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2010年我院肝病科住院患者肝病用药分析

胡秀萍

关键词:肝病药, DDDs,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肝病药临床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肝病药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使用肝病药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排序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笔者所在医院肝病药用药频度和使用金额逐年上升.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肝病药使用基本合理.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体成分与肥胖及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

    人体体成分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的组成规律、组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测量方法,以及在不同外界因素影响下各组分量的变化规律.二组分模型是体成分研究常用模型之一,由Behoke于1942年建立,即以脂肪组织为核心,将人体分为FM(fat mass,FM)和FFM(fat free mass,FFM)两部分[1].体脂百分比是体成分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体脂肪组织的重量占全身重量的比重.随着肥胖人口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多和肥胖对健康危害的日益明显,不断有学者开始探讨体脂百分比和身体各组分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一个综述.

    作者:李伟伟;廖少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的序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的序贯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2010年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10 d序贯治疗,及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2周,观察治疗效果及14碳尿素酶呼气试验的变化.结果 序贯组总有效率达到100%,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阴性的患者为78例,92.86%,显著高于三联组的82.1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联组总有效率为97.62%,低于序贯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然,序贯组的根除率显著高于三联治疗组.结论 序贯治疗是相关性胃病的首选疗法,耐药率低,效果优于三联治疗.

    作者:陆名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谈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

    目的 为了帮助妇产科手术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护理方法,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7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给予患者采取术前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后进行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切口护理及康复指导,后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本院妇产科378例手术患者腹部切口愈合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 只有做好妇科腹部手术期的切口护理,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头位难产100例临床分析与处理

    目的 总结分析100例头位难产病例的临床识别及处理方法,探讨如何及时发现头位难产、做出合理的恰当的处理,保证产妇及胎儿安全.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收治的100例头位难产病例,从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头位难产发生原因、识别方法及处理措施.结果 头位难产发病率约为10%,早期临床表现为胎膜早破,继而可出现产程异常、宫缩乏力、胎头未衔接或衔接延迟等.常见头位为枕后位及枕横位.经正确判断及时处理后,37%的产妇可经阴道正常生产.结论 对异常产程的正确处理,及时恰当处理胎头与骨盆的位置关系,是减少头位难产的关键,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向云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通过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把这四种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形成护理循环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两组均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喂养相关情况(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结果 干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5±3.1) d较对照组(11.0±3.0) d显著缩短(P<0.01);干预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11.9±5.5) d较对照组(16.6±5.3) d明显缩短(P<0.01);干预组鼻胃管留置时间(12.0±6.0)d较对照组(18.0±8.0)d明显缩短,有显著差(P<0.01);干预组胃残留的发生率(13.3%)较对照组(43.3%)减少(P<0.01).结论 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能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美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前列地尔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在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76例,对照组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能很好耐受.结论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安全,确能改善肝功能,提高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患者可以耐受,可作为慢性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梁智刚;徐庆杰;田慧;和振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4例给予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 ml,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07%,对照组为72.22%;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2.96%.两组在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好,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

    作者:刘广才;郜宪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临床体会

    目的 免气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对2005年6月~2010年8月11例先天性无阴道在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行免气腹腔镜下行腹膜代阴道成形术6例(腹腔镜组),开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5例(开腹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阴道情况以及性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阴道长度及性生活满意度无明显差异 (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时间早,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气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腹部无明显瘢痕,既微创又美观,值得推广.

    作者:罗迎春;于江;于锦玉;莫洪敏;邓文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检测在诊断小儿哮喘合并感染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在诊断小儿哮喘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类别中的作用.方法 对42例单纯小儿哮喘患儿和84例小儿哮喘合并感染患儿(哮喘合并细菌感染33例,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29例,哮喘合并病毒感染22例)进行PA、CRP 及WBC检测并分析.结果 单纯小儿哮喘组患儿PA值为(305.5±68.6) mg/L,CRP值为(8.1±+3.4) mg/L,WBC值为(7.5±3.5)×109/L;哮喘合并细菌感染组患儿PA值为(123.8±19.2)mg/L,CRP值为(65±28.5) mg/L,WBC值为(17.8±3.9)×109/L;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组患儿PA值为(186.3±34.3) mg/L,CRP值为(31.1±8.6) mg/L,WBC值为(8.3±3.3)×109/L;哮喘合并病毒感染组患儿PA值为(289.5±78.5) mg/L,CRP值为(10.7±2.6) mg/L,WBC值为(3.5±1.6)×109/L.哮喘合并细菌感染及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组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PA、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明显降低(P<0.01),CRP明显升高(P<0.01或P<0.05);哮喘合并细菌感染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WB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合并细菌感染组比较,WB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WBC值变化不明显;哮喘合并病毒感染与单纯小儿哮喘组比较,WB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和CRP变化不明显.结论 PA 、CRP、WBC检测有助鉴别小儿哮喘是否合并感染及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别,也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三项联合检测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沈小健;杨淑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复杂睑内翻去细胞真皮植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睑缘切开术并去细胞真皮植入疗法治疗复杂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睑缘切开术并去细胞真皮植入疗法治疗的56例复杂睑内翻患者(共60只眼睑)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手术后于3、6、9个月分别进行随访,随访主要观察睑缘位置和眼睑形态的结局.结果 术后观察3~12个月,未见严重炎性反应或眼睑肿胀,外观恢复状态令人满意,除2例化学性烧伤患者矫正不理想外,其余睑缘均处于正常解剖位置,未见严重术后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睑缘切开术并去细胞真皮植入疗法治疗复杂睑内翻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安全,不易复发,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大肠癌BIRC6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BIRC6的表达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82例临床预后资料完整的大肠癌的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BIRC6单克隆抗体,观察BIRC6表达情况.采用χ2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的统计方法研究大肠癌BIRC6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变量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在肿瘤病变中BIRC6表达率较低,182例大肠癌标本中有86例观察到BIRC6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7.3%.单因素分析显示BIRC6的表达率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相关(P<0.05),显示BIRC6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的患者.但多因素分析提示BIRC6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结论 本研究显示BIRC6在大肠癌组织表达率较低,BIRC6表达水平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有限.

    作者:彭晓峰;余志金;黎小平;黄文峰;邱欢余;许岸高;杨清绪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抗旋转螺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应用DHS及PFNA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 PFNA 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DHS组,手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FNA 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定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DHS组,而评定为可的比例明显低于DHS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患者股骨干骨折和髋内翻各发生1例,DNS患者2例发生股骨干骨折和1例发生髋内翻.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DNS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林柳陆;李巧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4例分析

    目的 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原因,手术时机选择,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例因产科急症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因素、子宫收缩乏力、羊水栓塞、DIC、子宫畸形.且剖宫产分娩患者的急症子宫切除术高于阴道分娩者.结论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一项抢救产科急症危重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防冶妊娠合并症,正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可减少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发生.

    作者:黄奕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剖宫产术产妇全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对硬膜外麻醉有禁忌证的剖宫产产妇40例,将40例产妇随机分入瑞芬太尼组及标准全麻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1.0 μg/kg、异丙酚1.5 mg/kg麻醉诱导.标准全麻组给予硫喷妥钠4~5 mg/kg,司可林1.5 mg/kg.观察两组麻醉前、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拔管时产妇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知晓情况、苏醒时间及新生儿1 min、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结果 瑞芬太尼组产妇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时间快,与标准全麻组插管即刻及切皮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及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剖宫产术产妇全麻效果理想,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裴远宾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来氟米特结合加味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结合加味真武汤治疗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48例,B组(治疗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来氟米特治疗;B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来氟米特及加味真武汤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辨证积分,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胆固醇、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肾功能好转及稳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结合加味真武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明显减少24h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稳定肾功能的作用,在防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中两者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汪玉芹;肖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皮质醇、乳酸和血糖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皮质醇(COR)、乳酸(LA)和葡萄糖(GLU)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6 例HIE新生儿和50例对照组进行血清GLU、COR和LA检测并分析.结果 HIE患儿除轻度组外,血清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HIE患儿COR和L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HIE程度越重,血清GLU、COR和LA水平升高越明显;治疗后,HIE患儿血清COR和LA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临床治疗HIE过程中要严密观察GLU、COR和LA的变化,严格控制葡萄糖输注的量及速度,应用糖皮质激素时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剂量,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高血糖及乳酸酸中毒的发生,以减少后遗症和HIE 患儿死亡率.

    作者:闻惠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时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做到认真查对、严格消毒、优质服务等.结果 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在96%以上.结论 输液质量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才能达到佳的护理效果.

    作者:董红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2008~2010年我院肝病科住院患者肝病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笔者所在医院肝病药临床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探讨肝病药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使用肝病药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排序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3年来,笔者所在医院肝病药用药频度和使用金额逐年上升.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肝病药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胡秀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积极配合参与诊断及救治严重复合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提高了抢救患者的效力.方法 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观察组进行全程急救配合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表1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严重复合伤的急救效力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钱春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儿童血液灌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观察儿童血液灌流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观察500例患儿1500例次在行血液灌流治疗中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原因及对策.结果 共有273例次(18.20%)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压、过敏反应、灌流器凝血及术后出血,其中低血压的发生率高,达13.0%,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只有2例患者终止治疗,其他患者均能顺利完成.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安全性较好,密切观察灌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可提高灌流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