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杰;刘爱平
目的:总结单中心60例乳腺结核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结核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3年2月保乳手术治疗60例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46 min;术中出血20~300 ml,平均60 ml,术中输血4例;术后拔管前总引流量150~320 ml,平均210 ml;拔管时间4~9 d,平均5.5 d;5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有8例患者入院前外院行脓肿切开引流,切口局部愈合欠佳,出院后门诊换药均Ⅱ期愈合。所有病例皮肤均无缺血坏死,患乳外形良好,随访12~24个月,术后局部复发3例,经切口换药后治愈,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无明显疼痛。结论: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程吕欢;郑任珊;马镛;胡欣春;胡晨 刊期: 2013年第29期
本组研究主要对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有效实施措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研究以本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在实施集中管理的机制下,针对科室工作的各方面提出优质护理措施。结果消毒供应室在实施集中管理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科室对于医院消毒管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表明医院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的优质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产生、减轻各科室的负担,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医患纠纷事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清平;陈义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均给予祛痰剂(如氨溴索胶囊)、茶碱缓释片进行常规口服治疗,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配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好转,且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即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数据却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效果明显,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米热尼沙·阿不都热西提;迪丽拜尔·达吾提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春艳;刘巧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康复新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应用埃索美拉唑+康复新液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应用埃索美拉唑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埃索美拉唑+康复新液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低于应用埃索美拉唑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康复新液在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方面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单用埃索美拉唑,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发情况没有差别。
作者:李延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咽部放置带套囊气管导管充气后防治舌后坠的效果,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麻醉期间呼吸道管理措施。方法:将40例择期腹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肌注鲁米那和阿托品,接受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强化麻醉。当患者出现舌后坠的典型症状及SpO2≤94%时,观察组经口置入一ID7.5的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当患者苏醒不能耐受时,拔除导管。保留期间导管末端接麻醉机给氧。观察导管置入前后患者SpO2及呼吸状态的变化。对照组中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托下颌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适当减浅麻醉。结果:导管置入后,所有患者SpO2均由置管前的94%回升到98%以上(P<0.05),舌后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咽后置入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法,充气后可明显缓解和改善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和缺氧,导管位置容易确定,咽部刺激轻微,口腔分泌物吸引方便,不影响给氧,操作简单,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防治舌后坠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凤兰;陈宁军;王秀华;刘春贵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作者:陈志强;林健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本院42例十二指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持续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引流治疗方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红权;王荣昌;谢玉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患者与同期开腹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拔管、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杨兴武;王国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与单独缩宫素治疗,对两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为(47.6±5.5)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6±19.8)ml(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产后出血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乳糖酸阿奇霉素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桂志芳;田求明;李素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结合器官移植专科特点,针对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的目标确定器官移植专科护士的选拔标准、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其的评价方法均非常重要。入选的护士需经过严格培训及考核后在器官移植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临床教学、实务能力、护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专科护士的要求。用于指导器官移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发展专科护士临床实务能力的评价等用途。
作者:张红霞;伍淑文;黄艺仪;张小燕;陈利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2月本院316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按随机表格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8例,应用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进行术后镇痛,并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指导、双向信息交流等工作。对照组158例应用罗哌卡因、格拉司琼、舒芬太尼3种药物进行术后镇痛。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剂量应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高载歌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社区2010年8月-2012年9月6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健康干预,观察和比较干预前与干预2年后患者遵医用药、坚持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遵医用药、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方面均优于干预前。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在遵医用药、坚持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方面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达到治疗效果和预期目标。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3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2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腹部痉挛、口干、腹泻、头痛和神经过敏等不良反应,仅1例女性患者出现泌乳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腹泻症状反应。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或停药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较单纯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忠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三组患者均注射胰岛素或给予降糖药,当血糖达到标准后给予降压药物。A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B组患者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C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缬沙坦80 mg,1次/d,疗程为半年。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以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结果:治疗前,A组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为(145.8±26.4)μg/min,B组为(148.1±27.9)μg/min,C组为(147.7±26.2)μg/min;治疗后,A组为(123.2±17.3)μg/min,B组为(124.5±18.3)μg/min,C组为(107.8±17.5)μg/min。经治疗后,C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C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单独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比较,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李藿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4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观察患儿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于白内障患儿进行跟踪回访1周~2年,从而观察白内障患儿在植入人工晶体后是否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患儿进行术后视力改善培训,定期对术后患儿进行视力测试检查,检查其治疗后视力是否有所提高。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有明显性视力好转现象,其手术治疗后患儿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较少,视力逐渐有所清晰。结论:白内障患儿在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较少,白内障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摆脱视力模糊或是盲目等因素,对于白内障治疗主要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术后提高了患儿的视力并可能恢复原有视力。
作者:陈中锋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他汀类调脂药、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彬;朱恒青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推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手术的9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 d的焦虑情绪。结果:采用综合医院焦虑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焦虑值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1d的焦虑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因此认为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推行心理干预具有一定可行性。
作者:胡琼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研究手术方式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静脉曲张患者32例分为传统抽剥组和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治疗组,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凝血状态无大影响,不增加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作者:王献章;马利;陈思嘉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