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云
胎儿脐带绕颈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产前确定胎儿有无脐带绕颈,为临床提供可靠资料,以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提高围生儿生存率和优生率.2000~2004年,笔者所在医院对来诊的420例孕妇进行了二维超声检查,发现胎儿脐带绕颈39例,占检查总人数的9.28%,产后证实为脐带绕颈36例,诊断符合率为92.3%.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凤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胎膜早破孕妇实施期待疗法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60例进行期待疗法,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抢救准备.结果 期待疗法保胎时间1~36 d,平均8.5 d,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23例;新生儿体重平均3.14 kg,Apgar评分平均8.84分,孕妇及家属满意度为96.7%(58/60).结论 严密监测体温、心率、血象、胎心、羊水的情况下,做好孕妇的护理,可能延长孕龄,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王晓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类似物在控制血糖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为甘精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组(G组)20人,常规胰岛素多次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25人.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变化、低血糖发生率、手术前后血糖达标时间等.结果 G组的空腹及早餐后的血糖比MSII组控制得好,接近目标值(P<0.05).G组在血糖手术前后的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优于MSII组(P<0.05);两组在住院总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采用胰岛素类似物治疗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相比,在控制血糖方面更安全、更有效.
作者:李永航;朱世滨;高政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成分输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受血者的病情需要进行选择性输血的方法.成分输血的本质是科学合理用血,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成分种类的不断增多,如红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血浆制品、凝血因子制品等,推行成分输血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明;常丹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06~2008年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40例,对其发病因素、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鼻塞、流涕.其中30例有急性中耳炎病史.经治疗40例全部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华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日立70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先进的分光检测技术以及恒温循环间接加温和试剂冷藏技术,具有效率高、试剂用量少、精密度好、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优点.笔者所在科引进此生化分析仪已有7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使用过程中,近期出现非正常停机,现把这次故障的分析及排除过程记录下来,以供大家借鉴并提出建议.
作者:李喜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降结肠炎性包块属于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胃肠道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肠黏膜和功能严重受损,其自然病程长,迁延不愈,会复制再生.因此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是该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此病的护理经验报道尚不多见.2009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1例降结肠炎性包块患者,摸索出一些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在抢救药品的管理中,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存放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柜存放,规定基数,编号排列,定位存放,每次用后及时补充,每天检查1次,保证随时应用[1].根据抢救药品使用率低以及临床医生和护士易将抢救药品当成备用药使用的特点,自2008年2月起笔者所在科将抢救药品定位定数放置抢救车后,采用自制的封条进行封存,在确保抢救药品完好率100%的同时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缩短了交接班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实用,在全院推广使用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邹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患儿的肺功能下降,对儿童的成长危害极大,因此,临床工作中应查明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笔者在儿科工作二十余年,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宫春凤;高锦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对5年来3032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剖宫产率为61.36%,社会因素、胎儿因素、妊娠并发症、头盆不称为主要指征的前4位.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医生技术水平,开展产前宣教,加强医患沟通,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田宝艳;李文艳;李文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技术护理.结果 79%的患者都能改善饮食,放松紧张心理情绪,以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结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肾病的可靠方法之一,对血液透析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技术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对长期需要透析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可以减轻患者精神负担,从而配合治疗.
作者:周新华;申利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Expasyl排龈膏在牙齿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68例138颗楔状缺损患牙,应用Expasyl排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138颗患牙用Expasyl排龈膏排龈后修复,修复后134颗牙效果良好,4颗效果不佳,有效率达到97.10%.结论 Expasyl排龈膏排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牙齿楔状缺损效果肯定.
作者:马贵廷;刘志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讨和分析门诊观察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采取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门诊观察室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医院方面的原因,也有患者个人的原因;既有医学上的原因,也有自然社会的原因.只要医务人员做到换位思考,每时每刻都为患者着想,加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许多护患纠纷都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李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维持自主呼吸或呼吸支持治疗的保障,是保证有效通气和充足氧供的关键,是各脏器功能恢复的基础.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围绝经期是每一个妇女都必须经历的生理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突出的表现是绝经.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由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及受社会环境和个体特征的影响,更年期妇女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大多数妇女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自身调节及适宜的保健服务,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也有不少妇女此时有明显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负担,如得不到适当的保健和治疗,还将出现一些与绝经相关的远期健康问题,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作者:韩永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总结下丘脑错构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丘脑错构瘤2例.结果 男、女各1例,2例均位于灰结节,呈类球形或椭球形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楚,注入造影剂后无强化.较小1例肿瘤大径为10 mm×12 mm×13 mm,视交叉略受压,较大1例肿瘤大小为20 mm×18 mm×15 mm,局部略突入鞍内,视交叉明显受压移位.结论 如患者为儿童,临床上表现为性早熟和痴笑样癫痫,影像学上表现为灰结节或乳头体肿块,且有注入造影剂后无强化之典型MRI表现,应诊断为下丘脑错构瘤.本病与颅咽管瘤、垂体瘤、生殖细胞瘤等鞍区肿瘤鉴别不难.
作者:陈强;董大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现已用于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CT)相当.本文研究了两组患者,随访期至少6个月.一组是接受了大量药物治疗后失败的患者,另一组是ACT治疗后失败的患者,两组都取得了同样好的效果,20周随访时眼内压(IOP)降了6 mm Hg,SLT比ACT有3点优势:(1)很少甚至没有组织损伤;(2)可重复施行;(3)ACT失败后再行SLT仍然有效.
作者:任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血脂特点及与肺组织炎症的关系.方法 对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肺功能及体重指数(BMI)的测定,依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分组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FEV1<30%预计值组HDL-c明显高于FEV1>30%预计值组(P<0.05).FEV1<30%预计值组的女性亚组较FEV1>30%预计值组的女性亚组HDL-c亦增高(P<0.05),男性患者HDL-c两组变化不明显.TG、TC、LDL-c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血脂代谢与肺组织炎症反应及性别有关,可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病总体病情的严重程度,长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可能对改善脂代谢有益.
作者:曹金钟;李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为本病常见的并发症,可突然发生且为大量呕血和黑便.肝硬化病程发展比较缓慢,可潜伏3~5年或更长.发病高峰年龄在35~48岁,男女比例为(4~8):1,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做好此类患者的护理,对促进康复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白桂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