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武;王国泰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温志平;钟守澄;冯小山;廖文光;刘炽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春艳;刘巧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27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良好率67.5%;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21例,预后良好率47.5%。治疗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临床疗效显著,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新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超声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TC的超声表现,包括结节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钙化类型及颈部淋巴结受累情况,并结合血清降钙素进行分析。结果:8例MTC中7例为单发结节(左侧4个,右侧3个),1例为双侧各1个结节,共9个结节。MTC超声特征包括结节位于中上极(7/9),形态规则(即为圆形或椭圆形)(6/9),实性或实性为主的结节(8/9),低回声(9/9),边界清楚(6/9),边界模糊或毛刺状(3/9),伴微钙化(6/9),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结节内部及周边见丰富血流信号(9/9)。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主要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结节,纵径与横径比值(简称纵横比)≥1、边缘模糊或毛刺状、极低回声及微小钙化。若结节中有上述任何一个特征为可疑恶性。可疑良性的超声特征为囊性或以囊性为主,纵横比<1。良恶性不确定被定义为不是可疑恶性也不是可疑良性。结论:少部分MTC具有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多项特征,不易被误诊;对于仅具备恶性结节1~2项特征或不具备恶性结节的特征但病灶血供丰富,需结合血清降钙素水平或行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黄润生;翁立峰;蒋莉莉;吴波波;刘英姿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病历号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年。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在肝功能改善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在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中治疗组ALT和TBIL下降更明显,PTA和Alb上升更高;两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肝纤维化程度降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毅;漆红;余国宝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西医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与西医常规降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包括FPG(空腹血糖)、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2 h PG(餐后两小时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结果:(1)治疗后两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镇雄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究分析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出院指导,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护理与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采取对照护理与健康指导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行为改变率为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4%(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达到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4%(P<0.05)。此外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临床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7%(P<0.05)。结论:采取阶段性改变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与健康指导,可以显著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有效改善患者日常行为习惯,对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奉林;万国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咽部放置带套囊气管导管充气后防治舌后坠的效果,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麻醉期间呼吸道管理措施。方法:将40例择期腹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肌注鲁米那和阿托品,接受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强化麻醉。当患者出现舌后坠的典型症状及SpO2≤94%时,观察组经口置入一ID7.5的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当患者苏醒不能耐受时,拔除导管。保留期间导管末端接麻醉机给氧。观察导管置入前后患者SpO2及呼吸状态的变化。对照组中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托下颌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适当减浅麻醉。结果:导管置入后,所有患者SpO2均由置管前的94%回升到98%以上(P<0.05),舌后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咽后置入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法,充气后可明显缓解和改善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和缺氧,导管位置容易确定,咽部刺激轻微,口腔分泌物吸引方便,不影响给氧,操作简单,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防治舌后坠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凤兰;陈宁军;王秀华;刘春贵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与单独缩宫素治疗,对两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为(47.6±5.5)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6±19.8)ml(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产后出血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本院42例十二指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持续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引流治疗方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红权;王荣昌;谢玉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2例作为心肌炎组,同期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患儿65例作为非心肌炎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三组受检儿童血清cTnI和CK-MB的阳性异常比率,以及心肌炎组患儿治疗前后cTnI和CK-MB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心肌炎组患儿相比,非心肌炎组患儿血清cTnI阳性异常率及血清CK-MB阳性异常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炎组患儿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检测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2月本院入住的跟骨骨折患者32例,共36足。按照Sanders法将所有患足分成标准Ⅱ型11足、标准Ⅲ型17足、标准Ⅳ型8足。对32例患者的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在手术后6~24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电话随访,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足部功能评价为优21足,评价为良12足,评价为可3足,优良率可达91.67%。不良反应:2例患足出现手术切口的渗出,但经过换药等操作后自愈;1例患足发生腓肠神经的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足部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国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本组研究主要对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有效实施措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研究以本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在实施集中管理的机制下,针对科室工作的各方面提出优质护理措施。结果消毒供应室在实施集中管理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科室对于医院消毒管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表明医院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的优质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产生、减轻各科室的负担,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医患纠纷事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清平;陈义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21 g注射针,医用纯氧,500 mA带影像增强系统X光机,SYZ-2000型三氧治疗仪,医用电动负压吸引器,R-2000B型射频控温热凝器。所有患者都采用经皮微创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访,时间0.5~4年,平均19个月。椎体愈合时间为4.5个月~1年,平均9个月。VAS评分术前(6.12±1.28)分,术后2周(3.20±0.12)分,1年后(2.91±1.30)分,术后2周和1年与术前VA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1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2周后,优60例,良10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70/80)。术后1年优70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6.25%(77/80),疗效为优良的患者基本都达到骨融合。术后2周与1年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也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辟了一条实用而又安全的新途径,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尹怡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均给予祛痰剂(如氨溴索胶囊)、茶碱缓释片进行常规口服治疗,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配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好转,且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即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数据却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效果明显,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米热尼沙·阿不都热西提;迪丽拜尔·达吾提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比较解剖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骨伤科医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其中采用解剖钢板和外固定架固定分别各20例,经治疗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对上述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术后应用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对两组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解剖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疗效显著,优良率分别达到85%和80%。解剖钢板组和外固定架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远期疗效和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
作者:李当科;王振宇;张忠晓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作者:严春梅;刘伟英;吴锦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行结肠憩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需要进行结肠憩室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憩室切除术取得的临床疗效比传统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更显著。
作者:曹烽;江文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在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腹部压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华;李鹰飞;黄神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联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全身麻醉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耳穴贴压组(A组,n=40)、托烷司琼组(B组,n=40)及耳穴贴压联合托烷司琼组(C组, n=40)。A组患者取耳神门、胃和交感三处穴位粘贴王不留行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按压治疗,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 C组行耳穴贴压治疗并联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加用其他止吐药的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结果:与A组及B组比较,C组术后24 h内恶心发生率(22.5%比52.5%、47.5%)、呕吐发生率(12.5%比30.0%、32.5%)及加用其他止吐药的发生率(10.0%比22.5%、25.0%)降低(字2值分别为:20.645,14.337;14.629,11.200;10.000,6.994,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其他副作用。结论:耳穴贴压联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明显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王燕;李燕玲;刘玮;孟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