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李文莉;周伟;胡金平;陈余粮;周海荣

关键词:开喉剑,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手足口病, 普通型
摘要: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退热、利巴韦林颗粒口服、西瓜霜喷剂外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退热、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开喉剑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效果显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开腹与腹腔镜下行结肠憩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行结肠憩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需要进行结肠憩室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憩室切除术取得的临床疗效比传统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更显著。

    作者:曹烽;江文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患者与同期开腹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拔管、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杨兴武;王国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消化道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的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治疗消化道穿孔时采用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寻求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100例消化道穿孔病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例数、术后肠蠕动平均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穿孔治疗中的腹腔镜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姚继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2012年南京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目前南京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HIV抗体检测工作质量、实验室管理水平,发现各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整体检测能力提高。方法:以卫生部《艾滋病检测工作技术规范》《南京地区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规范》为主要依据,通过发放质控品进行盲样考核和专家实验室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73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考评。其中盲样考核包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的规范性,两部分各占25%;实验室现场督导占50%;结果总分100分。结果:73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酶联法(ELISA)试验结果符合率均为100%,平均得分25分;实验的规范性平均得分为22.4分;实验室现场督导平均得分为49.3分。结论:南京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能力均较好,能够满足艾滋病筛查工作的需要。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两方面均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作者:董晓庆;季建强;王燕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目的:分析探讨本地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及门诊对照组正常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等。分层分析中60岁以上,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吸烟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增加。结论:对于60岁以上伴高血压高血脂的吸烟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加强药物预防,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戒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作者:罗旺胜;朱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徐国辉;周存才;周峥;何均;魏小勇;徐宗全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甲状腺髓样癌超声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探究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超声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TC的超声表现,包括结节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钙化类型及颈部淋巴结受累情况,并结合血清降钙素进行分析。结果:8例MTC中7例为单发结节(左侧4个,右侧3个),1例为双侧各1个结节,共9个结节。MTC超声特征包括结节位于中上极(7/9),形态规则(即为圆形或椭圆形)(6/9),实性或实性为主的结节(8/9),低回声(9/9),边界清楚(6/9),边界模糊或毛刺状(3/9),伴微钙化(6/9),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结节内部及周边见丰富血流信号(9/9)。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主要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结节,纵径与横径比值(简称纵横比)≥1、边缘模糊或毛刺状、极低回声及微小钙化。若结节中有上述任何一个特征为可疑恶性。可疑良性的超声特征为囊性或以囊性为主,纵横比<1。良恶性不确定被定义为不是可疑恶性也不是可疑良性。结论:少部分MTC具有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多项特征,不易被误诊;对于仅具备恶性结节1~2项特征或不具备恶性结节的特征但病灶血供丰富,需结合血清降钙素水平或行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黄润生;翁立峰;蒋莉莉;吴波波;刘英姿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单中心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结核60例分析

    目的:总结单中心60例乳腺结核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和中期随访结果,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结核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彻底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3年2月保乳手术治疗60例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20~180 min,平均146 min;术中出血20~300 ml,平均60 ml,术中输血4例;术后拔管前总引流量150~320 ml,平均210 ml;拔管时间4~9 d,平均5.5 d;5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有8例患者入院前外院行脓肿切开引流,切口局部愈合欠佳,出院后门诊换药均Ⅱ期愈合。所有病例皮肤均无缺血坏死,患乳外形良好,随访12~24个月,术后局部复发3例,经切口换药后治愈,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无明显疼痛。结论: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程吕欢;郑任珊;马镛;胡欣春;胡晨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肝脾破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的Hb、Hct、PLT水平较手术前均有所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应用血液回收机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输异体血发生率32%;34例患者由于具有较大的出血量而输异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总体效果令人满意,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临床异体血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减少。结论: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涂其忠;付智俊;苗卉;陈文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98例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9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治疗组98例。其中治疗组通过开颅手术治疗,手术全程都采取全身麻醉,具体手术方式由患者外伤情况决定。观察组采取传统内科治疗方式,包括脱水降颅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遵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3%,植物人及死亡率为3.0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3.27%,植物人及死亡率为11.22%。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提高良好率和降低死亡及致残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邹兴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与单独缩宫素治疗,对两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为(47.6±5.5)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6±19.8)ml(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产后出血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病历号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年。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在肝功能改善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在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中治疗组ALT和TBIL下降更明显,PTA和Alb上升更高;两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肝纤维化程度降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毅;漆红;余国宝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根骨关节内骨折32例

    目的: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2月本院入住的跟骨骨折患者32例,共36足。按照Sanders法将所有患足分成标准Ⅱ型11足、标准Ⅲ型17足、标准Ⅳ型8足。对32例患者的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在手术后6~24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电话随访,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足部功能评价为优21足,评价为良12足,评价为可3足,优良率可达91.67%。不良反应:2例患足出现手术切口的渗出,但经过换药等操作后自愈;1例患足发生腓肠神经的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足部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国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A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和B组(甲氨蝶呤治疗)。监测治疗后第7天血β-hCG值、疗效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第7天血β-hCG下降高于15%者26例,其中治愈率为92.9%(26/28)、有效率3.6%(1/28)、无效率3.6%(1/28),不良反应发生率17.9%(5/28)。B组治疗后第7天血β-hCG下降高于15%者共21例;其中治愈率为75%(21/28)、有效率14.3%(4/28)、无效率10.7%(3/28),不良反应发生率32.1%(9/28)。两组血β-hCG下降高于15%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和治愈率高于单用甲氨蝶呤,并可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南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功能锻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2/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8/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自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上肢分阶段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李美钦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退热、利巴韦林颗粒口服、西瓜霜喷剂外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予退热、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开喉剑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效果显著。

    作者:李文莉;周伟;胡金平;陈余粮;周海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5例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5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0 min、麻醉后5 min、术中10 min及术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后5 min、术中10 min及术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较小,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作者:黄春生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十二指肠瘘引流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本院42例十二指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持续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引流治疗方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红权;王荣昌;谢玉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春艳;刘巧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6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均给予祛痰剂(如氨溴索胶囊)、茶碱缓释片进行常规口服治疗,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配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好转,且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即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数据却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效果明显,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米热尼沙·阿不都热西提;迪丽拜尔·达吾提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