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于产后乳腺疏通的应用及护理

王洁

关键词:电磁波涡旋磁疗法, 分娩, 产后, 乳腺疏通, 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后乳腺疏通过程中给予电磁波涡旋磁疗法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方法:采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足月产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均采用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产后乳腺进行疏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泌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较好者88例,无中重度乳房肿胀;对照组乳汁分泌较好者80例,中重度乳房肿胀9例。观察组的乳汁量及乳房胀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产后产妇易发生乳腺堵塞继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有着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其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于产后乳腺疏通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在产后乳腺疏通过程中给予电磁波涡旋磁疗法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方法:采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足月产产妇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均采用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产后乳腺进行疏通,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泌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汁分泌较好者88例,无中重度乳房肿胀;对照组乳汁分泌较好者80例,中重度乳房肿胀9例。观察组的乳汁量及乳房胀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磁波涡旋磁疗法对产后产妇易发生乳腺堵塞继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有着较好的预防效果。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其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放射影像技术中普通X线检查和螺旋CT扫描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80例,按检查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实验组应用螺旋CT扫描进行疾病诊断,对照组应用普通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异物检出率,在异物征象观察中,将全部患儿分别进行螺旋CT和X线检查,并根据检查方式将其分为螺旋CT组和X线组,对比两组异物征象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在异物征象观察中,螺旋CT组异物征象(纵隔位置改变、支气管阻塞、肺气肿、肺炎)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X线而言,螺旋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准确率高,并能准确判断出异物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伴随病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景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B超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对可疑甲状腺癌结节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对可疑甲状腺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在512例患有可疑甲状腺癌结节的患者中,按完全随机设计的原则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术。计算kappa值、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84例为甲状腺癌,活检针穿刺正确79例,漏诊5例,不能确定5例。kappa值0.844、一致率0.933、灵敏度0.94、特异度0.917、漏诊率0.06、误诊率0.083、阳性预测值0.963、阴性预测值0.868、阳性似然比11.286、阴性似然比0.065、约登指数0.857。结论: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对可疑甲状腺癌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判断良恶性结节的首选。

    作者:袁明;徐月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妇科手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妇科手术术中和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88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4例,分别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给药及丙泊酚单独给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术中及术毕时,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3);观察组术后12、24、36、48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6例,其中腹痛1例,头晕乏力2例,嗜睡2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11例,腹痛2例,头晕乏力2例,嗜睡3例,恶心呕吐4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在12 h内好转;观察组满意率及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舒芬太尼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术中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皮肱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本科2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行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结果:23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关节活动受限、肱骨头塌陷、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熊飞龙;李江龙;刘继波;谢大伟;周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诊疗方法治疗不孕症患者的影响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诊疗方法治疗不孕症患者的影响与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指数评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不孕症患者经腹腔镜诊疗后,医疗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

    作者:张娜;花小兰;章瑾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间断和“持续”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间断和“持续”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科常规综合治疗,分为A组26例采用间断血液灌流,B组33例采用“持续”血液灌流,根据患者预后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结果:A、B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服药剂量、服药后至入院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死亡患者存活时间长于A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服药剂量明显增高。结论:间断和“持续”血液灌流对于百草枯中毒患者疗效相同,“持续”血液灌流能明显延长中毒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中毒患者死亡因素主要与患者服用百草枯剂量有关。

    作者:颜秀侠;王陡;钱贝丽;韩若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应用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评估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M型超声测量87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者的TAPSE,并将心肌梗死患者按TAPSE值分为三组,进行两年的随访。结果: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者比较,TAPSE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壁与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比较,TAPSE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患者中TAPSE越低死亡率越高。结论:TAPSE能够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玲;傅金利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型的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62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rTMS真磁刺激组和rTMS假磁刺激组,进行10 d治疗。应用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CA)和画钟试验(CDT)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结果:药物治疗后各组MoCA、CD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rTMS真刺激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有治疗作用。

    作者:姚文艳;董志扬;顾薇;孙菲;高言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包茎患儿家长的焦虑状况观察

    目的:观察包茎患儿父母的焦虑状况以及患儿经气囊扩张治疗后父母焦虑状况的变化。方法:收集包茎患儿的父母共397名,其中父亲189名,母亲208名。在患儿接受气囊扩张术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包茎患儿治疗前,其父母的SAS问卷评分、父亲的SAS评分及母亲的SAS评分分别为:(43.14±13.79)分、(42.11±14.29)分、(44.08±13.28)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包茎患儿家长的焦虑程度与患儿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1);但父亲、母亲之间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包茎患儿父母在患儿行气囊扩张术治疗前SAS评分为(43.14±13.79)分,治疗后降为(32.68±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包茎患儿家长有明显的焦虑症状,且与病情程度有关。患儿经气囊扩张治疗后其父母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

    作者:刘明霞;徐通;周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混合痔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动脉结扎术和外剥内扎术双术并行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过手术治疗的120例多发混合痔患者的资料,以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60),以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60),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时间为(3.1±0.9)d,愈合时间为(11.2±1.9)d,大出血3例(5.0%),排便困难5例(8.3%),肛缘水肿10例(16.6%),肛门狭窄0例。观察组在术前、术后即刻、1 d、3 d和1周的VAS评分分别为(7.5±1.9)分、(3.0±1.8)分、(3.1±2.3)分、(3.5±2.4)和(3.0±2.5)分。观察组的疼痛时间、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术后3 d、1周)及并发症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多发混合痔的疗效优于单行外剥内扎术的传统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康平;张禄芳;喻登明;黄连焕;桂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金刷把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简便的金刷把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金刷把多糖中多糖的含量,于630 nm处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定用葡萄糖的标准曲线R2=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97.6%。结论: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准确,适用于金刷把中多糖含量测定。

    作者:管玉成;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对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对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院当天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进行心理测评,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11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1月-2012年4月实施健康处方前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2013年1月开展患者入院家庭健康处方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两组患者出院时重新测评SAS、SDS并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的SAS、SD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入院家庭健康教育处方可以改善农村地区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

    作者:韩秋丽;张锦莲;张小河;曾芝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28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2~4 h在肿瘤下方或瘤床内注射0.4 mL/37MBq放射性物质99mTc_DX,术中用r探测仪定位并切除前哨淋巴结(SLN),再行乳腺肿瘤切除及腋窝淋巴结(ALN)清扫。首先对SLN及ALN进行常规HE检测,再行免疫组织化学(1HC)检测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l9)mRNA的表达以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结果:本次研究的检出率为100%,共检出43枚前哨淋巴结。18例患者有1枚,5例2枚、5例3枚。腋窝淋巴结共检出67枚。患者经HE染色检测后发现4例发生转移;利用印片细胞学对患者前哨淋巴结的阴阳性进行判断,经检查后发现阳性5例,阴性23例。结论:乳腺癌SLNB是可行的,SLN可以预测ALN的转移情况,它在保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有利于判断是否为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勇;黄鑫;唐恬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程序中断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对关键环节实施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灭菌循环程序中断率由3.8%下降为0.87%,显著提高了灭菌循环成功率。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工具,可做好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质量的环节控制。

    作者:刘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与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与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门诊治疗的1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d,晨服,睡眠不佳者中午加服1片,奥美拉唑20 mg,2次/d,枸橼酸莫沙比利5 mg,3次/d,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枸橼酸莫沙比利5 mg,3次/d,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症状均明显减轻(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平均总评分、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联合PPI与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优于PPI加用促动力药,可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奥美拉唑与枸橼酸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吕龙;黄春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22例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目的:分析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2例诊断为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综合文献,阐述该病的临床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果:22例患者发病年龄12~67岁(平均38岁),均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复视、眩晕、四肢乏力;主要的神经系统体征包括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16例,肌电图神经性损害12例,所有患者CT和MRI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均予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预后良好。结论:Miller-Fisher综合症临床症状复杂,根据临床特点、结合脑脊液检查及肌电图检测能确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杨永;立伟;陈念东;张雪玲;董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并且经病理证实的8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标本,包括40例甲状腺癌手术标本、40例甲状腺瘤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根据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和染色强度进行评价,两组间样本率的比较用独立样本字2检验(检验水准α=0.0167),应用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评价CK19、Galectin-3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价值。结果:CK19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40/40)、37.50%(1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19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评价结果显示: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2.50%、诊断符合率为81.25%;Galectin-3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32/40)、25.00%(1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alectin-3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评价结果显示: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75.00%、诊断符合率为77.50%。结论: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可作为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杜岗;马艳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间住院就治的90例符合WHO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指导临床护理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卧床及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结果:循证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8±1.05)d、平均卧床时间为(2.98±0.76)d,平均住院费用为(5175.85±613.4)d,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1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95.56%)和患者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给予循证护理后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杨乙荣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渗盐水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高渗盐水组)使用3%高渗盐水进行脱水治疗,对照组(甘露醇组)使用20%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ESSS评分)以及血钠、血钾、血肌酐、血浆渗透压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天和第5天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较前减轻(P<0.01),观察组第5天较对照组减轻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 d后血钠、血钾、血肌酐、血浆渗透压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改变(P>0.05),对照组治疗5 d后出现血钾偏低4例,血肌酐升高伴少尿(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3%高渗盐水治疗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黄德;谢向前;蒙泽明;李忠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