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林莉;张文英

关键词:婴幼儿, 秋季腹泻, 无乳糖奶粉
摘要:目的:探讨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 200 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5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喂养无乳糖奶粉 ;对照组 95 例,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瓣膜病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心瓣膜病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 2011 年3 月 -2012 年 3 月 92 例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 例患者首诊结果为老年心瓣膜病 21 例,首诊准确率为 22.83%,误、漏诊 71 例,误漏诊率为 77.17%,分别误诊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肺心病、甲亢性心脏病等.漏诊、误诊时间 6 个月~6 年.92 例患者确诊后经治疗,79 例好转出院,死亡 8 例,死亡率 8.70%,死因分别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左心衰、心搏骤停,5 例自动出院,随访过程中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往往由于合并其他疾病,掩盖了心瓣膜病的症状,极易造成漏诊、误诊.在诊断时应综合 X 线片、心电图或 24 h 动态心电图、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张任权;古军恩;李伟华;温茂森;何花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75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 2011 年 3 月 -2012 年 3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5 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75 例新生儿败血症大部分是由细菌感染因素引起,血培养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共 52 例,占 69.33%,其中 23 例为葡萄球菌,占 30.67%.早发组的革兰阴性感染率高于晚发组 (P<0.01).本组 75 例患儿,其中治愈 62 例,占 82.67%,自动出院 6 例,占 8%; 死亡 7 例,占 9.33%; 有 6 例死亡病例为早产儿,其中 1 例大肠杆菌败血症,2 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 例链球菌败血症,1 例克雷伯菌败血症,呼吸衰竭 1 例.早发组 5 例死亡,占 71.43%,晚发组 2 例死亡,占 28.57%.早发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晚发组 (P<0.05).结论:宫内感染或生产时感染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在早期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败血症病情比较严重,所以要加强产前和产时的感染预防,在早期明确诊治,及时对患儿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任娜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笔者所在医院 2007-2009 年顺产产妇共 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两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 20 U 缩宫素 +5% 葡萄糖液 500 ml 静脉滴注,观察组同时肛塞米索前列醇 400 μg.比较两组产后 2 h 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产后 24 h 总出血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后 2 h 及产后 24 h 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能够加强宫缩,更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作者:韩翌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与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与地位.方法:选择 2010 年 9 月 -2011 年 9 月在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 50 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30 例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 HCY 浓度,检测血糖 (GLU)、血脂、C 反应蛋白 (CRP)、脑钠肽 (BNP),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状动脉现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浆 HCY 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单支病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静脉血同型半胱氨酸可替代动脉血同型半胱氨酸作为诊断冠心病及复杂程度的指标之一.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血浆 HCY 水平有明显关系,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危险因素,HCY 越高冠状动脉发病率越高.

    作者:吴新旺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甲强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强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强龙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率为 96.7%,对照组缓解率为 81.7%,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强龙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肺功能及症状得到改善、使气道反应性得到降低、使发作频率得到减少,提高了生活质量和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济忠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妊娠早期的情绪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

    妊娠早期是妇女一生中社会角色变更的重要时期,孕妇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寻找不良情绪的原因,从妊娠早期进行心理干预,为中、晚期妊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作者:钟清明;王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双胎妊娠合并先兆子痫24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对 24 例双胎妊娠合并先兆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先兆子痫对双胎妊娠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3 年间收治的双胎合并先兆子痫 24 例临床资料,以同期单胎妊娠合并先兆子痫为对照组,综合比较其发病情况、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及结局.结果:双胎妊娠并发先兆子痫的发病率高于单胎妊娠 ;双胎组的剖宫产率,发生 HELLP 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FGR)、妊娠期糖尿病、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单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单胎组 (P<0.05) ;双胎组新生儿发生贫血、肺炎、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的机率与单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发生小于胎龄儿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 的机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胎妊娠并发先兆子痫更易发生多种母胎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先兆子痫,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张广兰;秦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对口腔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的需求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口腔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的需求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1 年 9 月 -2012 年 3 月本院的 1200 例 VIP 客户为研究对象,对其对电话回访服务的需求程度进行调查,并对其采用电话服务前后的满意程度和总满意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对于跟踪服务、提醒服务及预约服务的需求程度均较高,而采用电话回访服务后的对跟踪服务、提醒服务及预约服务的非常需求率、满意率、按时就诊率、主动咨询率明显高于采用电话回访服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腔患者对电话回访的需求程度较高,进行电话回访后患者的满意率和按时就诊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亮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羟氯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ESR、CRP等指标的影响

    目的:总结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 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 35 例PSS 患者的临床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 35 例患者进行羟氯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35例中除 1 例因肺间质疾病和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死亡外,34 例均病情好转.治疗 6 个月后患者的 ESR、CRP、IgG、IgM、RF 和抗 SSA 抗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测均未见异常,有 2 例患者服药 2 个月后出现短暂视物模糊症状,眼底检查未发现异常.所有患者随访 6 个月~2 年,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结论:PSS 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诊断时应注意综合临床症状.HCQ 可以降低 ESR、CRP、IgG、IgM 等指标的水平,不良反应少见且症状较轻,有良好的眼部安全性.

    作者:董菽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FR-Ⅲ型功能调节器对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儿童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儿童使用 FR- Ⅲ型功能调节器的矫治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 32 例乳、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 III 类错(牙合)儿童,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 FR- 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治疗前、治疗后拍摄 X 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1) 前牵引治疗 4~8 个月,平均 6 个月,安氏Ⅲ类错均得到有效矫正,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中性,多数后牙尖窝接触稳定;前牵引治疗后,SNA、ANB、S- N′-Si、Ns-Sn-Pos、UL-E、LL-E 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解除上颌前牵引后改为每晚戴 FR-III 型功能调节器,配戴 12~24 个月,平均 18 个月;FR- Ⅲ矫治器保持后,各测量项目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治疗后采用 FR- Ⅲ型功能调节器矫治安氏 III 类前牙反(牙合)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舸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不典型乳腺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不典型乳腺癌全数字化 X 线摄影表现特征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 2008 年 3 月 -2011 年 3 月期间 156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资料,其中 29 例影像表现不典型.全部病例均采用全数字化乳腺机检查,检查体位常规采用 CC 位 ( 头尾位 )、MLO 位 ( 内外侧斜位 ),必要时加摄侧位片及局部点压放大片.对临床未触及包块者,均行术前定位.结果:29 例中,星状影 3 例,整体性非对称性乳腺组织增厚 5 例,小灶致密影 18 例,无确切病灶 3 例.结论:认识乳腺癌的 FFDM 不典型 X 线表现,有助于提高乳腺癌影像诊断正确率.

    作者:王莉;王晋;李丽云;苏雅宁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控制图在食品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阐述控制图在食品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阳性检出率、危害物检出率、危害物超标率的实验室质量控制可分别采用 Y-Pn 控制图、J-Pn 控制图、C-Pn 控制图.使用控制图时应注意样本数据呈正态分布.制作控制图时,当 P 值超出控制上限需采用 Dixon统计方法判断 P 值是否是异常值,决定保留或删除.替代更新控制图时,可采用 Dixon 检验法判断是否是异常值,从而予以保留或删除.几种控制图的应用相互联系和补充,应用于食品实验室质量控制中,有助于建立更有效、更科学的食品安全控制监管体系.

    作者:欧阳燕玲;陈玲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牙间隙刷辅助刷牙对正畸牙菌斑控制的观察

    目的:本研究通过指导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在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观察其控制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采用固定矫治的正畸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对照组刷牙时未使用牙间隙刷.矫治 1 个月、6 个月和 1 年后分别使用菌斑显示剂检测牙菌斑指数.结果:矫治期间实验组菌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菌斑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患者刷牙时配合使用牙间隙刷能有效的控制菌斑,有利于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维护,从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作者:古松珊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前列腺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前列腺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4 月 -2011 年 4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6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研究组为合并前列腺炎者,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6 例患者中合并前列腺炎 151 例,占 85.80%,不合并患者 25 例,占 14.20%.两组进行比较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病程长,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IPSS 评分以及 QOL 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

    作者:刘建良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疗法在伴有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对 112例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取肠内免疫营养支持 ( 观察组 ) 和普通肠内营养支持 ( 对照组 ) 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检测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 1 d,患者的淋巴细胞、NK 细胞、CD3、CD4、CD4/CD8、IgA、IgG、IgM、IgE、C3、C4、CH50 免疫学指标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9 d,观察组淋巴细胞、NK 细胞、CD3、CD4、CD4/CD8、C3、C4、CH50 几项指标回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观察组 CRP 迅速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 (8.6±1.4)d,对照组为 (10.2±1.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选择肠内免疫支持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与普通肠内营养治疗相比,在恢复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刘建中;张金生;兰涛;陈辉;王丛梅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雾化治疗早产儿撤机后喉头水肿的疗效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机械通气早产儿拔管后喉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09 年 3 月 -2012 年 3月在本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拔管后出现喉头水肿症状的早产儿 160 例,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80 例,治疗组给予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万托林、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喉头水肿症状持续时间、雾化吸入后 1 h 的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和心率.结果:治疗组喉头水肿症状持续时间为 (27.60±15.38) h,对照组为 (34.94±19.53) h,治疗组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41,P<0.05);雾化后 1 h 治疗组氧分压为 (85.15±24.19)mm Hg,对照组为 (77.60±17.09)mm Hg,治疗组氧分压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80,P<0.05) ;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为 (43.70±8.52)mm Hg,对照组为 (47.03±9.55)mm Hg,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25,P<0.05) ;治疗组呼吸频率为 (49.59±7.79) 次 /min,对照组为 (52.33±7.76) 次 /min,治疗组呼吸频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27,P<0.05) ;治疗组心率为 (146.95±14.22) 次 /min,对照组为 (148.86±14.78) 次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834,P>0.05).结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可以缩短喉头水肿症状持续时间,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频率.

    作者:关浩锋;刘郴州;刘东;郭青云;黄碧茵;林丽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PBL教学模式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 PBL 教学模式在外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方法:选择外科常见病例腹外疝为教学内容,通过精选病例→提出提问、建立假设→查找资料→小组讨论→论证假设→解决问题→教师总结的形式实施教学内容.结果:PBL 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更新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结论:PBL 教学模式在外科课程中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谢炳光;何伟;李端昌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医院图像解决方法与实践

    本文结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开发和应用医学影像归档和传输系统 (PACS) 的实践经验,总结了PACS 图像的关键问题和技术,涵盖了图像的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安全保障等流程,对今后其他医院在 PACS 图像的信息化接入和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吴恢远;陈晓智;吴志杰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198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以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应用改善微循环、抗凝和静脉溶栓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本组 198 例患者基本治愈 102 例,显著进步 52 例,进步 31 例,无变化 13 例.短治疗天数 18 d,长治疗天数 45 d,平均治疗天数 (32.3±4.5)d.结论:有效和及时的治疗方法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十分关键.

    作者:张春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喉罩与单纯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在喉罩 (LMA) 通气下,静吸复合麻醉 ( 吸入麻醉药七氟烷 ) 对小儿循环系统的干扰.方法:选择2011 年 9 月 -2012 年 4 月在本院收治的 80 例需进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 喉罩通气组 )40 例,对照组 ( 单纯吸入药物组 )40 例.80 例患儿均给予七氟烷吸入诱导,所有患儿均吸入 6% 的七氟烷,直至患儿入睡 ( 标志是没有睫毛反射 ),将吸入七氟烷的浓度降为 2%~3%,然后开放静脉,所有患儿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01~0.02 mg/kg,阿托品 0.02 mg/kg,诱导之后观察组插入喉罩 ;对照组单纯吸入七氟烷维持.监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 (T0)、诱导期 (T1),手术过程中 (T2) 以及术后 (T3) 等时间段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手术之后的清醒时间、离开手术室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 MAP、HR 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儿手术之后的清醒时间及离开手术室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喉罩与单纯静吸复合应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