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珊;明茗
目的:探析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症相关疲劳(CRF)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本院肿瘤治疗中心收治的9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对照组予以GP方案化疗。治疗2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症相关疲劳的情况、评价生活质量(QOL)及肿瘤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重度疲劳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中重度疲劳阳性率26.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83%,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客观缓解率5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GP方案化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癌症相关疲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肿瘤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安爱军;曹晶杰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观察组在思密达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肺炎治疗疗程、住院时间和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腹泻持续时间、肺炎治疗疗程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94.9%(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27/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确切,可有效修复肠黏膜屏障,迅速缓解腹泻症状,缩短肺炎疗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蒋曼;蔡素芬;康辉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CT表现。结果:椎间盘突出41例(其中L3~417例,L4~537例,L5~S132例),伴有左侧突21例,右侧突18例,23例L3~S1椎小关节增生、内突,35例黄韧带肥厚,两者并存1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黄韧带肥厚27例,L3~S1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15例(其中L412例);L3~5椎体压缩性骨折7例,L4~5椎体滑脱14例(其中L49例,L55例)。结论:CT检查可以明确腰椎管狭窄的原因、部位、程度、范围,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胡雪珍;李正军;陈虎;于小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8例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予以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 mg,阿莫西林1000 mg,克拉霉素500 mg,胶体果胶铋220 mg,2次/d,连续应用14 d;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20 mg,左氧氟沙星片500 mg,甲硝唑400 mg,2次/d,连续应用7 d。两组总观察周期为6周,结束后两组患者均采用可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做半定量评估的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记录Hp根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消化性溃疡患者复查胃镜确定溃疡愈合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根除率92.13%(82/89)、10.11%(9/89),对照组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7.5%(69/89)、20.22%(18/89),观察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9.88%(80/89)、96.67%(58/60),对照组分别为88.76%(79/89)、96.61%(57/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为核心的标准四联疗法根除H.pylori的方案与三联方案相比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刘文生;薛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术前肛门内放置卡孕栓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宫腔镜手术且无禁忌证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卡孕栓组(A组)和米索前列醇组(B组)各100例,两组均于术前2 h给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宫颈松弛情况、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结果:两组宫颈软化均达到较好效果,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手术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腹痛发生率及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与米索前列醇均能有效地扩张宫颈,而卡孕栓能够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少平;孔丽娜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讨论对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补液法进行抢救的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所抢救产后出血休克患者82例,采取传统补液法和限制性补液法,对比两种方法抢救失血性休克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限制性补液组的实验室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明显高于传统补液组,凝血时间以及D-二聚体低于传统补液组;且总共失血量、输液量、输血量、行子宫切除术率以及发生DIC及MODS几率均低于传统补液组。结论:限制性补液能避免大量输液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持续出血;能改善重要脏器灌注,增强组织供氧,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对抢救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有明显优势。
作者:沙小龙;王倩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2008-2013年就诊于本院处于青春发育期的22例正畸患者,通过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结合种植体支抗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后的SNA角、ANB角、U1-NA角、U1-NA距离(mm)、前牙覆合、前牙覆盖、上唇突度、下唇突度、角U1-L1、角L1-MP、A-Npog等结果较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牙列整齐,覆合覆盖正常,侧貌良好,上下唇突度减小,上唇突度减小更加明显。结论:在临床中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单纯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面型及咬关系。
作者:吴海燕;宋建红;周静;刘红彦;李惠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大剂量氯氮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ICU科在2010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39例大剂量氯氮平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液灌流组(常规治疗组加用树脂吸附血液灌流)19例与常规治疗组(机械通气和对症支持治疗)2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血液灌流前后血浆氯氮平浓度、血浆N-去甲基氯氮平浓度的变化及两组恢复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血液灌流前比较,血液灌流后的血浆氯氮平浓度、血浆N-去甲基氯氮平浓度均明显下降,且与血液灌流次数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灌流组的恢复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大剂量氯氮平中毒,患者恢复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升压药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适用于抢救大剂量氯氮平中毒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兴文;喻秋平;杨蕙文;李力;罗洋;刘松 刊期: 2014年第28期
新生儿分娩后脱离母体环境,会面临体温迅速降低,行为状态改变,母乳喂养适应等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母婴皮肤早期接触可以维持新生儿体温,促进新生儿的睡眠,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陆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气管镜用于食管严重狭窄病例支架置入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将胃镜无法通过的食管严重狭窄的患者共34例,分为实验组12例在Olympus-BF260电子气管镜直视下置入食管支架;对照组22例用普通胃镜在X线透视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结果:实验组1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放置食管支架,成功率100%,操作时间相对短,并发症少,支架位置准确;对照组22例,成功置入16例,成功率72.7%,出现并发症4例。结论:电子气管镜代胃镜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支架定位精确;且无需在X光机,不对医务人员造成辐射损害,因此电子气管镜代胃镜用于食管严重狭窄支架置入优点多,有气管镜的医院均可开展此项工作。
作者:游柳生;陈长旦;余峥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讨论子宫肌瘤的诊断、术式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无临床症状者16例,占14.8%,92例有临床症状,占85.2%,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残端出血、尿路感染、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其主要并发症。结论:部分宫肌瘤患者早期无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应依据患者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来决定。术后加强观察、随访是预防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玉芬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30例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和联合组各15例。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持续经过中心静脉泵入咪达唑仑,联合用药组加用瑞芬太尼1~2μg/(kg·h)。比较镇静镇痛效果和对持续静脉泵入药物剂量的影响。结果: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联合静脉泵入获得的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咪达唑仑组;并且达到相同镇静镇痛效果下静脉泵入药物剂量明显减少,用药量、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静脉持续泵入镇静镇痛疗效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
作者:咸其宏;庄明召;汪劲松 刊期: 2014年第28期
肾移植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治愈尿毒症的治疗方法,术后极大的缓解了尿毒症患者的身心痛苦,使患者达到或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质量,但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由于出院后患者脱离了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患者的自我康复护理、生活起居、心理状态、饮食情况及是否能定期复查和合理用药,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移植肾的功能恢复,因此对术后出院患者作详细、系统的康复护理指导非常重要,是早期发现或减少急慢性排斥反应、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并发症的重要手段[1]。肾移植术后家庭指导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流、科普手册、专题讲座、电话回访等方式分阶段详细、系统的向患者介绍出院后定期复查合理用药,饮食营养的搭配,自我监测,各种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从而减少了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移植肾的成活率[2]。为了使其更有效、全面的应用临床,并正确指导患者,笔者查阅了有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曲珊;明茗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69例COPD患者经医院诊疗后转社区卫生服务站后续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院自2008年8月-2012年6月共收治COPD患者69例,经医院治疗后病情较稳定而转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经吸氧、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及一般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显效38例,有效19例,12例因并发气胸或肺心病、心衰而转去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出院10例,死亡2例。结论:慢性COPD可防可治,通过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可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董丽荣;胡昌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回顾性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清CA19-9水平,分析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状态下CA19-9升高的特点。方法:选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73例和血糖控制差(糖化大于7.5%)的糖尿病非酮症酸中毒患者209例,对其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HbA1c、CA19-9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酮症酸中毒组平均CA19-9水平29.7(57.8~15.35)U/mL,显著高于非酮症酸中毒组10.1(19.65~5.40)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CA19-9升高的比例为39.7%,而后者为7.7%(P<0.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A19-9升高的45例患者中数值在200 U/mL以内者占95.6%,其中10例患者病情纠正后复查CA19-9均呈下降趋势。结论: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在酮症酸中毒状态下较非酮症酸中毒状态下可更明显升高。
作者:陆珣靓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脂联素(ADPN)、网膜素(Omentin)、瘦素(Leptin)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34例作为CHD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1例作为合并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网膜素和瘦素含量;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葡萄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IR)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CHD组、合并组的血清脂联素、网膜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45.75、113.12,q=8.23~19.65,P<0.01),合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CHD组(F=54.63、103.56,q=9.26、13.28,P<0.01);CHD组、合并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35.36,q=9.12、12.34, P<0.01),合并组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HD组(F=52.47,q=10.42,P<0.01)。各组脂联素、网膜素和瘦素与HOMA-IR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脂联素、网膜素、瘦素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
作者:刘才华;孟珂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控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方法和重要性。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检验血样,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份,观察组给予质量控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检验方式。结果:实施质量控制后,观察组血样AFP、Cal25、C-肽、Cal99、Cal25、CEA等和指标变异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控制质量手段运用于临床免疫检验中,可以有效提高免疫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古力娜尔·依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照就诊次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内服中药汤剂并配合刺络拔罐法;对照组30例,口服西药及局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配合刺络拔罐对带状疱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春花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1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的作用。方法:对MCF7细胞转染miR-2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染后程序性细胞凋亡4(PDCD4)表达;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转染miR-21后MCF7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MCF7细胞凋亡。结果: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染组未见染色,对照组细胞胞质呈棕褐色,转染组PDCD4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MTT法检测转染组细胞活力增加(P<0.05)。转染组的凋亡率为(3.14±0.24)%,明显低于空白组、空质粒组的(8.04±0.02)%、(9.41±0.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D4是miR-21的靶基因之一,miR-21的高表达可促进乳腺癌的发展。
作者:李振宇;冯云;卢秀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指导抗生素的应用。方法:以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儿科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50例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出院时的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检测其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并与对照组40例非发热性疾病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及对照组患儿WBC数分别为(16.37±4.60)×109/L、(11.62±5.13)×109/L、(7.09±1.88)×109/L;CRPm值分别为(18.07±10.67)mg/L、(8.23±2.49)mg/L、(5.01±2.84)mg/L;PCT值分别为(2.54±2.24)μg/L、(0.11±0.05)μg/L、(0.09±0.05)μg/L。细菌感染组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均明显升高,非细菌感染组外周血WBC轻度升高,血清PCT及CRP均无明显升高。结论:联合应用外周血WBC、血清PCT及CRP对儿童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抗生素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海磊;马娜 刊期: 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