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

习辉

关键词:无痛人流, 传统人流, 术式, 重复流产
摘要:目的:研究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12月在本院妇产科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妇女共180例(无痛人工流产100例、传统人工流产80例)进行跟踪调查一年。调查内容涉及是否有重复流产,前后两次流产心理状态等。结果:前次行无痛人工流产者重复流产率明显高于传统人工流产组(P<0.05),两组半年内重复流产及前后两次流产的心理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虽然解决了术中妇女疼痛问题,但术后存在重复流产率较高的问题,在强调优质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时应着重于对无痛人工流产者的术后主动宣教,进行面对面咨询并提供辅助资料、免费药具,以及要求男伴参与,必要时转诊等。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控制性降压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控制性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减少,输液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控制性降压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有指征的患者运用能够避免手术过程中输异体血。

    作者:李凯;莫彩鲜;闭玉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鼻内窥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10月因反复鼻出血来本科就诊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点的25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4例,显效率96%;1例无效患者为鼻中隔高位偏曲,鼻腔极度狭窄,出血点位于嗅裂区,鼻内镜及双极电凝无法到达出血区行电凝治疗,改为医用胶涂布后治愈,有效率100%。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意外、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电凝加医用胶涂布术止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煜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患者与同期开腹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拔管、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杨兴武;王国泰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2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与单独缩宫素治疗,对两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 h的出血量为(47.6±5.5)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6±19.8)ml(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产后出血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李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治疗抑郁症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心理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组采用南京伟思生物反馈治疗仪。结果:(1)实验组治疗2、4、6周末的HAMD评分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36、2.227、1.254,P<0.05);(2)实验组的显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字2=2.168,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杨慧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2012年南京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考评结果分析

    目的:掌握目前南京市艾滋病筛查实验室HIV抗体检测工作质量、实验室管理水平,发现各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其整体检测能力提高。方法:以卫生部《艾滋病检测工作技术规范》《南京地区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规范》为主要依据,通过发放质控品进行盲样考核和专家实验室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73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进行考评。其中盲样考核包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的规范性,两部分各占25%;实验室现场督导占50%;结果总分100分。结果:73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酶联法(ELISA)试验结果符合率均为100%,平均得分25分;实验的规范性平均得分为22.4分;实验室现场督导平均得分为49.3分。结论:南京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能力均较好,能够满足艾滋病筛查工作的需要。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两方面均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作者:董晓庆;季建强;王燕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A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和B组(甲氨蝶呤治疗)。监测治疗后第7天血β-hCG值、疗效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第7天血β-hCG下降高于15%者26例,其中治愈率为92.9%(26/28)、有效率3.6%(1/28)、无效率3.6%(1/28),不良反应发生率17.9%(5/28)。B组治疗后第7天血β-hCG下降高于15%者共21例;其中治愈率为75%(21/28)、有效率14.3%(4/28)、无效率10.7%(3/28),不良反应发生率32.1%(9/28)。两组血β-hCG下降高于15%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和治愈率高于单用甲氨蝶呤,并可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南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器官移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结合器官移植专科特点,针对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的目标确定器官移植专科护士的选拔标准、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其的评价方法均非常重要。入选的护士需经过严格培训及考核后在器官移植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临床教学、实务能力、护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专科护士的要求。用于指导器官移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发展专科护士临床实务能力的评价等用途。

    作者:张红霞;伍淑文;黄艺仪;张小燕;陈利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推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推行心理干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手术的9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术后1 d的焦虑情绪。结果:采用综合医院焦虑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焦虑值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1d的焦虑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因此认为手术患者焦虑情绪推行心理干预具有一定可行性。

    作者:胡琼梅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不同剂量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6例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5.0 mg/kg和7.5 mg/kg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低剂量组患儿中有2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6.77%,高剂量组有3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5.23%,其余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转阴率79.03%,高剂量组转阴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147,P=0.074);低剂量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4%。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00)。结论:5.0 mg/kg和7.5 mg/kg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无明显差异,应优先选用低剂量,以保证患儿安全。

    作者:黄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咽部置入带套囊气管导管防治舌后坠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咽部放置带套囊气管导管充气后防治舌后坠的效果,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麻醉期间呼吸道管理措施。方法:将40例择期腹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肌注鲁米那和阿托品,接受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强化麻醉。当患者出现舌后坠的典型症状及SpO2≤94%时,观察组经口置入一ID7.5的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当患者苏醒不能耐受时,拔除导管。保留期间导管末端接麻醉机给氧。观察导管置入前后患者SpO2及呼吸状态的变化。对照组中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托下颌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适当减浅麻醉。结果:导管置入后,所有患者SpO2均由置管前的94%回升到98%以上(P<0.05),舌后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咽后置入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法,充气后可明显缓解和改善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和缺氧,导管位置容易确定,咽部刺激轻微,口腔分泌物吸引方便,不影响给氧,操作简单,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防治舌后坠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凤兰;陈宁军;王秀华;刘春贵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根骨关节内骨折32例

    目的: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2月本院入住的跟骨骨折患者32例,共36足。按照Sanders法将所有患足分成标准Ⅱ型11足、标准Ⅲ型17足、标准Ⅳ型8足。对32例患者的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在手术后6~24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电话随访,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足部功能评价为优21足,评价为良12足,评价为可3足,优良率可达91.67%。不良反应:2例患足出现手术切口的渗出,但经过换药等操作后自愈;1例患足发生腓肠神经的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足部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国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解剖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观察比较解剖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青岛市骨伤科医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病房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0例,其中采用解剖钢板和外固定架固定分别各20例,经治疗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对上述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术后应用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标准对两组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解剖钢板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疗效显著,优良率分别达到85%和80%。解剖钢板组和外固定架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远期疗效和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

    作者:李当科;王振宇;张忠晓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总数水平的不同,探讨PCT、CRP与WBC在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2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根据有无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142例和非细菌感染组78例,所有患儿分别检测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并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CRP及WBC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RP和WBC。结论:血清PCT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优于CRP和WBC,是小儿细菌感染的敏感标志物之一。

    作者:田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与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218例,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依照检测结果将其分成糖化血红蛋白<6.5%组和糖化血红蛋白≥6.5%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展开术后24 h动态心电监护,对患者术前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6.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糖化血红蛋白<6.5%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合并糖尿病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作者:杨国锋;吴娜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正交试验优选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醇度、乙醇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提取率为指标。结果:佳工艺为用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方法标准。

    作者:牟稷征;崔翰明;卢贺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手术方式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手术方式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静脉曲张患者32例分为传统抽剥组和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治疗组,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凝血状态无大影响,不增加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作者:王献章;马利;陈思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预后效果。

    作者:温志平;钟守澄;冯小山;廖文光;刘炽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功能锻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2/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8/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自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上肢分阶段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李美钦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与同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术后出院时间均比开腹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联合单极电凝钩可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较常规开腹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发热患者少,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米建锋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