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美萍;唐红兰;张梅;倪彩华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6例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5.0 mg/kg和7.5 mg/kg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低剂量组患儿中有2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6.77%,高剂量组有3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5.23%,其余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转阴率79.03%,高剂量组转阴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147,P=0.074);低剂量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4%。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00)。结论:5.0 mg/kg和7.5 mg/kg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无明显差异,应优先选用低剂量,以保证患儿安全。
作者:黄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作者:陈志强;林健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本组研究主要对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管理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有效实施措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研究以本院消毒供应室为研究对象,在实施集中管理的机制下,针对科室工作的各方面提出优质护理措施。结果消毒供应室在实施集中管理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等各个科室对于医院消毒管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表明医院消毒供应室集中管理的优质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产生、减轻各科室的负担,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医患纠纷事故,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朱清平;陈义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复位后行内固定和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大结节内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3.4个月,内固定组治疗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的优良率为90.9%,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治疗在疗效方面优于外固定治疗。
作者:李波;李东旭;王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优选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醇度、乙醇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提取率为指标。结果:佳工艺为用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方法标准。
作者:牟稷征;崔翰明;卢贺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与单独缩宫素治疗,对两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为(47.6±5.5)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6±19.8)ml(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产后出血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构建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组织工程肌腱,为体外研究中检测胶原纤维的形态结构提供可行的方法手段。方法:培养大鼠肌腱细胞,构建无支架的组织工程肌腱,并检测其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结果: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表面光滑,结构紧密,细胞生存良好,细胞外基质分泌丰富。具有波浪形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直径大小相对均一,但小于正常肌腱纤维直径。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不含支架材料,结构与损伤肌腱类似,可以检测多种生物学指标,适于肌腱损伤修复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国荣;台桂香;张淑芳;池明;方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究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来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24例。三组患者均注射胰岛素或给予降糖药,当血糖达到标准后给予降压药物。A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B组患者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C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缬沙坦80 mg,1次/d,疗程为半年。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以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结果:治疗前,A组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为(145.8±26.4)μg/min,B组为(148.1±27.9)μg/min,C组为(147.7±26.2)μg/min;治疗后,A组为(123.2±17.3)μg/min,B组为(124.5±18.3)μg/min,C组为(107.8±17.5)μg/min。经治疗后,C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后C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单独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比较,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李藿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春艳;刘巧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0月因反复鼻出血来本科就诊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点的25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4例,显效率96%;1例无效患者为鼻中隔高位偏曲,鼻腔极度狭窄,出血点位于嗅裂区,鼻内镜及双极电凝无法到达出血区行电凝治疗,改为医用胶涂布后治愈,有效率100%。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意外、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煜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单纯手术、单纯胃左动脉介入化疗和综合治疗方法在中晚期贲门癌中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8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46例)、单纯胃左动脉介入化疗组(46例)和综合治疗组(46例)。结果:在1、2、3年生存率上组间比较,单纯胃左动脉介入化疗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低,综合治疗组均高,且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综合临床治疗方法临床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可靠选择。
作者:邹庆伟;蒲艳;蒲敏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作者:严春梅;刘伟英;吴锦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本院42例十二指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持续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引流治疗方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红权;王荣昌;谢玉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功能锻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2/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8/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自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上肢分阶段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李美钦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27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良好率67.5%;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21例,预后良好率47.5%。治疗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临床疗效显著,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新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乳糖酸阿奇霉素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桂志芳;田求明;李素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与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218例,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依照检测结果将其分成糖化血红蛋白<6.5%组和糖化血红蛋白≥6.5%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展开术后24 h动态心电监护,对患者术前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6.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糖化血红蛋白<6.5%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合并糖尿病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作者:杨国锋;吴娜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他汀类调脂药、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彬;朱恒青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总结单中心60例乳腺结核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结核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3年2月保乳手术治疗60例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46 min;术中出血20~300 ml,平均60 ml,术中输血4例;术后拔管前总引流量150~320 ml,平均210 ml;拔管时间4~9 d,平均5.5 d;5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有8例患者入院前外院行脓肿切开引流,切口局部愈合欠佳,出院后门诊换药均Ⅱ期愈合。所有病例皮肤均无缺血坏死,患乳外形良好,随访12~24个月,术后局部复发3例,经切口换药后治愈,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无明显疼痛。结论: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程吕欢;郑任珊;马镛;胡欣春;胡晨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退热、利巴韦林颗粒口服、西瓜霜喷剂外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退热、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开喉剑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效果显著。
作者:李文莉;周伟;胡金平;陈余粮;周海荣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