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烽;江文华
目的:观察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肝脾破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的Hb、Hct、PLT水平较手术前均有所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应用血液回收机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输异体血发生率32%;34例患者由于具有较大的出血量而输异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总体效果令人满意,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临床异体血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减少。结论: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涂其忠;付智俊;苗卉;陈文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9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治疗组98例。其中治疗组通过开颅手术治疗,手术全程都采取全身麻醉,具体手术方式由患者外伤情况决定。观察组采取传统内科治疗方式,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遵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3%,植物人及死亡率为3.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3.27%,植物人及死亡率为11.22%。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提高良好率和降低死亡及致残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邹兴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复位后行内固定和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大结节内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3.4个月,内固定组治疗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的优良率为90.9%,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治疗在疗效方面优于外固定治疗。
作者:李波;李东旭;王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推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手术的9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 d的焦虑情绪。结果:采用综合医院焦虑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焦虑值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1d的焦虑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因此认为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推行心理干预具有一定可行性。
作者:胡琼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针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4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观察患儿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情况,对于白内障患儿进行跟踪回访1周~2年,从而观察白内障患儿在植入人工晶体后是否出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对患儿进行术后视力改善培训,定期对术后患儿进行视力测试检查,检查其治疗后视力是否有所提高。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有明显性视力好转现象,其手术治疗后患儿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较少,视力逐渐有所清晰。结论:白内障患儿在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较少,白内障患儿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摆脱视力模糊或是盲目等因素,对于白内障治疗主要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其治疗效果为有效,术后提高了患儿的视力并可能恢复原有视力。
作者:陈中锋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社区2010年8月-2012年9月6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健康干预,观察和比较干预前与干预2年后患者遵医用药、坚持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遵医用药、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方面均优于干预前。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在遵医用药、坚持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方面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达到治疗效果和预期目标。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A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和B组(甲氨蝶呤治疗)。监测治疗后第7天血β-hCG值、疗效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第7天血β-hCG下降高于15%者26例,其中治愈率为92.9%(26/28)、有效率3.6%(1/28)、无效率3.6%(1/28),不良反应发生率17.9%(5/28)。B组治疗后第7天血β-hCG下降高于15%者共21例;其中治愈率为75%(21/28)、有效率14.3%(4/28)、无效率10.7%(3/28),不良反应发生率32.1%(9/28)。两组血β-hCG下降高于15%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和治愈率高于单用甲氨蝶呤,并可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南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三组患者均注射胰岛素或给予降糖药,当血糖达到标准后给予降压药物。A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B组患者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C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缬沙坦80 mg,1次/d,疗程为半年。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以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结果:治疗前,A组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为(145.8±26.4)μg/min,B组为(148.1±27.9)μg/min,C组为(147.7±26.2)μg/min;治疗后,A组为(123.2±17.3)μg/min,B组为(124.5±18.3)μg/min,C组为(107.8±17.5)μg/min。经治疗后,C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C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单独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比较,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李藿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结合器官移植专科特点,针对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的目标确定器官移植专科护士的选拔标准、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其的评价方法均非常重要。入选的护士需经过严格培训及考核后在器官移植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临床教学、实务能力、护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专科护士的要求。用于指导器官移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发展专科护士临床实务能力的评价等用途。
作者:张红霞;伍淑文;黄艺仪;张小燕;陈利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探讨本地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及门诊对照组正常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等。分层分析中60岁以上,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吸烟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增加。结论:对于60岁以上伴高血压高血脂的吸烟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加强药物预防,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戒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作者:罗旺胜;朱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2月本院入住的跟骨骨折患者32例,共36足。按照Sanders法将所有患足分成标准Ⅱ型11足、标准Ⅲ型17足、标准Ⅳ型8足。对32例患者的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在手术后6~24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电话随访,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足部功能评价为优21足,评价为良12足,评价为可3足,优良率可达91.67%。不良反应:2例患足出现手术切口的渗出,但经过换药等操作后自愈;1例患足发生腓肠神经的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足部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国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fis,AP)患者保守治疗中的系统化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保守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施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心电监护、密切病情观察、围导管护理、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等系统化临床干预措施,记录患者临床预后。结果:(1)43例(95.6%)患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4.1±2.8)d;43例患者中有2例(4.7%)并发小肠瘘,分别对症治疗35 d、32 d后,血便停止,治愈出院。(2)2例(4.4%)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经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4.4%。结论:对AP保守治疗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是确保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友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患者与同期开腹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拔管、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杨兴武;王国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比分析治疗消化道穿孔时采用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00例消化道穿孔病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例数、术后肠蠕动平均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穿孔治疗中的腹腔镜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姚继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春艳;刘巧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7 d及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时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丹红注射液可达到协同互补的作用。
作者:赵伟杰;刘爱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临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50例临床输血患者采取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结果:350例输血患者经过实施人性化服务护理,均顺利完成输血过程,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且社会效益显著。结论:通过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人性化服务,更加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了解输血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人文关怀,使患者以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邢翠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西医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与西医常规降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包括FPG(空腹血糖)、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2 h PG(餐后两小时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结果:(1)治疗后两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镇雄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徐国辉;周存才;周峥;何均;魏小勇;徐宗全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与同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均比开腹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可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发热患者少,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米建锋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