名(22.22%),肾功能检查者21名(23.33%),建议专科就诊者25名(27.78%),其他24名(26.67%)。推广后尿检者45名(50.00%),肾功能检查者36名(40.00%),建议专科就诊者4名(4.44%),其他5名(5.56%),推广后社区医生给予尿检、肾功能检查、建议专科就诊、其他等处置措施的人数均明显多于推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评估肾功能指标的选择:推广前选择血肌酐者77名(85.56%),尿素者8名(8.89%),内生肌酐清除率者3名(3.33%),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者2名(2.22%)。推广后选择血肌酐者60名(66.67%),尿素者1名(1.11%),内生肌酐清除率者10名(11.11%),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者19名(21.11%),推广后社区医生选择血肌酐、尿素、内生肌酐清除情况、估计肾小球滤过问题等评估指标的人数均明显多于推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此次推广对社区医生的慢性肾脏病知识有所提高,提供了与社区医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

    作者:王琦;段玉香;徐文;刘立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子宫内膜软斑病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女,59岁,因“绝经17年,阴道脓性排液3个月、流血2个月”于2013年1月15日第1次入院。

    作者:万晓芳;魏文斐;王薇;万淑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