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氨喋呤、四氢叶酸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马清明

关键词: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四氢叶酸, 剖宫产, 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不同途径给药联合四氰叶酸和米非司酮治疗剖宫产术后搬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确诊为剖官产术后搬痕部位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15例MTX 150 mg静脉点滴,乙组MTX 50 mg单次肌肉注射给药,两组均给予米非司酮50 mg 口服,2次,d,连服3 d,甲酰四氢叶酸钙6 mg肌注.通过超声及血β-hCG的变化动态观察疗效.结果:甲组治疗成功14例,成功率93.33%,乙组治疗成功12,成功率80%,静脉给约相对于肌肉注射疗效更优.结论:MTX联合米作司酮,四氢叶酸治疗刮宫产瘢痕部位妊娠取得满意的疗效,用药安全.简便,适用于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慢性心衰患者接受CRT治疗,随访术后1、3、6个月的心功能级别、6 min步行距离、BNP及超声各参数的变化,并与术前各指标相比.结果:植入CRT后心功能级数、6 min步行距离及BNP在术后一个月即可显现出来(P<0.01).LVEF、LVEDD、QRS时相在术后3个月时出现改善(P<0.05),在6个月时这种改善更加明显(P<0.01).结论:在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衰患者中使用CRT可逆转左心室重构,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琳;蔡柳燕;李立鹏;陈素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消旋卡多曲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用于秋季腹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消旋卡多曲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思密达进行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观察组腹泻停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和总病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用于秋季腹泻的治疗,可加速症状缓解,缩短病程,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张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受损4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在轮状病毒腹泻伴心肌受损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1例小儿腹泻病中粪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喜炎半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54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喜炎平静脉注射,0.3 ml(kg.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抗病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粪便病毒抗原转阴动态(采用胶体金法)情况.结果:喜炎平治疗组毛要症状持续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程度及时间以及治疗5 d后粪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可缩短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带病毒时间,改善急性期症状及提高疗效,降低冉感染和累及肠外脏器损害的风险,尤其对心脏的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桂池;马荆慧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窄谱紫外线NB-UVB联合维A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并评价窄谱紫外线NB-UVB联合维A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9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9例及对照组280例,观察组口服维A酸联合窄谱紫外线(NB-UVB)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仪照射NB-UVB,根据皮损面积以及严重指数(PASI)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副作用以及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紫外线NB-UVB联合维A酸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能够提高疗效,该方法具有起效快、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浩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小肠间质瘤1例报道

    1病例介绍患者,女,62岁,主诉:黑便10 d,晕厥3 d.患者面色苍白,未触及腹部包块,无腹痛及其他症状、体征.全血细胞计数显示,红细胞比容31%,平均血细胞体积75 fl(正常范围80~98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4.6 Pg(正常范围26~34 Pg).铁分布显示一个低水平的血清铁28 g/dl(正常范围31~144 g/dl).铁传递蛋白饱和度7.9%(正常范围15%~50%).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无异常.口服、静脉内给予比剂后,行腹盆腔增强CT:800 ml泛影葡胺和泛影酸钠口服,100 ml碘海醇(每毫升含300 mg碘)静脉内注射,速率3 ml/s.注射至扫描开始有70 s的延迟.扫描参数:120 kVp,180 mAs,螺距1,层厚3 mm.

    作者:王金淳;徐红卫;潘文琴;李刚强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小剂量孕激素在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孕激素对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子宫内膜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6月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增牛患者76例,于分段诊刮术后第15天及下两次月经周期第15天给予小剂量孕激素治疗10 d,共3个周期,观察经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变化.结果: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后患者月经周期明显规律,经期逐渐缩短,月经量明显减少,经期前子宫内膜厚度变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7.9%),分泌期子宫内膜66例(86.8%),仍为单纯型增生者4例(5.3%),转化率为94.7%(72/76);治疗后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3个月的小剂量孕激素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

    作者:杨志海;肖祯;于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提高对该病防治水平.方法:选择本院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40例,给予抗生素、机械通气、激素、支持治疗等;干预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5.8%、60.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大剂盐酸氮溴索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双胎输血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s)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一个合并症,其围产期死亡率高.近年来对TTTSs其临床表现已有较多的认识,但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对TTTSs患儿早认识、早治疗及正确的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改善预后是极其必要的.

    作者:姜晓磊;王美英;孙合圣;张赛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水平,减少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6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诊治经过.结果:本组病例总治愈率为85.00%.所有轻~中度中毒的患者治愈率为100%,重度中毒患者中发病时间较短(<4~5 h)且配合血液透析或血流灌注治疗的,治愈率为88.89%,未配合接受该治疗的治愈率为75.00%,发病时间长、虽采用了各种治疗措施,其治愈率为0.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愈率与患者的发病时间、中毒程度的轻重及所采取的综合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合理地给予阿托晶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等有明显关系.

    作者:李琼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A组(n=35)患者每日三餐前及睡前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n=35)患者用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达标率、全天胰岛索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胰岛索每日总用量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期间,B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胰岛索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均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祁东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两药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两药多潘立酮、硫糖铝,雷尼替丁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98.1%和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获得1年随访,随访至6个月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年时.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两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罗春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三种不同方式子宫全切除术对患者综合因素影响分析

    目的:寻求适合农村基层医院及农村患者子宫切除的方式.方法:对开腹全子宫切除、经阴道全子宫切除、阴式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三种术式在耗材、设备要求、人员要求、并发症、费片用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式全子宫切除综合项目优于其它两种术式.结论:阴式全子官切除在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方面更适合农村患者及基层医院.

    作者:陈凤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na syndrome,svcs)的外科诊疗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例7例,手术切口采用右胸后外侧切口4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行根治性右全肺切除加上腔静脉(svc)置换术3例,姑息性右肺上叶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纵隔肿瘤部分切除加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2例,纵隔炎性病变行左无名静脉与有心耳旁路搭桥术1例.5例采用绦纶人造血管,2例采用螺旋形的自体大隐静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通过采取SVC置换术、左无名静脉与右心耳旁路搭桥术,平均压由术前28.4 cm H2O降至术后的9.5 cm H2O.患者SVCS症状一般在3 d内消失.凡良性疾病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均得到根治,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手术后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任何疾病所致上腔静脉阻塞,选择性采取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尽量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以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在人工血管置换时,可采用先吻合近心端的方法.即将肿瘤游离后不切断上腔静脉,先完成人工血管与右心耳的吻合后,再阻断SVC,切除肿瘤,后行人工血管与SVC远端的端端吻合,这样可显著缩短上腔静脉阻断时间,可有效颅防脑组织损害.

    作者:武玉兵;张京楠;孙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胎儿生长受限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综合评估130例FGR孕产妇病情,针对性治疗,动态监测,适时终止妊娠.同时收集并记录其相关病史、妊娠经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FGR相关因素以母体因索占首位(38.5%),主要以妊娠并发症为主,其中妊娠高血压病占母体因素一半以上(52.0%);其次为脐带因素、胎盘因素.原因不明达29.2%;阴道分娩组胎儿窘迫毕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随新生儿体重增加而降低.结论:积极发现FGR相关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综合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

    作者:黄暖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手术中防治皮肤坏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跟骨骨折手术中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操作过程对切口的影响.方法:选掸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SandersⅢ型45例,全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术中注重操作技巧,术后进行伤口护理.结果:45例经治疗后43例甲级愈合.占95.6%,2例出现局部皮缘坏死,占4.4%.结论:选择佳手术时间,术中避免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通畅伤口引流,严谨术后伤口的处理可以降低皮肤坏死的发生.

    作者:张君哲;王晓桐;杜海山;戚学政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贯穿性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贯穿性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160例为实验组,采用贯穿性健康教育.选择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产妇160例为对照组,人院后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传统护理.对两组教育前后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为73.8%、分娩后纯母乳喂养率为93.8%,均高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为(6.2±3.3)h、产后2 h出血量为(145.6±32.0)m1.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穿性健康教育能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疗的发生,提高付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叶青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术后复发胆结石42例分析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术后复发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胆结石术后复发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规范服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10周.治疗后随访两组患者的胆结石B超显像与血浆TC、TG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复发胆结石经治疗后两组胆结石B超显像与血浆TC、TG水平均好转,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方可治疗术后复发胆结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周红林;谢昊;邱小春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腓肠小豆骨的X线征象的临床意义与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腓肠小豆骨的发生率及其正常x线征象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拍摄的16~76岁患者的350张膝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其中男199例,女151例.按年龄(以10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6组)、性别进行分析统计,归纳其x线征象.结果:350例中有109例出现小豆骨,其中男63例,女46例.其出现率分别为32%和30%,总平均出现率31%.腓肠小豆骨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膝关节后方软组织内的圆形或卵圆形骨性密度影,其大小差异较大,小者(1×1×1)mm3,大者(8×14×12)mm3,平均约(5.8×8.6×7.2)mm3.其正常位置按Friedman氏法进行测量,所有病例FFD在10 mm以下,在膝关节屈曲角大于125°的任何角度时,FTD在8~21 mm之间.结论:腓肠小豆骨町引起腓总神经麻痹,其出现率约31%..当其离开正常位置时,说明有膝关节滑囊积液、滑膜肿物及Baker氏囊肿等病变的存在.

    作者:刘冰;胡晓丹;荣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新生儿溶血病直抗结果探讨

    目的:探讨直抗阴性和阳性结果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病情的关系.方法:筛选确认HDN患儿40例,根据直抗结果分为直抗阴性组(20例)和直抗阳件组(20例),比较两组患儿首次TBIL、DBIL、NSE结果.结果:两组患儿TBIL、DBIL、NSE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抗阴性并不能排除HDN,且直抗结果不能用于区分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任芳;刘建峰;张文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肠梗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奥曲肽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问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明辉;刘力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