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交试验优选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牟稷征;崔翰明;卢贺起

关键词:黄芪, 黄芪甲苷,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摘要:目的:优选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醇度、乙醇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提取率为指标。结果:佳工艺为用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方法标准。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4例食管癌放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与30例同期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食管癌放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施3个月后,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注意事项知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依从性,促进治疗效果。

    作者:卓美萍;唐红兰;张梅;倪彩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全程个性化护理对顺产产妇情绪波动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全程个性化护理对顺产产妇情绪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顺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个性化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分娩前SAS、SDS得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但是在分娩后7 d时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分娩前SAS和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前(P<0.05);分娩后7 d观察组SAS得分进一步降低,低于入院时和分娩前,同时低于对照组分娩后7 d(P<0.05);SDS得分与分娩前相比差别不大(P>0.05),但是明显低于入院时,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后7 d(P<0.05)。结论:对顺产产妇实施全程个性化护理有利于减轻情绪的波动。

    作者:卢巧英;傅彩帆;卢淑彩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2012年南京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目前南京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HIV抗体检测工作质量、实验室管理水平,发现各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整体检测能力提高。方法:以卫生部《艾滋病检测工作技术规范》《南京地区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规范》为主要依据,通过发放质控品进行盲样考核和专家实验室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73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考评。其中盲样考核包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的规范性,两部分各占25%;实验室现场督导占50%;结果总分100分。结果:73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酶联法(ELISA)试验结果符合率均为100%,平均得分25分;实验的规范性平均得分为22.4分;实验室现场督导平均得分为49.3分。结论:南京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能力均较好,能够满足艾滋病筛查工作的需要。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两方面均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作者:董晓庆;季建强;王燕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的系统化护理及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fis,AP)患者保守治疗中的系统化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保守抗感染治疗基础上施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心电监护、密切病情观察、围导管护理、饮食护理与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等系统化临床干预措施,记录患者临床预后。结果:(1)43例(95.6%)患者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4.1±2.8)d;43例患者中有2例(4.7%)并发小肠瘘,分别对症治疗35 d、32 d后,血便停止,治愈出院。(2)2例(4.4%)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经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4.4%。结论:对AP保守治疗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是确保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友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与同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均比开腹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可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发热患者少,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米建锋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退热、利巴韦林颗粒口服、西瓜霜喷剂外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退热、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开喉剑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效果显著。

    作者:李文莉;周伟;胡金平;陈余粮;周海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紫外速率定量法测定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产科出生的17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6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G6PD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12.07%,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0,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明显低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平均G6PD活性明显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G6PD活性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活性降低甚至缺乏,脐带血中G6PD活性可作为辅助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月廖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温志平;钟守澄;冯小山;廖文光;刘炽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介入治疗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的优势。方法:本文选取了本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入院治疗的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准备时间和消毒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月经恢复情况比较结果上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可靠选择。

    作者:黄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分析阶段性改变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与出院指导,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阶段性改变模式进行护理与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采取对照护理与健康指导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观察组行为改变率为9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4%(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有效率达到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4%(P<0.05)。此外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临床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观察组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7%(P<0.05)。结论:采取阶段性改变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与健康指导,可以显著提高血糖控制效率,有效改善患者日常行为习惯,对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邱奉林;万国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本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患者在试验前2周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患者均持续服药治疗1年。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显著控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有效降低并稳定心率,不良反应小,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陶立刚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正交试验优选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醇度、乙醇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提取率为指标。结果:佳工艺为用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方法标准。

    作者:牟稷征;崔翰明;卢贺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咽部置入带套囊气管导管防治舌后坠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咽部放置带套囊气管导管充气后防治舌后坠的效果,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麻醉期间呼吸道管理措施。方法:将40例择期腹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肌注鲁米那和阿托品,接受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强化麻醉。当患者出现舌后坠的典型症状及SpO2≤94%时,观察组经口置入一ID7.5的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当患者苏醒不能耐受时,拔除导管。保留期间导管末端接麻醉机给氧。观察导管置入前后患者SpO2及呼吸状态的变化。对照组中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托下颌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适当减浅麻醉。结果:导管置入后,所有患者SpO2均由置管前的94%回升到98%以上(P<0.05),舌后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咽后置入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法,充气后可明显缓解和改善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和缺氧,导管位置容易确定,咽部刺激轻微,口腔分泌物吸引方便,不影响给氧,操作简单,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防治舌后坠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凤兰;陈宁军;王秀华;刘春贵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体会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西医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与西医常规降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包括FPG(空腹血糖)、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2 h PG(餐后两小时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结果:(1)治疗后两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镇雄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患者与同期开腹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拔管、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杨兴武;王国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人性化服务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临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50例临床输血患者采取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结果:350例输血患者经过实施人性化服务护理,均顺利完成输血过程,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且社会效益显著。结论:通过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人性化服务,更加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了解输血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人文关怀,使患者以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邢翠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钬激光碎石术组)60例和观察组(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组)60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部位结石患者中的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输尿管结石与膀胱结石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效果好,安全性也较高。

    作者:傅荣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98例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9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治疗组98例。其中治疗组通过开颅手术治疗,手术全程都采取全身麻醉,具体手术方式由患者外伤情况决定。观察组采取传统内科治疗方式,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遵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3%,植物人及死亡率为3.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3.27%,植物人及死亡率为11.22%。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提高良好率和降低死亡及致残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邹兴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经皮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21 g注射针,医用纯氧,500 mA带影像增强系统X光机,SYZ-2000型三氧治疗仪,医用电动负压吸引器,R-2000B型射频控温热凝器。所有患者都采用经皮微创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访,时间0.5~4年,平均19个月。椎体愈合时间为4.5个月~1年,平均9个月。VAS评分术前(6.12±1.28)分,术后2周(3.20±0.12)分,1年后(2.91±1.30)分,术后2周和1年与术前VA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1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2周后,优60例,良10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70/80)。术后1年优70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6.25%(77/80),疗效为优良的患者基本都达到骨融合。术后2周与1年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也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辟了一条实用而又安全的新途径,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尹怡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

    目的:研究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患儿,切除硬化骨打通骨髓腔修复骨缺损,并行锁定钢板固定。结果:对7例患儿定时间段随访16~26个月,7例患儿股骨干在锁定钢板治疗1个月后均达到愈合标准,7~14个月均拆除锁定钢板,3~10个月中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不等长,但14个月后均恢复正常;18个月之后7例均能自主行动,无任何并发症,与其他儿童无差异。结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有显著的疗效,大幅度减轻儿童治疗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宇平;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