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张永亮;杨莹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观察小鼠脑组织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转运蛋白1与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在EA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究MALTI是否可以作为多发性硬化(MS)的治疗靶点,以便寻找治疗MS的新手段。方法:将36只C57BL/6雌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AE组和佐剂组各18只,EAE组采用MOG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沫状混合物制备EAE模型,佐剂组仅给予弗氏佐剂。观察每只实验动物发病情况并每隔2 d进行一次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免疫后14 d、24 d、40 d两组小鼠随机各取6只,心脏取血并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组织。取小鼠脑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MALT1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表达。结果:EAE组与佐剂组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体重、血清中IL-17含量和脑组织中MALT1蛋白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E组中24 d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2.50±0.55)分明显高于14 d组的(0.83±0.41)分和40 d组的(1.50±0.32)分,体重(17.04±0.41)g明显少于14 d组的(18.33±0.49)g和40 d组的(18.15±0.13)g,且血清中IL-17含量(288.00±26.45)pg/mL明显高于14 d组的(122.60±10.11)pg/mL和40 d组的(184.40±29.51)pg/mL,脑组织中MALT1蛋白阳性细胞数(183.80±9.25)个明显多于14 d组的(78.25±9.47)个和40 d组的(133.50±19.8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越高,血清中IL-17含量越高,MALT1表达也越多,提示MALT1参与了EAE小鼠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MALT1在EAE小鼠上调血清IL-17表达有关。
作者:王贵泉;张宇;张美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人们不断探索有关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目前,化疗已经成为很多类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遗憾的是,虽然很多化疗药物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多数疗效不尽如人意。据很多研究表明,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而肿瘤细胞耐药与某些蛋白高表达有关。因此,耐药蛋白表达特征是判断恶性肿瘤化学治疗敏感性的一个极重要的指标。近年来,有很多关于利用SELDI技术筛选肿瘤化疗药物耐药蛋白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了SELDI技术在预测肿瘤化疗药物疗效中的有效性。
作者:李清;张革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林燕金;陈甘海;李金庭;丁燕晶;黄文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月经模式的5年影响。方法:对49例EM患者放置LNG-IUS,观察比较放置前和放置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的月经间期点滴出血量、月经间期点滴出血天数等指标。结果:与放环前相比,49例EM患者月经间期点滴出血量及月经间期点滴出血天数在放置LNG-IUS 6个月、12个月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环36个月、60个月后,月经间期点滴出血量及月经间期点滴出血天数与放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S能够显著增加EM患者的月经间期点滴出血量及天数。
作者:李晓红;卿松;丁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焦虑状态,期间定期监测记录血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及血压值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的SAS评分(31.78±7.69)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的(42.98±9.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能有效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更有效地降低、稳定血压,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任君;叶少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心肌梗死后房颤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他汀组和非他汀组各40例。他汀组入院前已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非他汀组入院前未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心梗后房颤的发生率及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结果:他汀组的房颤发生率10.0%明显低于非他汀组的22.5%,且阵发性房颤再发生率33.3%明显低于非他汀组的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MI后房颤的发生率,且有利于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生,有效预防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永久性房颤。
作者:周志堂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基层医院门诊药房是医院重要的职能部门,在药物的保存、发放及患者用药咨询、用药指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基层医院门诊药房中存在的差错,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减少门诊药房中错误的发生,更好地发挥门诊药房的职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蔡娜;刘惠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化痰方(二陈汤)对高脂饮食大鼠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成年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和化痰组各10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高脂组和化痰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周,化痰组第11周起给予二陈汤灌胃4周。在第14周末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TT),1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并比较各组血脂TC、TG的含量及第14周各组大鼠OGTT结果和ITT结果。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血清中的TC和TG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高脂组比较,化痰组大鼠血清中的TG含量明显降低(P<0.01),TC有所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的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化痰组空腹血糖与正常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负荷后,高脂组的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化痰组除了糖负荷后120 min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组外(P<0.01),其余时间点与正常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胰岛素后,化痰组各时间点血糖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高脂组,30 min时高脂组血糖降低18%,而化痰组大鼠降低26%。结论:二陈汤能够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脂的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丁珊珊;康洁;张凌媛;沈建英;廖凌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液炎性标志物IL-6在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感染的临床诊断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进行血清采集并送检,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2、3、5、21 d的血清IL-6变化情况,明确发生感染的患者例数;同时对其中80例患者的血清IL-6含量与穿刺液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1、2 d的血清IL-6水平较均明显升高(2 d>1 d>术前),术后3、5 d呈下降趋势(5 d<3 d<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组术后21 d血清IL-6水平较术后5 d明显下降,感染组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感染发生组血清IL-6于术后3 d达高水平,并于术后5 d恢复至正常水平;感染组血清IL-6术后5 d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80例患者中,血清IL-6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8.00%,假阳性率为12.00%,假阴性率为13.33%。结论:IL-6在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早期诊断中一项可靠的辅助标记物。
作者:周植森;滕范文;陈泽群;盛璞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来研究翼状胬肉切除术前后角膜表面屈光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6-10月在本院眼科就诊的40例(44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行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B组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手术前后分别行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记录主要参数,并比较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翼状胬肉切除术后,A、B两组各参数均明显低于术前,且A组各参数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能够解除翼状胬肉对角膜的机械牵拉及压迫作用,降低散光,提高视力,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可降低复发率,有利于角膜屈光状况的恢复。
作者:韩嵩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究阴部神经(PN)损伤后局部注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大鼠漏尿点压力(LPP)及尿道外括约肌(EU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接受模拟分娩损伤和双侧卵巢切除,并建立压力性尿失禁模型。2周后评估模型建立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BDNF组,损伤PN后局部注入BDNF,缝合后标记部位,第4、6、8天分别于标记部位再次注射;生理盐水组,损伤PN后局部注入生理盐水,量及方法同上;假损伤组,分离PN未损伤。2周后再次进行漏尿点压力及喷嚏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取EUS行免疫组化,观察BDNF表达变化。结果:PN损伤后,统计学分析显示,生理盐水组LPP明显低于BDNF组和假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DNF组与假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生理盐水组与假损伤组相比,肌纤维断裂及横纹肌排列致密程度均明显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损伤组括约肌内BDNF含量低,与BDNF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组与生理盐水组括约肌内BDNF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通过刺激神经再生从而促进尿道外括约肌的恢复,进而有利于压力性尿失禁大鼠LPP的恢复。
作者:马翠;王志莲;郝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观察雷尼酸锶联合强骨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意义。方法:30只SD大鼠给予维甲酸灌胃,制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给予雷尼酸锶联合强骨胶囊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于2周、4周和6周处死实验鼠,进行骨痂大小的测量及组织学研究。结果:2周时两组骨痂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实验组骨痂大小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实验组骨痂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时组织学检测发现,实验组成骨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多;4周及6周时则明显增多。结论:雷尼酸锶联合强骨胶囊治疗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显著。
作者:黄圣良;程玉兰;马翰斐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史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EP组为有EP史行IVF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72例,254周期);非EP组为无EP史行IVF者(172例,241周期),将EP组分为EP 1次组和EP≥2次组,分别比较EP组与非EP组、EP 1次组与EP≥2次组的妊娠情况。结果:EP组与非EP组的不孕年限、受精率、优质胚胎数、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年龄、获卵数、ET周期临床妊娠率、ET周期EP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 1次组和EP≥2次组仅在受精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病史不孕患者行IVF不会增加重复EP的风险,且与既往EP病史频次无关。
作者:张建伟;韩旭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科室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在院感方面,将本院新生儿科2013年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的情况同2012年未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实施前后新生儿病区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卫生、奶瓶进行生物检测的合格率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科在应用PDCA循环法后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奶瓶采样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应用PDCA循环法之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姣红;徐文娟;朱玉叶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2月确诊为COPD稳定期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NAC治疗1年,观察比较两组FEV1%pred、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EV1%pred明显升高(P<0.05), SGRQ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可以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并降低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剑;赵晓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本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用药分析,探讨其对医院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门诊处方共计12000张,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确定的不合理处方为1020张,占总处方数的8.5%(1020/12000)。处方合格率不断上升,处方不合格率不断下降由1月的8.56%降至12月的3.54%。结论:通过对门诊处方的点评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门诊处方的合格率,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庆贤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动态光谱法用于人体血液胆固醇含量无创检测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本院9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在体测量动态光谱和抽血分析胆固醇含量,之后选用BP神经网络对获取的动态光谱数据和胆固醇含量实测值进行建模分析。结果:从96个体检样本中抽取81个作为校正集,另外15个作为预测集,得到校正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98.8%和95.65%,预测集的绝对误差小为0.39%,大为25.33%,平均相对误差为13.49%。结论:动态光谱法对胆固醇含量进行测量是一种精确性很高的无创检测分析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小金;黄之初;曾宇娟;覃云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验证医用不锈钢316表面钽沉积后生物相容性的变化。方法:在医用不锈钢316表面进行钽沉积,之后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植入钽沉积表面和316基底表面,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检测材料表面钽沉积量、两种材料表面细胞形态观测、细胞黏附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经X射线衍射检测钽有效的沉积于医用不锈钢316表面;细胞于两种材料表面生长良好;24 h细胞黏附率钽沉积表面高于316不锈钢表面(P<0.05);经过5 d连续细胞培养,钽沉积材料表面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活性高于316不锈钢材料表面(P<0.05)。结论:316医用不锈钢经过钽沉积后其表面生物相容性高于其本来材料。
作者:崔煜艳;马天驰;马秀丽;何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模式对中山市农村孕妇知-信-行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产前检查的中山市农村户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自愿参加综合护理干预的600名孕妇作为试验组,开展社区综合护理管理;另选取同时在本院产前检查不愿意参加试验的60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管理。对两组孕妇跟踪随访到产前1周,比较两组孕妇对孕产保健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管理前,两组孕产保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均较低,其中产褥期保健知识、孕妇饮食和早产流产预防的知晓率低,分别占18.0%、22.0%和23.4%。经社区综合护理管理后,试验组各项知晓率均高于85.0%,孕产保健相关态度和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部分孕产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也有一定的改善,但试验组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农村孕妇管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罗晔;王娇艳;余雪强;黄翔;赖秀娟;伍肖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耳鼻喉门诊2011年3月-2013年9月诊断的28例COME患儿(44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克拉霉素组(24耳)和对照组(20耳)各1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0.5%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口服黏液促排剂口服1周,克拉霉素组同时口服克拉霉素,疗程为12周;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疗程为1周。观察比较两组患儿12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克拉霉素组的有效率75.0%(1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平均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克拉霉素组的平均听阈(15.6±4.3)dB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2±7.1)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小剂量口服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伟雄;姚雪榕;黄卫娟;廖振邦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