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价值

褚晓玲;张玲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下肢血栓, 深静脉
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超声多普勒诊断.结果 其中42例为急性血栓,8例为慢性血栓形成.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早发现急性血栓、慢性血栓及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早期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浅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的微创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以改良的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外科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96例下肢浅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彩超显示血栓在浅静脉大腿中段以下的患者,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锁,部分血栓取出等综合性微创外科治疗.结果 196例均得到回访,随访时间6~72月.196例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可用改良的血管腔内激光治疗,适用于血栓在大腿中段以下,血栓相对稳定,向心进展较慢者.

    作者:郭洪旺;王万俊;陈兆军;赵中武;李维胜;王晓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用同型号头皮针对60例患者行静脉输液,按首次输液顺序,单日行观察法拔针,双日行对照法拔针.结果 对照法疼痛程度:很痛患者为11%,无痛患者率为8%,轻微痛者为80%,针头回血率为90%,皮下淤血为零.观察法疼痛程度:很痛患者为0,无痛患者率为67%,轻微痛者为33%,针头回血率为零,皮下淤血为零.结论 新法拔针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效避免针头回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和探讨.

    作者:史靳;闻亚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268例健康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控制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血糖,延缓冠状动脉硬化的进展.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已确诊的268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6个月的家庭、单位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 开展健康干预6个月后,98.13%的被调查者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并血脂异常对其危害性很大;73.88%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人体内糖代谢和脂代谢关系密切分别为76.86%和74.25%;正确认识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不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干预,血脂代谢异常不会自动消失,分别为85.45%和98.51%.6项调查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可以减少冠脉事件或心血管事件发生以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事件发生,提高预防认知水平,有效改善相关态度和行为.

    作者:赵芳;崔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11例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前端,联合治疗2 h结束灌流,取下灌流器再继续透析2 h,每周一次,连续1个月后每两周一次.结果 11例患者4例患者皮肤瘙痒完全缓解,6例明显减轻,1例未见明显效果.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满意.

    作者:李国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严重肝破裂28例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严重肝破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手术治疗27例,其中肝缝合修补16例,大网膜填塞修补5例,不规则肝切除6例.结果 27例手术治疗者均治愈,1例未及手术治疗死亡.结论 手术是治疗破裂伤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以及当时、当地医院的条件选择合理术式,对降低严重肝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木合塔尔·吾布力卡斯木;托呼提阿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瓷聚合嵌体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聚合瓷材料用于嵌体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38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共制作瓷聚合嵌体123件,并进行2~3年的临床观察.结果 患者感觉舒适无牙龈炎症,咀嚼功能良好,成功率98.3%,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功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延青;王以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诺和锐联合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分别以诺和锐+甘精胰岛素,诺和灵R+诺和灵N,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结果 A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84±0.22) d,( 0.63±0.06) μ/(kg·d)、6.25%;B组分别为(3.12±0.58) d、(0.72±0.08) μ/(kg·d)、18.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强化治疗的疗效优于B组,可作为老年糖尿病强化治疗的首选.

    作者:郭玉萍;方荣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选择性胆管外引流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选择性胆管引流在施行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前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资料完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选择性胆管外引流与未做引流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以及行胆管癌根治术后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未行术前引流的患者比较,施行选择性胆管外引流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胆管外引流能明显降低患者在胆管癌根治术前总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明显改善肝功能,有利于胆管癌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作者:应治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0例小儿外伤性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脾损伤中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方法,以提高保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近年来收治的20例儿童闭合性脾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 儿童外伤性脾损伤保守治疗成功20例,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 儿童外伤性脾损伤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栾响;陈增银;柳维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早产儿感染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早期诊治.方法 对128例早产儿感染疾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周越小、体重越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越高,母亲分娩前、产时感染及医源性因素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密切.结论 早产儿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产儿感染对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改善早产儿预后,减轻家庭负担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爱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院前急救偏瘫患者气管异物一例分析

    中风偏瘫患者大脑及气管机能均有所衰退,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反射迟钝、咀嚼肌无力、吞咽肌群不协调,在进硬质食物时多不易嚼碎,如进食速度太快、过猛,进食过程中精力分散、说话或咳嗽等均易使食物卡在喉部或滑入气管,引发喉或气管阻塞,甚至导致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应积极抢救.本市120曾对一例中风偏瘫发生气管异物的患者进行救治,现介绍如下.

    作者:方仁;沈爱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方法 对4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有计划地进行宣教、穿刺、质量控制.结果 4例人造血管造瘘术后血管通畅率100%,1例血栓形成.结论 做好造瘘前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护士培训,对于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柳惠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临床资料来源于本院2009~2010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2例,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 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好转30例,好转率为93.7%.结论 COPD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采用综合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症状是有效的,在疾病缓解期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健康指导非常重要.

    作者:帅卫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高血压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性,研究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46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46例高血压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后的治疗率、控制率均明显提高.结论 高血压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治疗率和控制率,同时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危险因素.说明社区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淑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不典型胎盘早剥漏诊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通过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漏诊相关因素,为预防漏诊、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不典型胎盘早剥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6年5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产前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28例为观察组,产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漏诊原因.结果 不典型的胎盘早剥,其漏诊率为48.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临床表现以及诱发因素均不典型,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不典型胎盘早剥超声提示阴性、医患对其警惕性低、后壁胎盘、不典型的症状与不明确的诱因构成了胎盘早剥主要的产前漏诊的原因.

    作者:曾玉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ABC分类法在基层医院药品采购、库存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医院药品采购及库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法 利用ABC(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分类数学模型确定医院佳药品采购、库存计划,在实施中与原来的采购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本方法设计制定的医院药品采购计划在保障供应、保障资金周转、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结论 ABC分类法在基层医院药品采购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立冬;崔立然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在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及重建技术在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相关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扫描模式UHRCT 6 mm×0.75 mm,螺距0.9,FOV 200 mm,层厚2 mm、层距1 mm重叠重建.对1272例患者采用超高分辨率横轴扫描后MPR重建冠状图像及直接冠状位扫描随机分组:(1)MPR 660例;(2)直接冠扫612例.两组图像分析对显示OMC的解剖、相关病变及图像内伪影干扰进行评估、比对.结果 1272例患者中1088例显示变异、病变,占85%;MPR组与直接冠扫组中有假牙与无假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MPR组图像中有伪影显示33例(5%),少于直接冠扫组中有伪影151例(2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解决了特殊情况下不能做冠状扫描患者的问题,在避免了假牙伪影干扰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达到充分显示OMC变异及相关病变的目的,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作者:雷海花;谢强;林焕西;王玫;王群;丁淑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系统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的冠心患者160 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系统护理干预组,每组80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组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临界值(50分和41分).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系统护理干预组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护理干预后,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对CHD患者心理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郭淑英;殷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 对2009~2011年本院收治的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组织学类型:黏液性10例,浆液性5例.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4例,Ⅲ期2例,无Ⅳ期患者.行单侧附件切除术7例,子宫和单侧附件切除术3例,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加(或不加)大网膜、阑尾切除术5例.术后未行化疗4例,余11例术后均进行了化疗,病例随诊1~12年,随诊期内均存活.结论 黏液性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浆液性瘤.手术治疗是交界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对Ⅰ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对年轻患者应至少保留一侧卵巢.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与否不影响预后,尤其是Ⅰ期患者.CA125对交界性肿瘤的监测有一定意义.

    作者:郁志兰;杨海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妊娠晚期羊水过少106例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方法 对106例羊水过少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B超对羊水过少的诊断临床符合率可达92.4%,羊水过少多发于40周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病率增高,剖宫产率增高.结论 羊水过少确诊后适时剖宫产结束妊娠为宜.

    作者:贾峤;冯分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