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正莲;杨红霞;金兰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药物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A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和B组(甲氨蝶呤治疗)。监测治疗后第7天血β-hCG值、疗效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后第7天血β-hCG下降高于15%者26例,其中治愈率为92.9%(26/28)、有效率3.6%(1/28)、无效率3.6%(1/28),不良反应发生率17.9%(5/28)。B组治疗后第7天血β-hCG下降高于15%者共21例;其中治愈率为75%(21/28)、有效率14.3%(4/28)、无效率10.7%(3/28),不良反应发生率32.1%(9/28)。两组血β-hCG下降高于15%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和治愈率高于单用甲氨蝶呤,并可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南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作者:严春梅;刘伟英;吴锦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6例患儿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5.0 mg/kg和7.5 mg/kg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低剂量组患儿中有2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6.77%,高剂量组有3例未完全消退,消退率95.23%,其余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临床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转阴率79.03%,高剂量组转阴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147,P=0.074);低剂量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4%。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00)。结论:5.0 mg/kg和7.5 mg/kg更昔洛韦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无明显差异,应优先选用低剂量,以保证患儿安全。
作者:黄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西医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与西医常规降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包括FPG(空腹血糖)、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2 h PG(餐后两小时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结果:(1)治疗后两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镇雄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12月本院316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按随机表格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8例,应用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进行术后镇痛,并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指导、双向信息交流等工作。对照组158例应用罗哌卡因、格拉司琼、舒芬太尼3种药物进行术后镇痛。对比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利多、氯胺酮、瑞芬太尼3种药物联合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剂量应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高载歌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临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50例临床输血患者采取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结果:350例输血患者经过实施人性化服务护理,均顺利完成输血过程,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且社会效益显著。结论:通过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人性化服务,更加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了解输血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人文关怀,使患者以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邢翠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病历号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年。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在肝功能改善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在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中治疗组ALT和TBIL下降更明显,PTA和Alb上升更高;两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肝纤维化程度降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毅;漆红;余国宝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本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患者在试验前2周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患者均持续服药治疗1年。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显著控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有效降低并稳定心率,不良反应小,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陶立刚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评价耳穴贴压联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全身麻醉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耳穴贴压组(A组,n=40)、托烷司琼组(B组,n=40)及耳穴贴压联合托烷司琼组(C组, n=40)。A组患者取耳神门、胃和交感三处穴位粘贴王不留行籽,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按压治疗,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 C组行耳穴贴压治疗并联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加用其他止吐药的发生率及其他副作用。结果:与A组及B组比较,C组术后24 h内恶心发生率(22.5%比52.5%、47.5%)、呕吐发生率(12.5%比30.0%、32.5%)及加用其他止吐药的发生率(10.0%比22.5%、25.0%)降低(字2值分别为:20.645,14.337;14.629,11.200;10.000,6.994,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其他副作用。结论:耳穴贴压联合静脉注射托烷司琼明显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作者:王燕;李燕玲;刘玮;孟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与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2013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218例,对其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依照检测结果将其分成糖化血红蛋白<6.5%组和糖化血红蛋白≥6.5%组,而后对这两组患者展开术后24 h动态心电监护,对患者术前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6.5%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糖化血红蛋白<6.5%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合并糖尿病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作者:杨国锋;吴娜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7 d及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时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丹红注射液可达到协同互补的作用。
作者:赵伟杰;刘爱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给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乳糖酸阿奇霉素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大幅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桂志芳;田求明;李素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究分析品管圈(QCC)活动在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本院自制的“护理人员针刺伤细节调查统计表”,对院内2010年5月-2011年3月护士中发生针刺伤细节以及其发生率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如:主题确定、设立目标、对目标可行性进行分析、原因探讨、原因论证、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对实行效果进行评价和巩固等系列QCC活动,在2011年5月-2012年3月应用QCC活动之后对护士进行“护理人员针刺伤细节调查统计表”调查,并与实施QCC活动之前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QCC活动开展之后,本院护士针刺发生概率从65%下降到25%,实施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行QCC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护理质量出现连续持久的改进,提升护士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和对应能力。
作者:高佳;黄友志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作者:陈志强;林健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自我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功能锻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2/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8/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自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上肢分阶段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作者:李美钦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咽部放置带套囊气管导管充气后防治舌后坠的效果,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麻醉期间呼吸道管理措施。方法:将40例择期腹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肌注鲁米那和阿托品,接受硬膜外麻醉及静脉强化麻醉。当患者出现舌后坠的典型症状及SpO2≤94%时,观察组经口置入一ID7.5的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当患者苏醒不能耐受时,拔除导管。保留期间导管末端接麻醉机给氧。观察导管置入前后患者SpO2及呼吸状态的变化。对照组中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托下颌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适当减浅麻醉。结果:导管置入后,所有患者SpO2均由置管前的94%回升到98%以上(P<0.05),舌后坠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咽后置入带套囊塑料气管导管法,充气后可明显缓解和改善舌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和缺氧,导管位置容易确定,咽部刺激轻微,口腔分泌物吸引方便,不影响给氧,操作简单,是值得临床推荐的一种防治舌后坠的有效方法。
作者:钟凤兰;陈宁军;王秀华;刘春贵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社区2010年8月-2012年9月6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健康干预,观察和比较干预前与干预2年后患者遵医用药、坚持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遵医用药、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方面均优于干预前。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在遵医用药、坚持饮食控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血糖监测方面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达到治疗效果和预期目标。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结合器官移植专科特点,针对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根据培养的目标确定器官移植专科护士的选拔标准、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其的评价方法均非常重要。入选的护士需经过严格培训及考核后在器官移植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临床教学、实务能力、护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均达到专科护士的要求。用于指导器官移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设置以及发展专科护士临床实务能力的评价等用途。
作者:张红霞;伍淑文;黄艺仪;张小燕;陈利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3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2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腹部痉挛、口干、腹泻、头痛和神经过敏等不良反应,仅1例女性患者出现泌乳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腹泻症状反应。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或停药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较单纯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忠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全程个性化护理对顺产产妇情绪波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顺产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个性化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在分娩前SAS、SDS得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但是在分娩后7 d时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在分娩前SAS和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前(P<0.05);分娩后7 d观察组SAS得分进一步降低,低于入院时和分娩前,同时低于对照组分娩后7 d(P<0.05);SDS得分与分娩前相比差别不大(P>0.05),但是明显低于入院时,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后7 d(P<0.05)。结论:对顺产产妇实施全程个性化护理有利于减轻情绪的波动。
作者:卢巧英;傅彩帆;卢淑彩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