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赞
目的 探究对ICU患者应用6S护理管理对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该院ICU科室患者7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6S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差错事故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0.00%显著少于对照组13.51% (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2.97%(P<0.05);实验组患者的精神状态、生理健康及整体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ICU中应用6S护理管理取得的护理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继敏;李贺楠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护士长行为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护士长行为管理评价模式.方案实施1年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长行为管理质控,对患者满意度、医护满意度、科间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及纠纷等.结果 急诊室实施护士长行为管理实施后,护士长行为管理质控在接诊区管理、一级质控、业务培训、优质护理4个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质控抽查二级目录相关项目不达标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科间满意度3个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实施护士长行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急诊接诊区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医护、科间满意度.
作者:周玉梅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究ICU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和感染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4月该院ICU收治的46例患者和24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3例,护理人员12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投诉率、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压力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投诉率、护理差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压力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减少患者疾病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了患者的投诉率;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效果.
作者:宋丹;马忠莹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与管理手段,提高眼科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促进眼科患者尽快康复出院.方法 通过更新服务理念、重视护理质量管理、制定护理工作安排、提倡3C原则、主动提供信息、疏导分流、安全管理、沟通协调等措施对眼科专家门诊候诊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 有效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对工作的热忱之心.结论 加强对眼科专家门诊的护理干预与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候诊时间,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奚敏;沈琳;华颖;韩涛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通过对医护人员营养知识进行调查,了解其营养知识掌握现况的差异及不足,提高医护人员营养知识和改善社会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在乌鲁木齐市两所有代表性的三级甲等医院随机抽取各个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答题得分隋况统计分析其营养知识水平的现况及不足.结果 调查对象医生279名,护士274名,不同学历医护人员营养知识存在差异,61.5%医护人员愿意接受正规营养培训,只有20.8%认为自身营养知识能满足临床需求,期望的学习途径是营养宣传手册.结论 医护人员营养状况不佳,均有接受营养学习的积极态度,因此,鼓励医院开展营养学习班培训,使医护人员对营养重要性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有利于其自身健康和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茜;苏童;吐尔逊江·买买提明;沈静;张雅婷;李树林 刊期: 2018年第34期
该文对受援医院类型、派出工作开展情况,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前后受援医院发展进行对比,根据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总结经验,梳理问题,为医疗机构落实国家相关对口支援政策提供借鉴.结果发现受援医院在专科建设、医疗水平、新技术新业务开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预期效果和规划目标,并对医疗机构如何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王欣;沈芳妮;李小莹;崔洋海;赵国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湖北流动人口结核病健康教育实施效果.方法 2017年3-5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北省3个县(市/区)的流动人口实施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肺结核相关知识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肺结核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7.37%、干预后为83.86% (P<0.05);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单位性质、流动时间是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因素(0R=2.615,2.205,3.141,2.473,3.462,2.512).结论 对流动人口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其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其相关行为.
作者:孙宇恒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分析TBL教学模式在临床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骨科在2017年度接收的护理实习生30名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采用TBL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另选取该院骨科在2016年度接收的护理实习生3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护理教学;两组均在实习期结束后进行考核(包括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护理操作技术考核、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护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师生互动、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观察比较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和问卷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术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25、13.874、14.056,P<0.05).观察组护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师生互动、团队协作能力及交流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1、7.443、7.802、7.553、7.971,P<0.05).结论 在临床骨科护理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模式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显著提升护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业务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王美千 刊期: 2018年第34期
流动采血车有效的替代了固定采血站,成为无偿献血的一种主要途径.为满足群众的无偿献血,流动采血车会时常处于驾驶状态,这也对流动采血车所配仪器设备的质量提出较高要求.高质量的仪器设备装配、规范化的质量管理直接决定着所采血液的质量,影响到临床用血安全.便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流动采血车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举措.
作者:蔡琼 刊期: 2018年第34期
医院管理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医生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是医院管理改革中重要的一环,该文从当前的医生绩效评价体系现实情况出发,分析探讨了目前常见于医院的绩效评价体系执行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参考了国外绩效体系建设的情况,得出了在当前新医改推进的情况下,目前的医生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结论,提出了具体构建新的医生绩效评价体系的设想.
作者:陈兆哲;毛勇超;黄欢欢 刊期: 2018年第34期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血站运行模式面临挑战并呈现多集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血站文化是适应当代血站管理要求应运而生的,在长期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该文通过对血站的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工作间的相互作用,探讨血站文化建设在血站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袁蕾;张晓娜;陈修华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情景结合病例教学在临床见习中的运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该院传染科参与见习的临床专业见习生为观察对象,共计60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教育模式与临床情景结合病例教学模式.分析并对比两组见习生理论成绩变化、临床实技能力变化、病例分析能力变化,以此探究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及差异.结果 出科时,观察组见习生各项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景结合病例教学法在传染科临床见习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促进见习教学效果的提高,更加有利于我国临床人才的培养.
作者:王佳勇;张维彬;刘海鸥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究心内科病房管理中采用综合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患者8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及基础护理、感染控制、急救操作、输液安全等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4.65%显著少于对照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基础护理、感染控制、急救操作、输液安全等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病房管理中应用综合护理管理取得的护理效果显著,使患者治疗期间避免和减少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住院安全,同时提高各护理方面的护理质量,值得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王芳;姚美英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互动沟通模式在胃肠外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82名临床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带教;观察组采用互动沟通模式对护生在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小讲座、健康宣教等各方面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在出科时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以及对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生出科理论成绩及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对参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动沟通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师生交流,激发护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杨蓓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该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临床路径教学组和传统方式教学组,传统方式教学组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临床路径教学组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对比两组教学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临床路径教学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都要明显高于传统方式教学组学生,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应用到肾内科临床教学的过程中,其应用效果较佳,对于实习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其和患者的沟通能力.
作者:柏琳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究儿科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多形式心理干预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该院儿科收治的患儿9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儿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及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及输液安全.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SCARED和DSRSC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及输液安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患儿护理中应用多形式心理干预措施取得护理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了患儿在治疗中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使不良情绪显著减少,提高对护理和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沙禹辛;郭浩然 刊期: 2018年第34期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分布点多、面广,药品需求量大,加强药品流通管理对保证广大农村地区用药安全至关重要.药品采购与使用是药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监管的关键和重点.文章就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流程管理与使用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与使用流程、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参考.
作者:于立新 刊期: 2018年第3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但是从当前来看,我国的健康体验仍存在不足之处,危害人们生命,阻碍医疗服务业发展.该文首先分析了健康体检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健康体检的现状,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作者:何蓓莉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析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接受情况.方法 通过抽样调查法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对市城乡居民进行询问分析,了解居民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态度、医疗费用、医疗技术、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就医距离5个方面的相关评价,分析城乡居民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接受比例以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参与比例.结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接受与参与意愿比较,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果较好,居民接受度高,但乡村居民接受情况存在一定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卫生服务做出改进.
作者:胡雪;张业飞 刊期: 2018年第34期
目的 探究ICU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5月该院ICU科室患者8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舒适度、恐惧及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的总平均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的总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取得了较佳的护理效果,使患者在治疗中缓解了不良情绪,提高舒适度,同时减少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在良好的护理管理中达到疾病的康复.
作者:李贺楠;王继敏 刊期: 2018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