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切除联合全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

徐国辉;周存才;周峥;何均;魏小勇;徐宗全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脾功能亢进, 肝癌切除术, 全脾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n=83)与对照组(n=80),观察组接受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两组患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全脾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案,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调查和对策

    目的:了解本院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培训和测试,培训后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保洁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管。结果: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水平较低,参加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保洁人员仅占65.45%,各类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知晓率54.55%,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掌握率38.18%,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14.55%,多重耐药菌感染后的消毒等相关知识知晓率30.91%。结论:医院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水平亟待提高。

    作者:王合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十二指肠瘘引流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本院42例十二指肠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持续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引流治疗方案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红权;王荣昌;谢玉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肝脾破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的Hb、Hct、PLT水平较手术前均有所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16例患者应用血液回收机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输异体血发生率32%;34例患者由于具有较大的出血量而输异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总体效果令人满意,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临床异体血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减少。结论:国产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涂其忠;付智俊;苗卉;陈文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目的:分析探讨本地区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及门诊对照组正常患者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等。分层分析中60岁以上,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吸烟的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增加。结论:对于60岁以上伴高血压高血脂的吸烟患者应早期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加强药物预防,加强宣传教育,鼓励戒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作者:罗旺胜;朱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春艳;刘巧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社区2010年8月-2012年9月6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健康干预,观察和比较干预前与干预2年后患者遵医用药、坚持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遵医用药、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方面均优于干预前。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在遵医用药、坚持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方面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达到治疗效果和预期目标。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总数水平的不同,探讨PCT、CRP与WBC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2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14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78例,所有患儿分别检测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并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及WBC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RP和WBC。结论:血清PCT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RP和WBC,是小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

    作者:田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构建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组织工程肌腱

    目的:构建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组织工程肌腱,为体外研究中检测胶原纤维的形态结构提供可行的方法手段。方法:培养大鼠肌腱细胞,构建无支架的组织工程肌腱,并检测其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结果: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表面光滑,结构紧密,细胞生存良好,细胞外基质分泌丰富。具有波浪形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直径大小相对均一,但小于正常肌腱纤维直径。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不含支架材料,结构与损伤肌腱类似,可以检测多种生物学指标,适于肌腱损伤修复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国荣;台桂香;张淑芳;池明;方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不同治疗方法在中晚期贲门癌中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单纯手术、单纯胃左动脉介入化疗和综合治疗方法在中晚期贲门癌中的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8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手术组(46例)、单纯胃左动脉介入化疗组(46例)和综合治疗组(46例)。结果:在1、2、3年生存率上组间比较,单纯胃左动脉介入化疗组患者的生存率均低,综合治疗组均高,且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综合临床治疗方法临床优势明显,是临床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可靠选择。

    作者:邹庆伟;蒲艳;蒲敏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治疗组行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预后。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27例,预后不良13例,预后良好率67.5%;对照组患者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21例,预后良好率47.5%。治疗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临床疗效显著,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新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

    目的:研究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在本院妇产科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妇女共180例(无痛人工流产100例、传统人工流产80例)进行跟踪调查一年。调查内容涉及是否有重复流产,前后两次流产心理状态等。结果:前次行无痛人工流产者重复流产率明显高于传统人工流产组(P<0.05),两组半年内重复流产及前后两次流产的心理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虽然解决了术中妇女疼痛问题,但术后存在重复流产率较高的问题,在强调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时应着重于对无痛人工流产者的术后主动宣教,进行面对面咨询并提供辅助资料、免费药具,以及要求男伴参与,必要时转诊等。

    作者:习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6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均给予祛痰剂(如氨溴索胶囊)、茶碱缓释片进行常规口服治疗,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入配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好转,且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即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数据却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吸入舒利迭治疗效果明显,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米热尼沙·阿不都热西提;迪丽拜尔·达吾提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

    目的:研究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患儿,切除硬化骨打通骨髓腔修复骨缺损,并行锁定钢板固定。结果:对7例患儿定时间段随访16~26个月,7例患儿股骨干在锁定钢板治疗1个月后均达到愈合标准,7~14个月均拆除锁定钢板,3~10个月中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不等长,但14个月后均恢复正常;18个月之后7例均能自主行动,无任何并发症,与其他儿童无差异。结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有显著的疗效,大幅度减轻儿童治疗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宇平;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22例分析

    目的:探讨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复位后行内固定和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和大结节内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3.4个月,内固定组治疗肩关节脱位伴大结节骨折的优良率为90.9%,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治疗在疗效方面优于外固定治疗。

    作者:李波;李东旭;王婧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开腹与腹腔镜下行结肠憩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与腹腔镜下行结肠憩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需要进行结肠憩室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治疗。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憩室切除术取得的临床疗效比传统开腹结肠憩室切除术更显著。

    作者:曹烽;江文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紫外速率定量法测定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产科出生的17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6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G6PD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12.07%,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0,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明显低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平均G6PD活性明显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G6PD活性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活性降低甚至缺乏,脐带血中G6PD活性可作为辅助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月廖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甲状腺髓样癌超声表现特征分析

    目的:探究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超声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MTC的超声表现,包括结节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钙化类型及颈部淋巴结受累情况,并结合血清降钙素进行分析。结果:8例MTC中7例为单发结节(左侧4个,右侧3个),1例为双侧各1个结节,共9个结节。MTC超声特征包括结节位于中上极(7/9),形态规则(即为圆形或椭圆形)(6/9),实性或实性为主的结节(8/9),低回声(9/9),边界清楚(6/9),边界模糊或毛刺状(3/9),伴微钙化(6/9),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结节内部及周边见丰富血流信号(9/9)。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征主要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结节,纵径与横径比值(简称纵横比)≥1、边缘模糊或毛刺状、极低回声及微小钙化。若结节中有上述任何一个特征为可疑恶性。可疑良性的超声特征为囊性或以囊性为主,纵横比<1。良恶性不确定被定义为不是可疑恶性也不是可疑良性。结论:少部分MTC具有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多项特征,不易被误诊;对于仅具备恶性结节1~2项特征或不具备恶性结节的特征但病灶血供丰富,需结合血清降钙素水平或行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黄润生;翁立峰;蒋莉莉;吴波波;刘英姿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经皮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21 g注射针,医用纯氧,500 mA带影像增强系统X光机,SYZ-2000型三氧治疗仪,医用电动负压吸引器,R-2000B型射频控温热凝器。所有患者都采用经皮微创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访,时间0.5~4年,平均19个月。椎体愈合时间为4.5个月~1年,平均9个月。VAS评分术前(6.12±1.28)分,术后2周(3.20±0.12)分,1年后(2.91±1.30)分,术后2周和1年与术前VA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1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2周后,优60例,良10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7.5%(70/80)。术后1年优70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6.25%(77/80),疗效为优良的患者基本都达到骨融合。术后2周与1年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也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辟了一条实用而又安全的新途径,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尹怡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患者与同期开腹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拔管、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杨兴武;王国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根骨关节内骨折32例

    目的: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2月本院入住的跟骨骨折患者32例,共36足。按照Sanders法将所有患足分成标准Ⅱ型11足、标准Ⅲ型17足、标准Ⅳ型8足。对32例患者的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在手术后6~24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电话随访,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足部功能评价为优21足,评价为良12足,评价为可3足,优良率可达91.67%。不良反应:2例患足出现手术切口的渗出,但经过换药等操作后自愈;1例患足发生腓肠神经的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足部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国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