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胃食管返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 是新生儿期常见呕吐原因之一,文献报告可高达80‰ ~85‰ [1].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 年以来对新生儿呕吐原因待查的患儿采取上消化道碘水造影检查,发现GER 27 例,本文就其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源利;艾斌;刘浪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叶酸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92 例,所有患者保证正常生活规律、饮食以及运动.随机选择46 例为对照组,给予患者达美康片80 mg,2 次/d,二甲双胍片0.5 g,3 次/d ;余46 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叶酸10 mg,3 次/d,服用6 个月.实验开始前暂停服用降糖药物,2 周后于空腹以及2 h后采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P2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6 个月后再次测量并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数据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FPG、P2BG、HbALc、FINS 数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 ;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5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可明显改善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锋;吴鸿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临床诊断的宫外孕患者50 例,经超声、血清孕酮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超声发现附件包块48 例,诊断宫外孕45 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92.5%、阳性预测值43.2%、阴性预测值98.8%.50 例宫外孕患者中,孕酮<10 ng/ml 者24 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5%、67.5%、26.2%、91.2%.高频彩超对早期宫外孕诊断的敏感性较血清孕酮高(P<0.01).结论:高频彩超可以早期确诊宫外孕,指导临床治疗,改善其预后.
作者:王景彩;沈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县母婴阻断工作的结果及现状,探索母婴阻断工作方法,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方法:对2005-2009年进行HIV 抗体检测的17613 例孕产妇中的72 例阳性感染者和53 例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母婴阻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HIV 抗体阳性率为0.41%,经采取干预措施,所生婴儿HIV 感染率为零.结论:艾滋病母婴阻断是预防婴儿感染艾滋病的主要手段,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母婴传播发生率.
作者:王子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羊水过少是较常见的一种妊娠并发症,是胎儿危险的重要信号,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1月-2011年6 月住院分娩患者总数1280 例,其中羊水过少患者50 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0 例羊水过少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羊水过少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为羊水过少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
作者:卢雪梅;赵雪松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以及常规治疗后辅以高压氧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 年1 月-2010 年1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130 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0 例患者给予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50 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后辅以高压氧进行治疗;对照组40 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后观察预后情况、疗效及临床体征.结果:采用纳洛酮治疗重型脑外伤后,觉醒天数明显缩短,致残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后辅以高压氧治疗重型脑外伤后,显效率显著升高,患者的神智清醒时间明显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可以有效的治疗重型脑外伤,见效快,使用安全;高压氧辅助治疗也可非常显著地治疗重型脑外伤.
作者:王朝政;曲海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 岁,因发现抗-HCV 及HVC-RNA 阳性于2012 年1 月27 日住院.既往体健,足月顺产,无药物过敏史,无先天性疾病史.入院查体,T:36.7 ℃,P:88 次/min,R :18 次/min,身高107 cm,体重18.5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精神好,智力正常,唇无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啰音.
作者:陈凯;张莹;王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累积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常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阳性是MPA 重要的诊断依据.MPA 还可同时存在其他自身抗体,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 抗GBM) 抗体,抗磷脂抗体等.ANCA 和抗GBM 抗体双阳性患者病情往往较重,进展急剧,预后极差.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腹膜透析联合免疫抑制治疗ANCA 和抗GBM 抗体双阳性MPA 患者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茂委;张显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肿瘤科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 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肿瘤科成功穿刺的65 例PICC 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并参考相关资料,总结肿瘤患者PICC 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方法.结果:65 例PICC 穿刺的肿瘤患者出现静脉炎5 例(7.7%),出血2 例(3.1%),感染2 例(3.1%),血栓3 例(4.6%),堵塞3 例(4.6%),导管破裂3 例(4.6%),导管脱出2 例(3.1%).结论:加强PICC 导管的维护,是延长导管寿命的关键所在,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爱勤;孔培培;汪丹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将100 例镇痛分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条件相同正常分娩的100 例初产妇进行对照,比较两组的产程进展及产程中产妇的基本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程明显缩短,宫口扩张和胎头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产妇自我感觉舒适度明显提高,产妇产后身体恢复快,心情愉快,初乳早,开奶早,有利于母乳喂养.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能明显促进产程进展,对母婴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而且有利于母乳喂养.
作者:王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200 例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苏醒期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作者:魏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泰山散瘀膏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取小鼠32 只,随机分为致炎液实验组及致炎液对照组、冰醋酸实验组及冰醋酸对照组,每组8 只,利用致炎液建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观察泰山散瘀膏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研究泰山散瘀膏的镇痛作用.结果:泰山散瘀膏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程度,显著抑制冰醋酸所知疼痛后的扭体次数.结论:泰山散瘀膏具有明显的抗炎阵痛作用.
作者:翟献斌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胸部创伤患者的效果,介绍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和经验.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胸心外科2010年6-12 月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42 例,随机分为优护组和常护组各21 例,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与常护组相比较,优护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明显减少,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使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并为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侯清;李云鹰;李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20 例吸入性肺炎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 盐酸莫西沙星组) 和对照组( 头孢他啶联合克林霉素组),每组60 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1.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00%和64.5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1.67%,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吸入性肺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吸入性肺炎的治疗.
作者:冯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之一,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有IBS 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北京报道为8.7%,以中青年居多.症状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目前尚无规范统一的治疗方案,主要为去除促发因素及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IBS 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采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益生菌联用谷参肠安治疗这一顽症进行探讨.
作者:夏扬潮;刘宁;罗宜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2007 年1 月-2011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共收治了39 例截瘫患者,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精心的心理康复护理.结果:39 例患者在出院时均表现出自然平和的心态,心理障碍较入院前明显减轻,心理康复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截瘫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身心尽快康复起到促进的作用.
作者:黄爱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近几年,医院各项工作都在迈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随着医疗规模的扩大,为适应医院发展建设,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势在必行.医院领导对档案工作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档案建设,把档案规范化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正视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档案建设的必要性和独特性,将会有效促进医院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丁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0 年1-12 月完成的386 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用药频度前3 位依次为头孢甲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术前0.5~2 h 内预防用药只占全部预防用药的1.81%,平均用药时间为6.71 d ;联合用药率51%.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
作者:安爱军;韩冬;郑永刚;张喜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对骨科规范化术后疼痛管理,创建术后无痛病房进行探讨,以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方法:为2011 年7 月- 年12 月围手术期126 例骨科患者提供镇痛方案,实施镇痛措施,转变病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关于疼痛及镇痛药的某些不正确观念,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制定个体化、多模式、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对无痛病房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126 例患者疼痛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对镇痛的效果表示满意.结论:通过创建骨科无痛病房,完善疼痛评估体系,制定个体化、多模式、分阶梯镇痛治疗方案,规范了术后的疼痛管理,对骨折患者的整体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程金焱;沈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SIRT1、p53 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浆液性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IRT1、p53 在41 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6 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8 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结果:(1)SIRT1、p53 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中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SIRT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低分化组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在淋巴结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3)SIRT1 与p53 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IRT1 在卵巢浆液性癌中高表达.且在病理高级别及淋巴结阳性组的患者中的表达较高,提示SIRT1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都国清;张巍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