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合塔尔·吾布力卡斯木;托呼提阿吉
目的 探讨体外震波碎石术后预防结石复发的两种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口服磁化水,预防结石复发;对照组在体外震波碎石术后饮用普通饮用水预防结石复发.结果 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2%.对照组结石复发率为8%,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 ESWL术后口服磁化水预防结石复发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普通饮用水.
作者:曾棉林;马平克;麦燕芳;李海琼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超高分辨率扫描及重建技术在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相关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扫描模式UHRCT 6 mm×0.75 mm,螺距0.9,FOV 200 mm,层厚2 mm、层距1 mm重叠重建.对1272例患者采用超高分辨率横轴扫描后MPR重建冠状图像及直接冠状位扫描随机分组:(1)MPR 660例;(2)直接冠扫612例.两组图像分析对显示OMC的解剖、相关病变及图像内伪影干扰进行评估、比对.结果 1272例患者中1088例显示变异、病变,占85%;MPR组与直接冠扫组中有假牙与无假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MPR组图像中有伪影显示33例(5%),少于直接冠扫组中有伪影151例(2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解决了特殊情况下不能做冠状扫描患者的问题,在避免了假牙伪影干扰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达到充分显示OMC变异及相关病变的目的,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作者:雷海花;谢强;林焕西;王玫;王群;丁淑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4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入3 h,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5-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推注后予以500 mg/m2持续静脉滴入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1次为1周期.应用3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 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0例,总有效率58.3%,疾病控制率95.8%,中位到疾病进展期时间(FTP)为8个月.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周围神经毒性为主要不良反应,无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马麦侠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以改良的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为主要手段的综合外科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96例下肢浅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彩超显示血栓在浅静脉大腿中段以下的患者,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腔内激光闭锁,部分血栓取出等综合性微创外科治疗.结果 196例均得到回访,随访时间6~72月.196例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并血栓形成可用改良的血管腔内激光治疗,适用于血栓在大腿中段以下,血栓相对稳定,向心进展较慢者.
作者:郭洪旺;王万俊;陈兆军;赵中武;李维胜;王晓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疗程2~3周,治愈率为92.5%,临床好转率为7.5%,肺外并发症发生率28.3%.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起病急,肺外器官损害多见,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雪舫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破伤风皮试假阳性率近年来有升高趋势,对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的发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本研究从患者、医护、药物等方面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出现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作者:顾鹏鹏;邓秋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方法 对12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14例手术治疗,6例非手术治疗,死亡3例.结论 (1)结合腹部穿刺和床旁B超是诊断BAI有效、简便和快捷的措施;(2)根据病情抗休克同时积极手术;(3)早期诊断及剖腹探查,合理选择术式,仔细操作,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董玉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纳络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应用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行常规吸氧、抗生素、平喘等疗法,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纳络酮、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后的各种临床指标,分析联合药物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分别为21.1%(8/38)、47.4%(18/38),总有效率为89.5%(34/38),显著高于对照组,各临床指标也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改善(P<0.05).结论 纳络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具有较好的协同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明忠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58例A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中50例再通,其中男35例,女15例.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20例,未经特殊处理,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15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1~2 d消失;3例出现鼻黏膜出血,经局部治疗好转.58例中无1例死亡,其中,50例溶栓再通后,心功能有所改善.8例失败考虑为时间计算不准确,超过溶栓佳时机.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AMI病程,疗效快、效果好.
作者:赵吉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潘建英;谢建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将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共42例,平均分为3组,采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A组单独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B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C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柔红霉素诱导治疗,比较3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A组,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柔红霉素组两种联合治疗方案优于全反式维甲酸单独治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应该使用联合治疗.
作者:罗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控压水囊宫腔填充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62例,经常规处理无效后,随机分为两组.控压水囊填充宫腔B-LYnch缝合术36例为治疗组,水囊填充水压大于患者收缩压10 mm Hg;宫腔纱布填塞2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止血方法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止血效果较对照组可靠,术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手术时间(136±27) s短于对照组(289±32) s;两组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控压水囊宫腔填充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易推广.
作者:张素云;赵允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导致良性胆道疾病死亡重要的原因,其死亡率为25%左右[1],该病发展异常凶猛,一旦确诊,尽早行胆道减压是降低病死率的根本措施.患者一般仅简单处理后即紧急手术治疗,因此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转归尤为重要.2001年~2010年本科共收治(AOSC)58例,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农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本院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空心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总有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跃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超声多普勒诊断.结果 其中42例为急性血栓,8例为慢性血栓形成.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早发现急性血栓、慢性血栓及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早期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褚晓玲;张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4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烦躁不安2例,鼻塞3例,面色潮红2例;对照组出现烦躁不安2例,面色潮红2例,两组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效果好,且无毒副作用,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立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来本院急诊科的危重患者529例,并对其救治过程中采取的呼吸阶梯性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分析得知,在呼吸支持方式中,复苏体位157例,鼻塞鼻导管吸氧139例,开放性气道清除呕吐物110例,气管插管64例,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59例;64例气管插管患者,手术成功55例,困难7例,失败2例.结论 及时对急诊危重患者行呼吸阶梯性治疗,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许章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方法 对4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有计划地进行宣教、穿刺、质量控制.结果 4例人造血管造瘘术后血管通畅率100%,1例血栓形成.结论 做好造瘘前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正确掌握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方法,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护士培训,对于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柳惠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诱导+同期放化疗与单纯的同期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随机分组,同期放化疗组(CRT组)71例,诱导+同期放化疗组(TP+CRT组)66例、(PF+CRT组)76例.同期化疗方案为DDP 80 mg/m2,每3周一次,治疗2个疗程,PF诱导化疗采用DDP 80 mg/m2 静脉滴注和5-Fu 3 g/m2 持续泵注 48 h,每3周一次,治疗2个疗程,TP诱导化疗采用Taxol 135 mg/m2和Carboplatin (AUC=6),每3周一次,治疗2个疗程.三组采用的放疗技术和剂量基本一致.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黏膜、皮肤和消化道等毒副反应,按NCCI CTC 3.0评价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诱导化疗采用TP方案与PF方案相比,其胃肠道反应较轻,但骨髓抑制毒性较大.另外,诱导化疗还加重了同期放化疗的骨髓抑制毒性,其中以使用TP方案的诱导化疗尤为明显.结论 针对出现的副反应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钟文欢;冯惠霞;蒋红花;张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其中A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B组采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A组患儿发热、肺部湿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均较B组短,胸片复查结果显示正常例数也较B组多,A组出现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部位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均少于B组,且以上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好、副作用少、经济方便.
作者:瞿军民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