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海平
复发性流产共识的危险因素包括解剖结构畸形、遗传异常、内分泌疾病、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近年来新的危险因素逐渐被认识,文献关于凝血异常、男性因素对复发性流产影响的研究较多,本研究对当前的病因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巧霞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肝脏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肝脏创伤患者76例,对患者进行CT检测和CT增强扫描。将患者肝脏扫描影像及其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76例患者CT检测显示肝内存在不规则低密度阴影,肝脏周围显示液性低密度影像,CT增强检查的图像清晰。结论:CT增强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肝脏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有效提高诊断率。
作者:余东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患者8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择期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直接PCI治疗,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 d、6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LVEF水平,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关注,并推广使用。
作者:陈彦刚;丁艳华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通过研究血栓性微血管病引起肾损害的36例病例,分析血栓性微血管病引起的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36例血栓性微血管病引起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肾脏检查结果表明,36例均有不同程度肾损害:肾小球病变占61.1%,间质血管病变占38.9%。实验室检查结果:36例患者Coombs试验均呈阴性,伴肾脏体积增大及肾功能不全,有血尿及尿蛋白,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均有升高,并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症状。经治疗,33例有所好转,其中4例痊愈,实验室检查及肾脏检查各项均恢复正常;12例有肾功能不全但无需肾替代治疗;13例仍需要肾替代治疗;4例需继续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3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分析研究血栓性微血管病引起的肾损害病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刘圣山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研究女性不孕症的环境相关影响因素,为不孕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215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影响不孕症患者的环境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妇科炎症、月经不调、房屋装修、输卵管病变和人工流产等,且患者受单个或是多种相关因素影响,同时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不孕症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结论:多种环境相关因素会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发生,因此积极预防治疗妇科炎症、输卵管病变等妇科疾病,降低人工流产,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等,这些都是女性不孕症防治的关键,同时应增加对女性进行生殖系统健康方面的宣教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比较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8例眼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然后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软组织损伤、视神经损伤、积血、积气、眼球损伤、异物的正确诊断率及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T检查的软组织损伤、视神经肿胀、积血、积气、眼球损伤、异物的正确诊断率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也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眼外伤中的诊断价值均较高,而CT在本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相对更好。
作者:甘斌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与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实施全子宫切除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1)在术中出血量、自主排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组间比较,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切口感染率与术后发热率组间比较,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较传统的开腹全子宫切除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患者采用这种手术方法后的出血量低,恢复迅速,整体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办法。方法:对本院近两年内129例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129例患者术中大出血、中转开放1例,切口出血2例;皮下气肿2例;喉返或喉上神经损伤1例;呼吸困难1例;甲状旁腺损伤1例;甲状腺危象1例;胸前皮肤红肿、瘀斑2例;术中、术后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较传统手术并不会增加手术的并发症;由于术后无明显的伤口,因此对护士提出了更高及更严格的要求,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大范围内降低并发症发生后的危害,有效配合医师开展新技术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崔冬金;王芬;林巧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重症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给予亚低温治疗,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温下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7 d后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用于重症脑出血患者中,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对减轻脑损伤、降低病死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汪发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配合邮票状植皮在眼镜蛇咬伤坏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5月-2013年7月期间,采用湿润烧伤膏配合邮票状植皮治疗眼镜蛇咬伤坏死11例。结果:湿润烧伤膏能控制蛇伤创面感染,改善创面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配合邮票状植皮治疗眼镜蛇咬伤坏死,可促进愈合,改善患肢功能,缩短痊愈时间等。结论:湿润烧伤膏配合邮票状植皮在眼镜蛇咬伤坏死中有显著疗效,应用方便。
作者:彭清生;袁晓军;易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鉴别诊断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与剖宫产术后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大连中心医院20例剖宫产术后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和8例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中多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CVST的患者中同样可以表现出上述症状,但CVST进展迅速可形成肢体活动障碍及意识障碍。1例患者因表现为头痛,未能早期识别CVST,疾病进展迅速,治愈后遗留轻度肢体活动障碍。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与剖宫产术后继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在影像学及理化检查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别,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刘冰;曲竞;郑明男;金仙玉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期间行锁骨钩钢板治疗的7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行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院对7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为期半年至3年的调查随访工作,其中7例患者于拆除锁骨钩钢板3个月后,出现了肩锁关节脱位复发情况,程度相对较轻。并发症分析:肩峰下骨磨损、撞击、锁骨骨折、钩钢板螺钉松动、板断裂。结论: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实施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并发症,所以应在全面了解锁骨钩钢板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改进,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比例。
作者:徐亮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分析炎琥宁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11月本院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试验组5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隔离、对症治疗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将炎琥宁加入5%葡萄糖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按5 mg/(kg·d)计算用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匹多莫德400 mg/次,2次/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在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和匹多莫德联用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颖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得到随访的26例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经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2.3岁),在C型臂X线机(DSA)监视引导下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疗效进行评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1.5)个月。结果:15例患者术后即刻疼痛缓解,9例患者术后24 h疼痛缓解,2例患者术后1周疼痛缓解。术后l周优良率100%,有效率100%;术后3个月优良率100%,有效率100%;术后6个月优良率90%,有效率100%;术后1年优良率80%,有效率100%,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53.8%,再次接受PVP治疗后疼痛仍可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够很好地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部疼痛,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樊晓臣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研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收诊治的116例青光眼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小梁切除手术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小梁切除结合羊膜移植手术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情况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视力<0.3的人数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视力<0.3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结合羊膜移植法治疗青光眼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杨立起 刊期: 2013年第35期
中医医案是中医辨证论治和医家诊疗思路的体现,但因中医医案有重视个案、突出创新、实用性和文学性四大特点,同类疾病的医案间存在巨大差异,限制了中医医案的发展和其价值的体现,因此,本研究以“中医医案数据库”中哮喘病医案为例,根据病机、病症、证候的相似性,进行归类分析,探索中医医案的内在相似性,为医生迅速获取与临床病例为相似的医案文献及病证诊断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罗良涛;封毅;李敬华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4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作者:艾青涯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介入术的手术特点开展术中护理配合。结果:79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封堵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未影响周围结构功能,杂音基本消失,无明显的胸闷、胸痛。术后3 d复查TTE无1例残余分流,复查胸部正侧位片可见封堵器影,疗效满意确切。结论: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不仅能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成功率,还能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敏锐的术中观察及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是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
作者:卫红梅 刊期: 2013年第35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医务工作者。因“咳嗽,咳痰1月,痰中带血1次”于2010年11月26日入院。既往体健,吸烟史4年,10支/d。体格检查均无异常。CR胸片未发现特殊,肺部CT:左上肺尖后段两处斑点状模糊灶,大直径约0.5 cm,大气管通畅,心血管影正常,无胸水征(图1)。入院前后给予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1周后,复查CT无改变。痰涂片找抗酸杆菌3次阴性;肺功能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左上叶开口处刷检行液基涂片找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培养,结果回报均阴性。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能、CRP、输血前常规检查均正常。因有结核患者接触史,于11月28日开始HRZA四联抗结核治疗。治疗期间患者按时服药,咳嗽、咳痰症状改善,一直未见痰血,复查CT无特殊改变后出院。出院后患者每个月复查CT提示病灶逐渐增大,有相互融合倾向,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无胸水征(图2)。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于2011年4月11日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诊断意见:左上肺前段、主动脉弓旁左侧软组织密度结节影, PET于相应部位见结节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考虑左上肺癌可能性大(图3、图4)。建议复查。拟诊:左上肺肺癌。收入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经完善相关检查未见特异性异常,于4月18日拟行:全麻下左上肺肺叶切除术及肺癌根治术。术中见病灶局限,包膜完整光滑,给予剥离后行快速冰冻切片提示炎性肉芽肿,终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意见:(左上肺肿块)肉芽肿性炎伴小片坏死,区域多核巨细胞及肺泡腔内可见多个圆形透明圈,倾向肺隐球菌病。于5月10日在湘雅医院复查时检查G试验:145.04 pg/mL(参考值0~60 pg/mL),GM试验:53.17 ng/mL(参考值0~12.5 ng/mL)。得出病检结果后开始服用氟康唑200 mg/d,治疗3个月后停药,术后咳嗽症状改善,恢复良好。于2013年3月27日在艾迪康检测中心查G试验:11.22 pg/mL(<60 pg/mL为阴性),GM试验:0.166 ng/mL(<0.5 ng/mL为阴性)。多次复查肺部CT显示已切除病灶的部位由于局部的淤血、水肿等原因在影像上显示的致密影逐渐吸收、机化,形成局部的小瘢痕影,2年内无明显变化并在肺部其他部位未见播散病灶,证实该病得以治愈(图5~图8)。
作者:蒋政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45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分块切除治疗,试验组采取整块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手术期无1例死亡,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平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8例发生局部复发,5例于随访期间死亡;所有45例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整块切除法较分块切除法疗效更佳。
作者:曾芳俊;陈荣春;游辉 刊期: 2013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