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志平;钟守澄;冯小山;廖文光;刘炽彬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春艳;刘巧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三组患者均注射胰岛素或给予降糖药,当血糖达到标准后给予降压药物。A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B组患者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C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缬沙坦80 mg,1次/d,疗程为半年。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以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结果:治疗前,A组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为(145.8±26.4)μg/min,B组为(148.1±27.9)μg/min,C组为(147.7±26.2)μg/min;治疗后,A组为(123.2±17.3)μg/min,B组为(124.5±18.3)μg/min,C组为(107.8±17.5)μg/min。经治疗后,C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C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单独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比较,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李藿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全程个性化护理对顺产产妇情绪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顺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个性化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分娩前SAS、SDS得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但是在分娩后7 d时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分娩前SAS和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前(P<0.05);分娩后7 d观察组SAS得分进一步降低,低于入院时和分娩前,同时低于对照组分娩后7 d(P<0.05);SDS得分与分娩前相比差别不大(P>0.05),但是明显低于入院时,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后7 d(P<0.05)。结论:对顺产产妇实施全程个性化护理有利于减轻情绪的波动。
作者:卢巧英;傅彩帆;卢淑彩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比较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总数水平的不同,探讨PCT、CRP与WBC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2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14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78例,所有患儿分别检测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并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及WBC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RP和WBC。结论:血清PCT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RP和WBC,是小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
作者:田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优选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醇度、乙醇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提取率为指标。结果:佳工艺为用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方法标准。
作者:牟稷征;崔翰明;卢贺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他汀类调脂药、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彬;朱恒青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27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良好率67.5%;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21例,预后良好率47.5%。治疗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临床疗效显著,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新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研究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患儿,切除硬化骨打通骨髓腔修复骨缺损,并行锁定钢板固定。结果:对7例患儿定时间段随访16~26个月,7例患儿股骨干在锁定钢板治疗1个月后均达到愈合标准,7~14个月均拆除锁定钢板,3~10个月中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不等长,但14个月后均恢复正常;18个月之后7例均能自主行动,无任何并发症,与其他儿童无差异。结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有显著的疗效,大幅度减轻儿童治疗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宇平;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退热、利巴韦林颗粒口服、西瓜霜喷剂外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退热、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开喉剑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效果显著。
作者:李文莉;周伟;胡金平;陈余粮;周海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肝脾破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的Hb、Hct、PLT水平较手术前均有所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应用血液回收机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输异体血发生率32%;34例患者由于具有较大的出血量而输异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总体效果令人满意,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临床异体血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减少。结论: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涂其忠;付智俊;苗卉;陈文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析临床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则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理生化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等。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生理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常规治疗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未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采用血液透析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饶正莲;杨红霞;金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紫外速率定量法测定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产科出生的17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6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G6PD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12.07%,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0,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明显低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平均G6PD活性明显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G6PD活性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活性降低甚至缺乏,脐带血中G6PD活性可作为辅助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月廖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行结肠憩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需要进行结肠憩室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憩室切除术取得的临床疗效比传统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更显著。
作者:曹烽;江文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研究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钬激光碎石术组)60例和观察组(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组)60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部位结石患者中的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输尿管结石与膀胱结石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效果好,安全性也较高。
作者:傅荣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推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手术的9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 d的焦虑情绪。结果:采用综合医院焦虑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焦虑值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1d的焦虑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因此认为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推行心理干预具有一定可行性。
作者:胡琼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作者:陈志强;林健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徐国辉;周存才;周峥;何均;魏小勇;徐宗全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咽部放置带套囊气管导管充气后防治舌后坠的效果,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麻醉期间呼吸道管理措施。方法:将40例择期腹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肌注鲁米那和阿托品,接受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强化麻醉。当患者出现舌后坠的典型症状及SpO2≤94%时,观察组经口置入一ID7.5的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当患者苏醒不能耐受时,拔除导管。保留期间导管末端接麻醉机给氧。观察导管置入前后患者SpO2及呼吸状态的变化。对照组中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托下颌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适当减浅麻醉。结果:导管置入后,所有患者SpO2均由置管前的94%回升到98%以上(P<0.05),舌后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咽后置入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法,充气后可明显缓解和改善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和缺氧,导管位置容易确定,咽部刺激轻微,口腔分泌物吸引方便,不影响给氧,操作简单,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防治舌后坠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凤兰;陈宁军;王秀华;刘春贵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温志平;钟守澄;冯小山;廖文光;刘炽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2月本院316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按随机表格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8例,应用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进行术后镇痛,并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指导、双向信息交流等工作。对照组158例应用罗哌卡因、格拉司琼、舒芬太尼3种药物进行术后镇痛。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剂量应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高载歌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