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与血清脂联素、网膜素、瘦素的相关性探索

刘才华;孟珂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网膜素, 瘦素
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网膜素(Omentin)、瘦素(Leptin)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4例作为CHD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1例作为合并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和瘦素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I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CHD组、合并组的血清脂联素、网膜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45.75、113.12,q=8.23~19.65,P<0.01),合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CHD组(F=54.63、103.56,q=9.26、13.28,P<0.01);CHD组、合并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35.36,q=9.12、12.34, P<0.01),合并组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HD组(F=52.47,q=10.42,P<0.01)。各组脂联素、网膜素和瘦素与HOMA-IR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脂联素、网膜素、瘦素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在海洋石油总医院收治的70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20~30 m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手术组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各35例,手术治疗组在CT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溶解清除血肿;保守治疗组仅给予内科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后NIHSS评分。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11.4%vs 22.9%, P>0.05)。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19.6±4.2)d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的(23.3±5.3)d,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手术治疗组治疗后2周、1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少量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伟;杨学军;孙明礼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自拟中药方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就诊次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内服中药汤剂并配合刺络拔罐法;对照组30例,口服西药及局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配合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春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微小RNA-2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作用。方法:对MCF7细胞转染miR-2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染后程序性细胞凋亡4(PDCD4)表达;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转染miR-21后MCF7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MCF7细胞凋亡。结果: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染组未见染色,对照组细胞胞质呈棕褐色,转染组PDCD4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MTT法检测转染组细胞活力增加(P<0.05)。转染组的凋亡率为(3.14±0.24)%,明显低于空白组、空质粒组的(8.04±0.02)%、(9.41±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D4是miR-21的靶基因之一,miR-21的高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的发展。

    作者:李振宇;冯云;卢秀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CA19-9水平的变化

    目的:回顾性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CA19-9水平,分析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状态下CA19-9升高的特点。方法:选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3例和血糖控制差(糖化大于7.5%)的糖尿病非酮症酸中毒患者209例,对其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HbA1c、CA19-9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酮症酸中毒组平均CA19-9水平29.7(57.8~15.35)U/mL,显著高于非酮症酸中毒组10.1(19.65~5.40)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CA19-9升高的比例为39.7%,而后者为7.7%(P<0.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A19-9升高的45例患者中数值在200 U/mL以内者占95.6%,其中10例患者病情纠正后复查CA19-9均呈下降趋势。结论: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在酮症酸中毒状态下较非酮症酸中毒状态下可更明显升高。

    作者:陆珣靓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牙本质过敏症三种治疗方法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氟化钠、Nd:YAG和GLUMA脱敏剂局部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127例牙本质过敏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氟化钠甘油、Nd:YAG激光、GLUMA脱敏剂进行治疗,观察对比其治疗后即刻效果和6个月后效果。结果:Nd:YAG激光,GLUMA脱敏剂方法的即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氟化钠甘油即刻疗效较前两者的疗效差;6个月后,Nd:YAG激光疗效优于GLUMA组和氟化钠甘油组。结论:对于牙本质过敏症患者,Nd:YAG激光治疗近期与远期效果满意,GLUMA脱敏剂方法近期疗效满意,75%氟化钠甘油治疗效果不理想。

    作者:苏红亮;刘洪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腰椎管狭窄的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CT表现。结果:椎间盘突出41例(其中L3~417例,L4~537例,L5~S132例),伴有左侧突21例,右侧突18例,23例L3~S1椎小关节增生、内突,35例黄韧带肥厚,两者并存1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黄韧带肥厚27例,L3~S1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15例(其中L412例);L3~5椎体压缩性骨折7例,L4~5椎体滑脱14例(其中L49例,L55例)。结论:CT检查可以明确腰椎管狭窄的原因、部位、程度、范围,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胡雪珍;李正军;陈虎;于小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卡孕栓在宫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前肛门内放置卡孕栓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手术且无禁忌证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卡孕栓组(A组)和米索前列醇组(B组)各100例,两组均于术前2 h给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宫颈松弛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结果:两组宫颈软化均达到较好效果,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腹痛发生率及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均能有效地扩张宫颈,而卡孕栓能够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少平;孔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限制性补液疗法在抢救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对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补液法进行抢救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所抢救产后出血休克患者82例,采取传统补液法和限制性补液法,对比两种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限制性补液组的实验室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凝血时间以及D-二聚体低于传统补液组;且总共失血量、输液量、输血量、行子宫切除术率以及发生DIC及MODS几率均低于传统补液组。结论:限制性补液能避免大量输液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持续出血;能改善重要脏器灌注,增强组织供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对抢救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有明显优势。

    作者:沙小龙;王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8例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予以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胶体果胶铋220 mg,2次/d,连续应用14 d;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20 mg,左氧氟沙星片500 mg,甲硝唑400 mg,2次/d,连续应用7 d。两组总观察周期为6周,结束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可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做半定量评估的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记录Hp根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消化性溃疡患者复查胃镜确定溃疡愈合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根除率92.13%(82/89)、10.11%(9/89),对照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5%(69/89)、20.22%(18/89),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9.88%(80/89)、96.67%(58/60),对照组分别为88.76%(79/89)、96.61%(57/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为核心的标准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的方案与三联方案相比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文生;薛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胃癌辅助治疗新进展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和总结胃癌术前及术后临床治疗方法。结果:胃癌辅助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及中药治疗。结论:依据不同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广连;国滨;李金芳;李铭;张振坤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偏瘫恢复期患者12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2例,选用头皮抽提针法辅助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61例,仅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肢体痉挛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39.1±18.2)分,对照组为(27.5±13.9)分,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2.7±12.6)分,对照组为(55.2±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抽提针法辅助治疗偏瘫恢复期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患肢患肢痉挛程度,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张风林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沙格列汀片治疗继发性口服药物失效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片口服对继发性口服药物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继发口服药物失效的60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组各30例。A组给予口服沙格列汀片,1次/d,B组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早、晚各1次,疗程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体质指数(BMI)的变化。结果:2组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P2 hBG、HbA1c和T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口服药物失效的老年T2DM患者经口服沙格列汀片及皮下注射诺和灵30R治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老年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更加方便,服药时间不受进餐影响,遵医依从性更好。

    作者:李志杰;张文书;张国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肾移植术后家庭指导的护理进展

    肾移植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治愈尿毒症的治疗方法,术后极大的缓解了尿毒症患者的身心痛苦,使患者达到或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质量,但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由于出院后患者脱离了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患者的自我康复护理、生活起居、心理状态、饮食情况及是否能定期复查和合理用药,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移植肾的功能恢复,因此对术后出院患者作详细、系统的康复护理指导非常重要,是早期发现或减少急慢性排斥反应、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1]。肾移植术后家庭指导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科普手册、专题讲座、电话回访等方式分阶段详细、系统的向患者介绍出院后定期复查合理用药,饮食营养的搭配,自我监测,各种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从而减少了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移植肾的成活率[2]。为了使其更有效、全面的应用临床,并正确指导患者,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曲珊;明茗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集本院临床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60 mg/d,1次/d,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40 mg/d,1次/d。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给药后,两组血脂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仅为15.00%,而对照组为6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40 mg剂量的辛伐他汀是治疗老年患者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为安全有效的常规临床剂量。

    作者:黄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及其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梅毒这种慢性传染病,不仅临床表现复杂,而且病程长,危害性大,长期以来在临床中无法完整的培养好苍白密螺旋体,因而导致在临床中以苍白密螺旋体为基础的抗原研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近些年来随着对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与苍白密螺旋体基因相关的抗原研究也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临床中对于梅毒的诊断主要以血清学实验为主,掌握与其相关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利于梅毒的早发现、早治疗。本文将对苍白密螺旋体重组抗原以及与其对应的血清学诊断的进展做一个综述。

    作者:莫显文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预防保健相结合做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预防保健相结合针对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以及生长发育监测的效果和好处,增强系统管理和建卡率,降低儿童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发病机率。方法:本文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出生的儿童,一共有600例,将600例儿童的体检时间和预防接种时间调整成同一时间,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1岁之内的儿童为9次,1~2岁的儿童为每3个月1次,3~7岁的儿童为每半年1次,即为9-4-2体检方式;对照组1岁内4次,即3个月龄、6个月龄、9个月龄及1周岁时各检查1次,1岁后~3岁1年2次,每半年1次,3岁以上~6岁,每年1次,即为4-2-1体检方式,对其进行保健系统管理以及生长发育监测。结果:此种方法增强了针对儿童的系统管理和建卡率,其中建卡率为98.81%,系统管理率为95.25%。观察组1岁以内儿童患佝偻病61例,发病率10.17%,患贫血32例,发病率5.33%,营养不良10例,发病率1.67%;对照组1岁以内儿童患佝偻病73例,发病率12.17%,贫血39例,发病率6.5%,营养不良13例,发病率2.1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妇幼保健与计划免疫归为同一类进行管理,将儿童的预防接种与体检归纳到一起,能够有效实施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并且能够增强儿童系统管理以及建卡率,确保将儿童保健工作的标准进一步提高。

    作者:简惠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电子气管镜用于食管严重狭窄支架置入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气管镜用于食管严重狭窄病例支架置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将胃镜无法通过的食管严重狭窄的患者共34例,分为实验组12例在Olympus-BF260电子气管镜直视下置入食管支架;对照组22例用普通胃镜在X线透视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结果:实验组1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放置食管支架,成功率100%,操作时间相对短,并发症少,支架位置准确;对照组22例,成功置入16例,成功率72.7%,出现并发症4例。结论:电子气管镜代胃镜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支架定位精确;且无需在X光机,不对医务人员造成辐射损害,因此电子气管镜代胃镜用于食管严重狭窄支架置入优点多,有气管镜的医院均可开展此项工作。

    作者:游柳生;陈长旦;余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方法:采集本院收治的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先给予氯吡格雷后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对照组直接给予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观察期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7%;两组患者治疗后,肌钙蛋白水平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吕骏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小儿肠炎继发急性假结肠梗阻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小儿肠炎继发急性假结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肠炎继发急性假结肠梗阻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肝功能、血淀粉酶、血尿常规以及血电解质检查。所有患儿在接受检查的同时还需经X线片检查。观察所有患儿的生命体征,针对患儿症状采取有效的和治疗手段。患儿在治疗肠炎的同时,均实施保守治疗的方式。结果:本组研究活动中的所有患儿治疗后均痊愈,仅1例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盲肠坏死,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在患儿痊愈6个月后,经调查显示,患儿出院后恢复良好,对医院的临床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小儿肠炎继发急性假结肠梗阻患儿在治疗期间注意与机械性梗阻等症状相区别。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患儿治疗肠炎采用禁食、补液、温盐水低压冲洗肠道、胃肠减压等各种方法治疗的同时,采用保守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患儿的各项症状。但是,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时积极采取处理措施,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高。

    作者:田宝青 刊期: 2014年第28期

  •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与血清脂联素、网膜素、瘦素的相关性探索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网膜素(Omentin)、瘦素(Leptin)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4例作为CHD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1例作为合并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和瘦素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I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CHD组、合并组的血清脂联素、网膜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45.75、113.12,q=8.23~19.65,P<0.01),合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CHD组(F=54.63、103.56,q=9.26、13.28,P<0.01);CHD组、合并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35.36,q=9.12、12.34, P<0.01),合并组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HD组(F=52.47,q=10.42,P<0.01)。各组脂联素、网膜素和瘦素与HOMA-IR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脂联素、网膜素、瘦素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作者:刘才华;孟珂 刊期: 2014年第28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