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阿宏
目的 探讨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 将LEEP刀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LEEP刀治疗后即刻、第7天在宫颈创面喷几丁质喷雾剂,并于术后30 d、90 d复诊,观察并记录相关指标.对照组LEEP刀治疗后不涂任何药物,并与治疗组同期观察记录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组术后流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感染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1);两组阴道排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几丁质喷雾剂联合LEEP刀治疗宫颈炎疗效满意,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小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早期下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单纯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脱离助行器行走的时间、药物费用、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早期下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香;张耿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档案管理工作是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活动的总称.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同时开展好利用工作.
作者:林国英;林国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观察组122例妊娠并子宫肌瘤者在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术,对对照组122例妊娠无子宫肌瘤者行单纯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恶露干净时间等.结果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切实可行,但应加强围术期处理并酌情选择剖宫产手术指征.
作者:曹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整个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中,院前急救占重要一环.笔者所在科自2002年5月起参与110的社会急救联动,开展院前急救任务,展开了快速、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医护人员均由急诊科成员兼职,至2004年1月共出车2086次,急救伤病员人次1079例.在对患者的急救处理中,医护人员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要求护士做到机智应变、一专多能和技术精湛,把好各个救治环节,减少伤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笔者分析了护生对HIV/AIDS患者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认为对护生在医院实习期间从思想和行为上实施干预,能使护生对HIV/SIDS患者的恐惧心理明显消除,使其科学地运用护理知识为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传染病科实习的115名护生.其中本科生48名,专科67名;女生114名,男生1名.
作者:张宗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通过74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术后观察与护理,讨论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的护理措施,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体会,通过护理手段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术后并发症实施准确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损伤降到低,提高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使护理能更好地配合医疗新技术的开展.
作者:杨笑媚;赵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应用无张力修补治疗的近期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30例无张力修补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其手术方法、指征、术后情况、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未出现并发症,近期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符合人体解剖结构要求,并发症少,术后疗效确切的优点.
作者:朱学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肝癌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8例晚期肝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针剂135 mg/m2,静滴2 h,第1天;卡培他滨1250 mg/m2,口服,早晚饭后各0 5 g,第14天,每3周重复.结果 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价疗效:PR 2例(25%),有效率为25%,SD 3例(占37 5%),疾病控制率为62 5%,PD 3例(占37 5%).结论 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肝癌是安全可靠的,近期疗效优于佳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张超;陆保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输液结束时以传统方式拔针,许多患者虽然按压了很长时间,但仍有皮下淤血,且按压时患者感觉疼痛.笔者通过改进拔针方法,使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减少,按压时无明显疼痛.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淑玲;刘国芬;李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研制芦丁缓释片并考察处方工艺对释放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对芦丁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工艺.结果 优选工艺为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量为15%)、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10%)为缓释骨架材料,采用酒石酸(用量为25%)为酸化剂,乳糖为填充剂.释放度研究结果表明,芦丁缓释片释放度指标符合规定.结论 处方工艺简便可行,易于操作,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何建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血塞通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血塞通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 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 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塞通与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传统的药物治疗.
作者:薛群星;赵炳海;肖桂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早晚各1次.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治疗组咳嗽、气喘、痰鸣音、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型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住院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疏血通和普通治疗.结果 在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绞痛消失时间、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方面(P<0 01),治疗前/后ST段平均下移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甘油三脂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疏血通可安全有效的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作者:刘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酒精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44例酒精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144例酒精性肝炎患者,安验室检查均无病毒性肝炎史,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亦阴性.经对症治疗后显效80例,有效50例,总有效率为90 28%;转为肝硬化者12例,死亡2例.结论 长期大量饮酒是引起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每天饮酒100 g以上,持续5年以上,90%有脂肪肝,10%~35%有酒精性肝炎,1 5%~8%有酒精性肝硬化.严格戒酒是其良好预后的关键.
作者:兰克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夜间护理和观察方法.方法 对6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重点进行夜间观察和氧疗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治愈28例,好转35例,未愈1例.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夜间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进行精心观察和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葛学芝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Olympus GIFXO 260电子胃镜进行检查,对出血部位进行喷洒凝血酶以及出血血管采用金属夹进行钳夹止血.结果 12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局部喷洒凝血酶有效110例,好转14例,2例无效,无并发症.结论 急诊行内镜检查不但提高了诊断水平,确诊病情,而且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决定性意义.
作者:王慧丽;李欣;吴秀荣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扩张性心肌病出现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类制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定期随访,观察1年后临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病情恶化减少.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长期服用美托洛尔可改善心功能.
作者:吴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精神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有时不可避免地出现需迅速处理的外科急腹症,多数需要手术治疗.精神患者由于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糖尿病,转氨酶升高,过度镇静反应迟缓,肠蠕动缓慢便秘及肠麻痹,心动过速及心律失常.因此给围手术期处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所致脏器毒性反应及不良受体反应.
作者:陈豪;何若斌;郭建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浆Hcy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100例脑梗死(CI)患者的Hcy,并与60名同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脑梗死组高Hcy血症发生率为66%,对照组为11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标直接损伤神经血管,引发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某些癌症、老年性痴呆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毕经丽;王永春;郭真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