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青;赵启军;何羽强;张义君;贺东煌;渠海波;王建国;陈大伟;赵悯;张朝
目的:探讨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73例择期行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术后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是胃肠息肉内镜下钳除术治疗的重要环节,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有助于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张秋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加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CSEA+PCEA)分娩镇痛并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1例为研究组,同期其他筛选条件相当的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技术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5例为对照组,在第三产程末和产后5 d抽肘静脉血进行雌二醇(E2)、孕酮(P)检测,于产后5 d进行EPDS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后5 d的EPDS评分和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第三产程末和产后5 d的E2、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产后抑郁者的产后5 d的E2低于正常产妇(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分娩镇痛对产妇雌孕激素改变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
作者:王丽娜;段嫦丽;尹保民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实施射频消融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辨证施护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30例只采用一般护理。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JOA积分(P<0.05),提高优良率(P<0.05)。结论:辨证施护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术的近期疗效。
作者:陈秋辉;张旭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加味桂已合方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卵巢囊肿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为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加味桂己合方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综合疗效总的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囊肿三径之和均显著小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己合方治疗卵巢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黎忆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IVP输尿管显影不良后,立即或择期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如腰围、体重),制定了三组低剂量MSCT扫描参数,不同体质的患者用相应不同扫描参数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体质瘦小者用低KV、低MA进行低剂量MSCT扫描。统计42例用低剂量MSCT扫描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低剂量扫描后减少X线辐射剂量;又统计低剂量MSCT扫描后对输尿管、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综合分析IVP与低剂量扫描MSCT图像,结果显示为结石是输尿管和/或肾脏结石的首发原因,占64.3%。CT可以发现IVP不能显示的小结石。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中,输尿管、肾脏先天性疾病所占比率为29.4%。低剂量MSCT扫描可以解决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另外低剂量MSCT扫描时,MAS总量一般在1200~3000 MAS,平均减少2100 MAS;CTDI值平均减少59.7%,相当于患者减少210次胸部DR片检查的辐射剂量。结论:IVP输尿管显影不良时,通过低剂量MSCT扫描,减少患者X线辐射剂量,解决了IVP输尿管显影不良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正确诊断。
作者:赵义;袁东升;阙永胜;王建康;赵文俐;肖运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ssh-MRCP、sMRCP-3D序列对胆囊管显示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236例连续性临床胆系疾病患者同时采用ssh-MRCP、sMRCP-3D序列的MRCP检查资料,比较分析两种序列对胆囊管显示的图像质量和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MRCP-3D序列对胆囊管显示的图像质量及显示率均优于ssh-MRCP序列(P<0.05)。结论:MRCP能准确显示各种胆囊管解剖变异,sMRCP-3D序列可作为显示胆囊管的首选MRCP成像方法。
作者:郏格拉;张保红;刘建中;魏五洲;姜义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根管封闭剂iRoot SP及AH Plus对牙根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5颗符合标准的下颌前磨牙,经根管预备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实验组A使用iRoot SP+牙胶尖,组B使用AH Plus+牙胶尖,对照组C不使用根管封闭剂直接使用牙胶尖,三组均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将标本用万能实验机垂直加载直至标本发生折裂,记录牙根折裂时的抗压载荷。结果:实验组A和B的平均抗压载荷值分别为(236.04±34.67)N、(228.55±41.86)N,对照组C为(172.93±12.37)N,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封闭剂iRoot SP与AH P1us均能够提高牙根抗压载荷,两种封闭剂对牙根抗压载荷的影响短期内无明显差别。
作者:郝晓鸣;杨大江;江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栓前状态标志物在2型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结合糖尿病及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将60例患者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分别检测血栓前状态标志物TG、TC、LDL、HDL、WBC、血小板聚集率FIB、DD、PC、PS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中TG、WBC、FIB、VWF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非动脉硬化组、糖尿病动脉硬化组中BMI、TCH、HDL、LDL、DD、PLT、PS、P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刺激、高凝等血栓前状态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是否在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中起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吴旋;陈云欢;蔡梅玉;林向群;汪欣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在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诊疗术的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4例接受介入诊疗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冠心病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诊疗术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模式,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俊英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各种胸腔积液和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长约30 cm硅胶引流管、引流瓶组成密闭的引流系统,对65例自发性气胸和76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包括外伤性血气胸或自发性液气胸37例、胸腔积液或恶性肿瘤伴胸腔积液39例,共计141例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结果:胸腔积液有效率为94%;65例气胸除2例行切开闭式引流外,其余均治愈,有效率95%。结论: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管、引流瓶组成的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胸腔积液和气胸的引流方法。
作者:丁宁;侯敏;窦光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置管注入洛铂和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治恶性胸腔积液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经皮胸腔内置管引流尽胸液后,治疗组30例予胸腔内注入洛铂50 mg+香菇多糖4 mg,对照组30例予顺铂40 mg/m2注入胸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作用相近。结论:洛铂联合香菇多糖胸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作者:贺敏;何兴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7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的128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伤情况与患者年龄、吸烟嗜酒、既往病史、合并其他疾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间以及肺结核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伤的时间多发生于用药2~6周;60岁以上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几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有既往病史、嗜酒及粟粒型肺结核的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几率较高(P<0.05)。结论:年龄大、嗜酒、有既往病史等均为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这类人治疗强化期肝功能损伤更为严重,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谷会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减少医源性感染。方法:对2009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027例住院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HIV抗体初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胶体硒快速法检测,阳性者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做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Blot,WB)确诊,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6027例患者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557例,阳性率为3.48%。557例感染者分布于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其中男380例,女177例,男女比例2.15:1;以中青年为主,21~50岁占80.25%;传播途径从以前静脉吸毒为主到现在以性行为传播为主,占38.06%;职业上以农民工比例大,近年大中学生也传播迅速。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HIV抗体的检测是发现HIV/AIDS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对预防医源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讨论研究Profiler PlusTM、IdentifilerTM以及Powerplex16扩增试剂盒用于检验血样DNA检验结果的差异,并研究其扩张不平衡和基因丢失现象的发生几率。方法:选取150例完全无血缘关系的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并采集其血样,分别使用两种扩增试剂盒进行检验。对所得不同结果的同一对象再使用3种扩增试剂盒进行检验。将检验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种试剂盒检测的等位基因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filer PlusTM检测扩张不平衡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试剂盒(P<0.05)。结论:使用PCR扩增试剂盒对血样DNA进行检测时,会出现不同位置的异常基因,可表现为基因缺失及扩增不平衡。但Profiler PlusTM检验扩增不平衡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余两种试剂盒。在实际生活对血样DNA进行检测时,除需准备主要检测扩增试剂盒外,还需准备其他不同类备用试剂盒用于互相验证及对比,尽量降低基因等位缺失及扩张不平衡发生率。
作者:魏万昆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36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人胃癌组织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两者的消长关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吴永勇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江苏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技术人员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选择江苏省11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3个市级和8个县级)作为项目点,对项目点的所有技术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1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均已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服务。市、县两级技术人员学历和技术职称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市、县两级技术人员专业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技术人员获得两癌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培训,县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员对“乳腺癌筛查措施”和“宫颈癌危险因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略差(P<0.05)。结论:在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上,市级计划生育服务的技术人员要强于县级。市、县两级技术人员有关两癌筛查的相关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通过对江苏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技术人员的调查,认为对开展宫颈癌检查有一定筛查基础,筛查及早诊、早治效果明显,但对乳腺癌筛查人员需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相关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指导,增加筛查设备经费投入,提高筛查水平,同时对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联合筛查优于单项目筛查。筛查体系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基层妇女保健服务的保证。
作者:王丽娟;陈伟;姜志欣;林宁;石慧;姜晏;吴玉璘;潘丽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瑞替普酶和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本院急诊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A、B两组,每组各70例。A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B组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溶栓后6 h和12 h的冠脉再通成功率分别为80.00%和91.43%,显著高于B组的62.86%和68.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组有8例并发出血,发生率为11.43%,B组并发出血20例,发生率为28.57%,A组出血发生率小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死亡、休克、心力衰竭和再梗死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具有冠脉再通成功率高,并发出血发生率低的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康银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50例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胸、腹主动脉瘤患者50例,均成功实施腔内隔绝术,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腔内隔绝术,未出现医疗或护理上的差错。结论:术前严格控制血压,术中及时配合医生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避免并发症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也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方晓芹;谢辉;吴佩玲;常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高发区大样本人群鼻咽癌筛查两种抗体水平分析,为鼻咽癌高发区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EBNA1-IgA和EBVCA-IgA抗体,对两种EB病毒抗在性别、年龄的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筛查人群EBNA1-IgA抗体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分别为9.27%(778/8395)、12.54%(1053/8395),EBVCA-IgA抗体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分别为11.79%(990/8395)、13.60%(1142/8395)。男性EBNA1-IgA抗体阳性率为10.53%,高于女性的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EBVCA-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77%和11.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NA1-IgA抗体(45~60岁年龄段)分布男性高于女性。VCA-IgA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筛查人群的EBNA1-IgA和VCA/IgA抗体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提示须加强对此年龄段人群的EB病毒感染的定期筛查,可提高鼻咽癌的早诊率。
作者:黄雪珍;陈光辉;莫和国;隋洪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患儿100例,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使用诺和灵进行治疗,每2g尿糖使用1U胰岛素。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疗效以及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下降,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显著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症状均得到缓解,观察组多食、口干、乏力等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早期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是小儿早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辉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