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藿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退热、利巴韦林颗粒口服、西瓜霜喷剂外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退热、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开喉剑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效果显著。
作者:李文莉;周伟;胡金平;陈余粮;周海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比分析治疗消化道穿孔时采用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00例消化道穿孔病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例数、术后肠蠕动平均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穿孔治疗中的腹腔镜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姚继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构建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组织工程肌腱,为体外研究中检测胶原纤维的形态结构提供可行的方法手段。方法:培养大鼠肌腱细胞,构建无支架的组织工程肌腱,并检测其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结果: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表面光滑,结构紧密,细胞生存良好,细胞外基质分泌丰富。具有波浪形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直径大小相对均一,但小于正常肌腱纤维直径。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不含支架材料,结构与损伤肌腱类似,可以检测多种生物学指标,适于肌腱损伤修复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国荣;台桂香;张淑芳;池明;方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究分析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出院指导,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护理与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采取对照护理与健康指导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行为改变率为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4%(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达到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4%(P<0.05)。此外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临床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7%(P<0.05)。结论:采取阶段性改变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与健康指导,可以显著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有效改善患者日常行为习惯,对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奉林;万国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单纯手术、单纯胃左动脉介入化疗和综合治疗方法在中晚期贲门癌中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8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46例)、单纯胃左动脉介入化疗组(46例)和综合治疗组(46例)。结果:在1、2、3年生存率上组间比较,单纯胃左动脉介入化疗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低,综合治疗组均高,且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综合临床治疗方法临床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可靠选择。
作者:邹庆伟;蒲艳;蒲敏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2月本院316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按随机表格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8例,应用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进行术后镇痛,并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指导、双向信息交流等工作。对照组158例应用罗哌卡因、格拉司琼、舒芬太尼3种药物进行术后镇痛。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剂量应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高载歌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食管癌放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与30例同期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食管癌放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施3个月后,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注意事项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依从性,促进治疗效果。
作者:卓美萍;唐红兰;张梅;倪彩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7 d及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时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丹红注射液可达到协同互补的作用。
作者:赵伟杰;刘爱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研究手术方式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静脉曲张患者32例分为传统抽剥组和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治疗组,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凝血状态无大影响,不增加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作者:王献章;马利;陈思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fis,AP)患者保守治疗中的系统化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保守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施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心电监护、密切病情观察、围导管护理、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等系统化临床干预措施,记录患者临床预后。结果:(1)43例(95.6%)患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4.1±2.8)d;43例患者中有2例(4.7%)并发小肠瘘,分别对症治疗35 d、32 d后,血便停止,治愈出院。(2)2例(4.4%)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经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4.4%。结论:对AP保守治疗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是确保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友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本组研究主要对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有效实施措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研究以本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在实施集中管理的机制下,针对科室工作的各方面提出优质护理措施。结果消毒供应室在实施集中管理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科室对于医院消毒管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表明医院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的优质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产生、减轻各科室的负担,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医患纠纷事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清平;陈义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优势。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入院治疗的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准备时间和消毒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月经恢复情况比较结果上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可靠选择。
作者:黄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比较解剖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骨伤科医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其中采用解剖钢板和外固定架固定分别各20例,经治疗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对上述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术后应用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对两组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解剖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疗效显著,优良率分别达到85%和80%。解剖钢板组和外固定架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远期疗效和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
作者:李当科;王振宇;张忠晓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4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观察患儿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于白内障患儿进行跟踪回访1周~2年,从而观察白内障患儿在植入人工晶体后是否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患儿进行术后视力改善培训,定期对术后患儿进行视力测试检查,检查其治疗后视力是否有所提高。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有明显性视力好转现象,其手术治疗后患儿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较少,视力逐渐有所清晰。结论:白内障患儿在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较少,白内障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摆脱视力模糊或是盲目等因素,对于白内障治疗主要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术后提高了患儿的视力并可能恢复原有视力。
作者:陈中锋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5例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5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0 min、麻醉后5 min、术中10 min及术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后5 min、术中10 min及术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较小,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作者:黄春生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结合器官移植专科特点,针对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的目标确定器官移植专科护士的选拔标准、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其的评价方法均非常重要。入选的护士需经过严格培训及考核后在器官移植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临床教学、实务能力、护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专科护士的要求。用于指导器官移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发展专科护士临床实务能力的评价等用途。
作者:张红霞;伍淑文;黄艺仪;张小燕;陈利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2月本院入住的跟骨骨折患者32例,共36足。按照Sanders法将所有患足分成标准Ⅱ型11足、标准Ⅲ型17足、标准Ⅳ型8足。对32例患者的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在手术后6~24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电话随访,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足部功能评价为优21足,评价为良12足,评价为可3足,优良率可达91.67%。不良反应:2例患足出现手术切口的渗出,但经过换药等操作后自愈;1例患足发生腓肠神经的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足部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国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时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并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安全措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科护士实行雾化前、雾化吸入期间及雾化后等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在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观察组97.8%的患儿及家长基本掌握了小儿哮喘的相关知识,且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达到100%;并且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结论:通过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彭泽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作者:严春梅;刘伟英;吴锦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行结肠憩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需要进行结肠憩室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憩室切除术取得的临床疗效比传统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更显著。
作者:曹烽;江文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