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典型胎盘早剥漏诊的临床诊治分析

曾玉平

关键词:胎盘早剥, 漏诊, 临床诊治
摘要:目的 通过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漏诊相关因素,为预防漏诊、早期诊断以及治疗不典型胎盘早剥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6年5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8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产前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28例为观察组,产前典型的胎盘早剥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漏诊原因.结果 不典型的胎盘早剥,其漏诊率为48.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临床表现以及诱发因素均不典型,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前不典型胎盘早剥超声提示阴性、医患对其警惕性低、后壁胎盘、不典型的症状与不明确的诱因构成了胎盘早剥主要的产前漏诊的原因.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美宝湿润疗法治疗神经外科静脉炎的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输液后发生静脉炎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输液后并发两处以上静脉炎的神经外科患者60例,进行随机自身对照研究,分美宝湿润疗法(实验组)和50%硫酸镁组(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8,P<0.005).结论 美宝湿润疗法治疗神经外科患者输液后发生的静脉炎效果优于硫酸镁组,具有起效快,痛苦轻,疗效好,且操作简便等特点,是理想的治疗神经外科静脉炎患者的方法.

    作者:云玲;刘雪梅;王怀奇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与同期放化疗治疗鼻咽癌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诱导+同期放化疗与单纯的同期放化疗毒副反应以及进行护理干预.方法 随机分组,同期放化疗组(CRT组)71例,诱导+同期放化疗组(TP+CRT组)66例、(PF+CRT组)76例.同期化疗方案为DDP 80 mg/m2,每3周一次,治疗2个疗程,PF诱导化疗采用DDP 80 mg/m2 静脉滴注和5-Fu 3 g/m2 持续泵注 48 h,每3周一次,治疗2个疗程,TP诱导化疗采用Taxol 135 mg/m2和Carboplatin (AUC=6),每3周一次,治疗2个疗程.三组采用的放疗技术和剂量基本一致.观察和记录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黏膜、皮肤和消化道等毒副反应,按NCCI CTC 3.0评价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诱导化疗采用TP方案与PF方案相比,其胃肠道反应较轻,但骨髓抑制毒性较大.另外,诱导化疗还加重了同期放化疗的骨髓抑制毒性,其中以使用TP方案的诱导化疗尤为明显.结论 针对出现的副反应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证,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钟文欢;冯惠霞;蒋红花;张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诊疗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58例AMI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例中50例再通,其中男35例,女15例.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20例,未经特殊处理,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15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1~2 d消失;3例出现鼻黏膜出血,经局部治疗好转.58例中无1例死亡,其中,50例溶栓再通后,心功能有所改善.8例失败考虑为时间计算不准确,超过溶栓佳时机.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AMI病程,疗效快、效果好.

    作者:赵吉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 对2009~2011年本院收治的1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组织学类型:黏液性10例,浆液性5例.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4例,Ⅲ期2例,无Ⅳ期患者.行单侧附件切除术7例,子宫和单侧附件切除术3例,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加(或不加)大网膜、阑尾切除术5例.术后未行化疗4例,余11例术后均进行了化疗,病例随诊1~12年,随诊期内均存活.结论 黏液性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浆液性瘤.手术治疗是交界性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对Ⅰ期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对年轻患者应至少保留一侧卵巢.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与否不影响预后,尤其是Ⅰ期患者.CA125对交界性肿瘤的监测有一定意义.

    作者:郁志兰;杨海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超声多普勒诊断.结果 其中42例为急性血栓,8例为慢性血栓形成.结论 超声检查可较早发现急性血栓、慢性血栓及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早期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褚晓玲;张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浅谈门诊输液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目的 探讨在门诊输液过程中对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方法 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宣教、诊疗环境、护理服务、用药知识、穿刺技术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从2010年1月的92%上升到2010年12月的99%以上.结论 在门诊输液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廖舒亚;赵宝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闭合性腹部损伤120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的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方法 对12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14例手术治疗,6例非手术治疗,死亡3例.结论 (1)结合腹部穿刺和床旁B超是诊断BAI有效、简便和快捷的措施;(2)根据病情抗休克同时积极手术;(3)早期诊断及剖腹探查,合理选择术式,仔细操作,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董玉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4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酚妥拉明和多巴胺,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烦躁不安2例,鼻塞3例,面色潮红2例;对照组出现烦躁不安2例,面色潮红2例,两组给予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酚妥拉明和多巴胺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效果好,且无毒副作用,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立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尿激酶、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尿激酶(UK)、链激酶(S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发病12 h以内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链激酶150万单位或尿激酶150万单位进行溶栓治疗,观察两组血管再通率、并发症等.结果 试验药物链激酶组中血管再通率为83.3%,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链激酶组发生率8%,尿激酶组为10%;低血压发生率两组均为6%;皮肤黏膜出血链激酶发生率为9%,尿激酶为12%.结论 SK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低,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作者:于荣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其中A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B组采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A组患儿发热、肺部湿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均较B组短,胸片复查结果显示正常例数也较B组多,A组出现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部位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均少于B组,且以上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好、副作用少、经济方便.

    作者:瞿军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300例小儿扁桃体手术方式改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开展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方式的改良应用和护理.方法 观察300例全麻下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后的效果.结果 无1例并发症.结论 做好术前术后宣教和观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手术效果.

    作者:盛向东;孙秋英;潘静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268例健康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控制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血糖,延缓冠状动脉硬化的进展.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4月已确诊的268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6个月的家庭、单位健康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遵医行为的变化.结果 开展健康干预6个月后,98.13%的被调查者能够正确认识糖尿病并血脂异常对其危害性很大;73.88%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提高,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正确认识药物不良反应、人体内糖代谢和脂代谢关系密切分别为76.86%和74.25%;正确认识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不进行生活方式改变及药物干预,血脂代谢异常不会自动消失,分别为85.45%和98.51%.6项调查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可以减少冠脉事件或心血管事件发生以及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事件发生,提高预防认知水平,有效改善相关态度和行为.

    作者:赵芳;崔童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不断内眦韧带联合瓣膜悬吊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124例(135眼)慢性泪囊炎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治愈126眼(93.33%);好转5眼(3.70%);无效4眼(2.97%).结论 通过不断内眦韧带联合瓣膜悬吊,可以明显提高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操作简便,可以有效治疗慢性泪囊炎.

    作者:何维铭;陈荆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是临床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今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疗效观察.对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加强术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闻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严重肝破裂28例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严重肝破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手术治疗27例,其中肝缝合修补16例,大网膜填塞修补5例,不规则肝切除6例.结果 27例手术治疗者均治愈,1例未及手术治疗死亡.结论 手术是治疗破裂伤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患者局部和全身情况,以及当时、当地医院的条件选择合理术式,对降低严重肝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木合塔尔·吾布力卡斯木;托呼提阿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0例小儿外伤性脾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脾损伤中非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方法,以提高保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近年来收治的20例儿童闭合性脾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 儿童外伤性脾损伤保守治疗成功20例,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结论 儿童外伤性脾损伤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栾响;陈增银;柳维林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超声联合X线钼靶在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在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c,PCM)诊断中的主要特征,并进一步确定两者联合应用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已经病理证实的31例(31个)PCM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特征的回顾分析,明确两者在PCM中的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主要划为四个类型:囊实混合型(2/31)、低回声实质型(16/31)、囊性型(8/31)、单纯导管扩张型(5/31).其中,频谱特点为低速低阻型(10/11),16例患者低回声实质型病灶内血流信号分别为8个0~Ⅰ级,4 个Ⅱ级,4 个Ⅲ级.X 线钼靶表现同样分为四个类型:结节肿块型(6/31)、局限浸润型(16/31)、导管扩张型(4/31)、炎性样型(5/31).单独使用超声时,PCM阳性诊断符合率为51%,单独使用X线钼靶时,PCM阳性诊断符合率为33%,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与联合检查、超声与联合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钼靶能够显著提升 PCM 的阳性诊断符合率.

    作者:彭元忠;张万平;李妩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心理护理在实施胎儿监护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在实施胎儿监护的孕妇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进行胎儿监护的孕妇共90例,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通过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对孕妇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心理护理组孕妇紧张情绪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在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受尊重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实施胎儿监护的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加强对孕妇的沟通交流,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护理模式的内涵,提高了孕妇的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胎儿监护收到了佳效果.

    作者:邓惠敏;彭楚媛;黎小波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小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回顾分析100例颅内出血患儿出血原因,预防小儿颅内出血,提高对小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认识、诊断和治疗,防止后遗症发生.方法 分析本院2006~2010年收治的100例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35例,死亡20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0例,留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35例.结论 要充分认识和重视小儿维生素K缺乏症,及早诊断和治疗,不但在新生儿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而且还应在孕妇、婴儿及乳母中大力推广口服维生素K1,以补充母乳中维生素K的不足,减少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病,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周旭晨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3年内收治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62例,其中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6.5%(4/62),4例患者化验室检查均出现血小板升高、白细胞增多、D-D 二聚体检测阳性和凝血功能异常,经增强CT检查确诊为门静脉血栓.通过抗凝血、溶栓治疗好转.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涉及因素很多,但及时确诊并进行抗凝治疗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李博;于彦章;赵华;陈昕;徐涛;时红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