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黄友志
目的:分析和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他汀类调脂药、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志彬;朱恒青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组)35例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5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10 min、麻醉后5 min、术中10 min及术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后5 min、术中10 min及术后5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较小,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作者:黄春生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3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2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腹部痉挛、口干、腹泻、头痛和神经过敏等不良反应,仅1例女性患者出现泌乳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腹泻症状反应。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或停药处理后均好转,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较单纯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忠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7 d及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时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丹红注射液可达到协同互补的作用。
作者:赵伟杰;刘爱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2月本院入住的跟骨骨折患者32例,共36足。按照Sanders法将所有患足分成标准Ⅱ型11足、标准Ⅲ型17足、标准Ⅳ型8足。对32例患者的跟骨骨折均采用跟骨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在手术后6~24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电话随访,并按照Maryland评分系统对患者的足部功能进行评估。其中,足部功能评价为优21足,评价为良12足,评价为可3足,优良率可达91.67%。不良反应:2例患足出现手术切口的渗出,但经过换药等操作后自愈;1例患足发生腓肠神经的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结论:对跟骨骨折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术后足部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国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7月本院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病历号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年。治疗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在肝功能改善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在肝功能指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中治疗组ALT和TBIL下降更明显,PTA和Alb上升更高;两组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肝纤维化程度降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毅;漆红;余国宝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本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患者在试验前2周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患者均持续服药治疗1年。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显著控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有效降低并稳定心率,不良反应小,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陶立刚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临床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350例临床输血患者采取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人性化整体护理服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结果:350例输血患者经过实施人性化服务护理,均顺利完成输血过程,无一例发生输血反应,且社会效益显著。结论:通过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人性化服务,更加密切了护患关系,使患者了解输血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人文关怀,使患者以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治疗,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邢翠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研究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例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患儿,切除硬化骨打通骨髓腔修复骨缺损,并行锁定钢板固定。结果:对7例患儿定时间段随访16~26个月,7例患儿股骨干在锁定钢板治疗1个月后均达到愈合标准,7~14个月均拆除锁定钢板,3~10个月中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不等长,但14个月后均恢复正常;18个月之后7例均能自主行动,无任何并发症,与其他儿童无差异。结论: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有显著的疗效,大幅度减轻儿童治疗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蒋宇平;吴婷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了解本院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发放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培训和测试,培训后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和保洁主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管。结果: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水平较低,参加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保洁人员仅占65.45%,各类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知晓率54.55%,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掌握率38.18%,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14.55%,多重耐药菌感染后的消毒等相关知识知晓率30.91%。结论:医院保洁人员对医院感染认知水平亟待提高。
作者:王合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西医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与西医常规降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的变化情况,包括FPG(空腹血糖)、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2 h PG(餐后两小时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结果:(1)治疗后两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TC、TG、2 h PG、HbA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乏力、消瘦、口干、失眠、泌汗异常、夜尿频多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与西医常规疗法联合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表明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镇雄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诊断早期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05-2011年本院妇产科经液基细胞学筛查,后行阴道镜检查诊断并取活检作病理检查的患者共526例,统计其检查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单纯TCT或阴道镜检查与两者联合检查之间的差异。结果:TCT的灵敏度为85.8%,特异度为95.5%;阴道镜检查的灵敏度为91.6%,特异度为98.8%。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双阳性的阳性预测值为100%,双阴性的阴性预测值也为100%,灵敏度为99.5%,特异度为95.5%。结论: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能够提高标本质量,可作为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手段,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显著提高宫颈异常细胞的诊断率,有助于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作者:刘迎杰;冉文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时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并按照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安全措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由专科护士实行雾化前、雾化吸入期间及雾化后等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在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观察组97.8%的患儿及家长基本掌握了小儿哮喘的相关知识,且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达到100%;并且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结论:通过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彭泽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优选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醇度、乙醇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提取率为指标。结果:佳工艺为用10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用于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质量控制方法标准。
作者:牟稷征;崔翰明;卢贺起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构建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组织工程肌腱,为体外研究中检测胶原纤维的形态结构提供可行的方法手段。方法:培养大鼠肌腱细胞,构建无支架的组织工程肌腱,并检测其光镜结构和电镜结构。结果: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表面光滑,结构紧密,细胞生存良好,细胞外基质分泌丰富。具有波浪形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直径大小相对均一,但小于正常肌腱纤维直径。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组织工程肌腱不含支架材料,结构与损伤肌腱类似,可以检测多种生物学指标,适于肌腱损伤修复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国荣;台桂香;张淑芳;池明;方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巨大甲状腺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控制性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减少,输液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控制性降压在巨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有指征的患者运用能够避免手术过程中输异体血。
作者:李凯;莫彩鲜;闭玉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入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作者:严春梅;刘伟英;吴锦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有限减压术组)31例和观察组(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组)31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优良率及治疗前后的滑脱率、Prolo评分、VAS评分。结果:B组中不同滑脱度者的JOA评分优良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的滑脱度、Prolo评分、VAS评分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相对更好。
作者:陈志强;林健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介绍兔肝VX2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经验;同时探讨3.0 T MR在监测兔肝VX2瘤生长特性方面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3组,采用开腹直视下瘤块接种法,于接种后14 d、28 d及42 d分别行3.0 T MR常规序列、DW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只实验兔发现瘤灶,成瘤率70%;14 d组的VX2瘤体积较小,以28 d组与42 d组瘤体显示更为清晰,瘤体大直径约2.5~5.0 cm。常规3.0 T MRI图像上,T1WI所有VX2瘤均呈稍低信号,14 d组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28 d组与42 d组T2WI部分呈不均匀稍高信号。DWI图像上所有VX2瘤均呈明显高信号,28 d组与42 d组的肿瘤中心可见斑片状低信号。结论:开腹直视下瘤块接种法成瘤率偏低,易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3.0 T MR DWI在监测VX2瘤的生长特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牟晓庆;陈孝均;唐光才;陆笑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患者与同期开腹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拔管、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杨兴武;王国泰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